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帝名叫趙顯,是宋度宗之次子,為全皇后所生,生于1271年,正處于南宋風雨飄搖之際。蒙古的強大軍事壓力無時無刻不在威脅南宋的社稷存亡, 而朝廷里卻是一個昏庸的宰相當道,他就是皇帝國舅爺。他為著自己的烏紗帽,秘密封鎖元軍的進攻消息,以至于襄陽城被圍困六年,朝廷卻不知曉。直到 1273年襄陽城破,南宋已經門戶大開,1274年二十萬元軍長驅直入,橫掃江南。而正在此時,宋度宗去世,4歲的趙顯即位,就是恭帝,因為他年紀太小, 所以由謝太皇太后臨朝聽政。此時賈似道已經無法遮掩秘密了,被迫引兵十三萬應戰(zhàn)元軍,結果一敗涂地,后來在被貶的途中被殺。南宋經過這次戰(zhàn)役,實際上正規(guī) 軍已經打完了。朝廷只好向各地頒發(fā)“哀痛詔”,號召天下四方迅速舉兵“勤王”。當時正擔任贛州知府的文天祥“捧詔涕泣”,組織了一萬人左右的軍隊和張世杰 一同進駐臨安。但畢竟實力相差懸殊,加上當時大批的大臣、官員都投降元軍。元軍很快就殺到了臨安城下。作為政治恐嚇,元軍在常州實行了大屠殺,全城只剩七 個人幸免。1276年,謝太皇太后派文天祥到元軍大營談判媾和,談判破裂后,眼見臨安實在守不住,只好向元軍獻城投降。元軍統(tǒng)帥伯顏遣董文炳、呂文煥、范 文虎入城安撫百姓,禁止殺掠,封閉倉庫,收繳宋廷冕、圭璧、儀仗、圖籍以及大批財寶、器物。而此時的趙顯還不滿6歲,就莫名其妙地隨著母親、祖母及其他朝 官、宮廷人員一同送到了北京。至此,南廷滅亡。 趙顯到了北京,很快召見了他,把他封為瀛國公。全皇后、謝太皇太后都封了爵 位,基本上都得到了較好的安置。南宋不同于金國,蒙古人對南宋并沒有直接的仇恨,金國被蒙古所滅后,完顏皇家宗室被全部殺死,一個也沒留;但南宋趙氏、皇 親投降了元朝后,基本都沒有被害。這從蒙古人從蒙宋之戰(zhàn)開始以來就不斷招降南宋可以看出。有人說,正是蒙古人這點仁慈,100年后的反元時,讓元順 帝以及宗室得以安全地從北京退回大漠。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趙顯和他的母親在北京雖然仍然還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處處被監(jiān)視著,時刻得不到自由。而 且,南方的局勢并沒有穩(wěn)定下來,文天祥死活就是不肯降元,在談判中被扣留時,偷偷逃回江南,并再次舉兵反元,一時江南以至中原各地群起呼應。元軍派遣四十 萬大軍進剿。兩年后,文天祥在廣東被元將張弘范俘虜。鑒于此人在民間的巨大影響力,忽必烈想招降他以安定人心。先后派張弘范、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招降都不 成,第三次,把在北京的趙顯叫去勸降,當文天祥看到8歲的“先皇”來到,昔時互為君臣,今日同為階囚。有感于此,痛哭流涕,北跪于地,只說了四個字“圣駕 請回”。趙顯一看這情形,“噤不得語”,呆在那里,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能不了了之。后來元朝丞相孛羅、忽必烈本人都無法勸降文天祥,最終,也就只好成 全他的一片忠魂烈志。
作文網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可以肯定,在北京的幽禁生活必然是枯燥而單調的。而關于趙顯被俘之后的歷史記載又十分少,只有些零零散散的。據 記載,1282年,趙顯已經12歲,從北京被遣送到上都開平生活了6年。1288年,忽必烈“賜瀛國公趙顯鈔百錠”。但忽必烈此時不打算再養(yǎng)著他們娘倆 了,正謀劃著給他們找個“有前途”的職業(yè)。十天后,決定出來了?!板瓏w顯學佛法于土番”,其母全皇后被令出家為尼。一對母子都被元朝安排出家了,從此 骨肉分離,天涯各自。
趙顯出家學佛的地方是土番,即西藏。其后漢文史籍再也沒有了記錄,但在藏文材料中偶有蹤跡。趙顯19歲到西藏喇 嘛廟里出家,得法號“合尊”,此后為了忘卻昨日傷心事,潛心學習藏文,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何況趙家的人就是帶著這種遺傳的文化素養(yǎng)。不數年,趙顯已經在 藏佛界嶄露頭角,成為把漢文佛典譯成藏文的翻譯家,并且還擔任過薩迦大寺的總持,成為當時西藏的佛學大師,四處講經、潛心研究佛學,一生如此。后來翻譯了 《百法明門論》,還有深奧的《因明入正理論》,在扉頁留下了題字,自稱“大漢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寶”,被藏族史學家列入翻譯大師的名單,成為一段歷史奇事。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s://wEw.euzW.net/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后來有一個傳說,當年朱元璋成立明朝,供奉歷代皇帝時,一直納悶元朝最后一個皇帝元順帝的像,怎么看都像個漢人,和宋恭帝趙顯長得極其相似。后來發(fā)現元 順帝的母親曾經去過西藏,待了幾個月,與趙顯討教過佛學典章。后來陰錯陽差,皇帝招她入宮,不久已有身孕,就是后來的元順帝。后來朱元璋就讓元順帝存于大 漠,并不打算一定要剿滅他。
關于宋恭帝趙顯的結局,漢文《佛祖歷代通載》有這一句:“至治三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于河西,詔僧儒金 書藏經?!庇腥艘虼苏J為:瀛國公是英宗至治三年被賜死于河西的。但也有人以“賜瀛國公”是獨立成詞的,不是被賜死的意思。至少從文字上看不出宋恭帝是暴 死,后面“詔僧儒金書藏經”,更是渲染朝廷的禮遇之意。無論如何,元英宗至治三年,即1323年,宋恭帝才結束他作為喇嘛的生活,也結束了他47年的俘虜 生活,這一年他54歲了。算下來,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間再也沒有踏入中原和那思牽夢繞的江南故鄉(xiāng)! 蘇州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蘇州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35個春夏秋冬,在混合著雪 水的清甜和酥油的暗香的土石寺院里,在星月流逝不見異同的誦經日程里,故國的回憶是否會偶爾襲上心頭?是否一如當年李后主憑欄小樓“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之悵然瀟涼?是否一如先祖在五國城獨覆冰雪“踏花歸去馬蹄香”之黯然追憶?當年幽禁李后主的宋太宗可曾料到他的子孫竟也有此歸宿?一個在北海風 霜,一個在西藏誦經,莫不是冥冥中李后主的刻意之為?高山峻嶺的喇嘛寺廟里,席地端坐的僧侶,可知當年西湖的荷葉,臨安的梅花?可知在哪一座寺院的油燈 下,捻動佛珠的母親,是否真的被青藏高原的寒史上最強弟子兼一sf風吹散不知去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