大清初始進攻中原的時候,明朝有三位叛將,在清朝一統(tǒng)中國的進程中建立卓著功勛。后來這三位叛將,分別被清朝授予王位,分封藩地。
三位藩王在自己的藩地上,可以說是土皇帝,而且每年還能以各種借口向清王朝索要軍餉。等到康熙繼位,收歸皇權(quán)之后,對于三位藩王的舉動不滿,決定削藩。
當權(quán)力受到威脅的時候,野心家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所以由吳三桂起頭,引發(fā)三藩之亂。三藩之亂高舉匡扶明朝大名,進行斗爭。但實際上雖然說是 三藩之亂 ,其實有一藩王沒有叛變,此人就是平南親王尚可喜。
康熙下令撤藩的時候,吳三桂當即反叛,而尚可喜卻真乖乖收拾包袱,準備舉族遷回海城。
叛亂發(fā)生之后,尚可喜還受康熙之名留鎮(zhèn)廣東。
他以廣東彈丸之地,牽制十余萬叛軍無心北上,為清朝平叛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吳三桂當然暗地里聯(lián)系過尚可喜,但是尚可喜卻堅決反對叛變清朝。 學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a>,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
尚可喜既然未叛變,為何又稱 三藩之亂 呢?因為尚可喜是沒有叛變,但是他的兒子尚之信卻與吳三桂聯(lián)合,反抗清朝。
三藩之亂發(fā)生之前,尚可喜已經(jīng)準備養(yǎng)老,所以許多權(quán)利和兵權(quán)交給了兒子尚之信。尚之信因此與吳三桂聯(lián)合,最終率兵圍困平南親王府,將自己的父親尚可喜軟禁。
尚可喜聽到兒子反叛的消息之后,準備上吊自盡,被左右救下。他說: 吾受三朝隆恩,時勢至此,不能殺賊,死有余辜! 仍存死志,后留下遺言 吾死之后,必返殯海城,魂魄有知,仍事先帝 死去。
尚可喜一家出身農(nóng)戶,當初和父親尚學禮一同投軍。尚可喜后來受毛文龍賞識,被收為養(yǎng)子,父親尚學禮卻被后金兵打死。
尚可喜不僅與后金兵有殺父之仇,當初海城被迫之后,尚可喜一家上下,老老少少包括婢女全被自盡殉國。
蘇州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蘇州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尚可喜原本是明朝大將,還與清有殺父絕戶之仇,為何對清朝如此忠誠,當初卻輕而易舉的叛變明朝呢?
這中間就得提到一人,明代登州總兵沈世魁。當初皮島兵變,尚可喜奉命鎮(zhèn)壓,卻因此得罪沈世魁,害得沈世魁丟掉權(quán)利。
海城失守之后,沈世魁將尚可喜騙來皮島,準備誣陷尚可喜,謀其性命。這事兒被尚可喜的部下得知,告知尚可喜。尚可喜一怒之下,派許爾顯、班志富諸部下前往沈陽,與后金接洽。
皇太極得知尚可喜投誠十分高興,不僅封他為總兵官,還尋找早前俘虜?shù)纳屑矣H戚。尚可喜就這樣成為大清忠臣,此后幫助大清統(tǒng)一中原,至死未曾叛變。
三藩之亂去世之后,康熙帝大贊,親為其上謚號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