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早就有免除犯罪或減輕處罰的赦宥活動。《尚書·舜典》中的“眚災肆赦”,《易·解卦》中的“赦過宥罪”,《尚書·呂刑》中的“五刑之疑有赦, 五罰之疑赦”,《周禮·秋官》中的“三宥、三赦之法”等,都是中國古代赦宥活動和赦宥原則的記載。從這些記載來看,中國古代赦宥對象只限于過誤、罪疑及情 理可矜恤者三種情況。而對故意犯罪、一貫犯罪,罪情雖輕,亦不赦免。此時的赦宥,亦是對個別人或事“臨時隨事而為之”,并非常制。時期,雖然在一 些諸侯國中“已有大赦之法”,但也未泛及有罪者。后因法家反對赦宥而久不以赦為言。至秦二世,因農民起義軍兵臨城下,才被迫大赦天下。但二世所為,實系一 時之權宜,非為之常典。 漢有天下之后,高祖為“與民更始”,始大赦天下殊死以下罪人。其后歷代繼承之君相沿風行,從此赦門頻開, 不僅赦宥名目繁多,而且赦宥范圍廣泛,“凡天下之罪人,不問其過誤、故犯,一切除之”。從而使降釋犯罪成為赦宥的主要內容,改變了“赦過宥罪”的原始意 義。中國古代赦宥之制自漢代確立之后,雖然不少“明君賢臣未嘗以赦為美”,但赦宥活動卻始終風行不衰。的赦降即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制度化的。本文擬就 宋代赦降制度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敬請專家學者指正。 提升作文素養(yǎng),尋找作文素材,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suyang/>易優(yōu)作文素養(yǎng)</a>。
一、赦降種類及等級
宋代“以忠厚為本”,“以寬仁為治”,把赦降犯罪與推廣恩澤結合起來,作為推行“德治”,標榜“仁政”的一項政治措施。因此,赦降制度在宋代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中國古代的赦過宥罪皆稱赦宥,自北魏始有降等、降宥、降免之名,稱降釋,宋代稱赦降?!稇c元條法事類》中講:“諸稱恩者,謂赦降;稱降者,德音、疏 決同?!庇纱丝芍?,赦降是宋代赦免有罪和降等處罰的總稱。宋代的赦降不僅頻繁,而且赦令成為編敕的一項重要內容。宋太宗淳化編敕,始附赦書;宋真宗咸平編 敕,“又以續(xù)降赦書、德音別為一卷”。其后歷代編敕,皆有“赦書、德音”之目。由此可以看出宋代統(tǒng)治者對赦降立法的重視。
宋代的赦降 種類,主要有大赦、曲赦、德音和錄囚四大類。對此,《宋史·刑法志》中已有明確的界定?!胺泊笊饧疤煜?,釋雜犯死罪以下,甚則常赦所不原罪,皆除之。凡曲 赦,惟一路或一州,或別京,或畿內。凡德音,則死及流罪降等,余罪釋之,間亦釋流罪,所被廣狹無常。又天子歲自錄京師系囚,畿內則遣使,往往雜犯死罪以 下,第降等,杖、笞釋之,或徒罪亦得釋。若并及諸路,則命監(jiān)司錄焉”。這一概括,基本上符合宋代的赦降情況。 蘇州少兒書法培訓,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a>,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
(一)大赦
在宋代,“其非常覃慶則常赦不原者咸除之,其次釋雜犯死罪以下,皆謂之大赦”。但由于大赦的原因不同,而其赦降的等級亦有區(qū)別。
1.新帝即位,赦“常赦所不原者”
新帝即位是宋代最重要的吉慶大典,不僅必行大赦,而且赦降等級最高。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即位大赦中宣布:“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弊源酥?,歷 代新帝即位大赦,無不以此為例,使赦免“常赦所不原者”,成為宋代新帝即位大赦中的固定內容。但宋代赦免“常赦所不原者”并不限于新帝即位,如宋太祖平南 漢、平江南之后,宋太宗平北漢及李繼遷獻銀、夏、綏、宥四州之后的曲赦中,皆赦“常赦所不原者”。又如宋真宗東封、西祀及奉天書禮成之后的大赦中,也赦 “常赦所不原者”。甚至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因皇太后不豫大赦天下時,亦赦“常赦所不原者”。此后,新帝即位之外的大赦中,不再有赦“常赦所不原 者”。
蘇州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蘇州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2.郊祀大赦,既有定制,也有定時
在宋代,凡“京城之外大祭祀,皆謂之郊祀。如三歲南郊圜丘。時北郊祀后 土,皇帝祈明堂中,謂之明堂大禮”?!按蠖Y畢,車駕登樓,有司于麗正門下肆赦”。此謂郊祀大赦。郊祀大赦始于十五年(公元前165)“郊見五帝,赦 天下”。然非漢代常典。西晉惠帝元康六年(296)之后,郊祀之禮年年有,但亦非每郊必赦。至宋代“三歲遇郊則赦,此常制也”?!拔鯇幹?,始詔編定,遂著 為式”。宋代無論是九月的祀明堂,還是十一月的郊祀,每次禮畢,必降釋有罪,加恩百官,除放逋負,因此“世謂三歲一赦,于古無有”。降釋有罪與廣施恩澤并 行,成為宋代郊祀大赦變化的突出表現(xiàn)。3.災異見,赦天下宋代統(tǒng)治者把旱災、水災、日食、地震、星變、冬雷等自然現(xiàn)象,視為上天對政不節(jié)的懲罰。為尊崇 “天意”,“冀感天心”,每遇災異出現(xiàn),必降大赦以救其災。如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981)五月,以久雨赦天下,“降死罪囚,流以下釋之”。3158虛擬視頻宋真宗咸平二 年(999)閏三月,以久旱赦天下,“死以下減一等”。天禧二年(1018)七月,又以星變“赦天下流以下罪,死罪減一等”。南宋寧宗慶元三年 (1197),亦以冬雷大赦天下等。宋代因災異即大赦天下,或曲赦地方,或德音布恩,或錄囚降釋。因災異而降赦,是宋代赦降中的又一項重要內容。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s://wEw.euzW.net/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ǘ┣?
曲赦是對局部地區(qū)的赦降。曲赦之名最早見于西晉泰始五年(269)五月“曲赦交趾、九真、日南五歲刑”。至宋代,凡“有釋雜犯罪至死者,其恩霈之及有止 于京城、兩京、兩路、一路、數(shù)州、一州之地者,則謂之曲赦”。凡此,多是皇帝巡幸車駕所過之處,或因某地發(fā)生嚴重天災、兵災、賊盜等特殊情況而進行的恩 赦?!冻邦愐分休d,曲赦“乃專為一事一處有兵災罪眚之類”。在西晉之前,此類赦宥多列于別赦,或稱特赦。
初期,在平定荊湖、 蜀、南漢、江南、北漢之后,皆曲赦其管內。其后凡帝受尊號、改元、帝不豫、生皇子、神主人太廟等,皆赦京畿、兩京或三京;在迎天書、玉皇尊像、奉天書祠太 清官等大禮之后,皆赦車駕所經州縣;凡發(fā)生水災、旱災、地震及復疆土、盜賊平、被兵火的地方,亦皆曲赦被災之地。宋代曲赦雖非常制,降釋等級不一,但曲赦 的數(shù)量卻相當多,是宋代赦降中的一種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