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二十二年(1424)七月,明成祖去世。八月,登上皇位,改元洪熙,是為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五月,仁宗突然暴崩,死時四十八歲,共在位十個月。六月,仁宗長子即位,是為宣宗。
根據(jù)史書記載,仁宗去世前三天還在處理政務,他從開始不豫到崩于北京欽安殿,前后僅兩天時間。正史中并沒有記載仁宗死于何病。如《仁宗實錄》說:“洪熙 元年五月庚辰,上不豫,召尚書蹇義、大學士楊士奇、黃淮、楊榮至思善門,命士奇書敕遣中官海濤驅召皇太子。辛巳,上疾大漸,遺詔天下,傳位皇太子。是日, 上崩于欽安殿宮中?!钡珜θ首诘乃酪?,從開始就有人產(chǎn)生了懷疑,黃景在《國史唯疑》卷二中就說仁宗是“實無疾驟崩”。正當中年,無疾斷然不會突然崩 逝,黃景實際上是表示出了對仁宗突然死亡的疑問。
作文培訓,就來蘇州易優(yōu)作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仁宗是怎么死的?長期以來人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一種觀點認 為,仁宗之死與其長子朱瞻基有關。當初明成祖立太子時,因為仁宗忠厚平庸的性格,成祖已經(jīng)打算立朱高煦,但迫于輿論和太祖制訂的立嫡立長的制度,才立朱高 熾為太子。仁宗長子朱瞻基永樂九年(1411)被立為皇太孫,明成祖發(fā)現(xiàn)這位孫子與他的性格極其相似,因而備加寵愛。朱瞻基一反其父不喜騎射的習性,熟諳 武事,且善于應變,頗具口才,明成祖十分喜愛他,在二征漠北時,特命皇太孫隨侍,令其有戎馬軍旅的磨練。朱瞻基工于心計,在保全其父儲位上出了較大的力 氣。仁宗與朱高煦、朱高燧之間的皇儲之爭,由于仁宗的忠厚,表面上并沒有撕破面皮,而永樂十四年有人告發(fā)高煦有謀反狀如私立護衛(wèi)、大造兵器等,永樂二十一 年高燧糾集常山護衛(wèi)王瑜等“將不利于上及皇太子”,而事后經(jīng)明成祖仔細審查,二事都是。有專家經(jīng)過詳細考證,認為這二場誣陷案的幕后策劃者是朱瞻 基。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wǎng)站(http://www.zequeka.cn)
朱高熾想保太子之位,但不想謀害兩弟,所以在成祖面前為弟弟講盡了好話。相反,他對這個性格與他反差很大的長子沒有什么好感,因 此感情上日益疏遠。當仁宗即位之初,群臣上表請立太子,仁宗以一些托辭回絕,其后雖勉如所請,然態(tài)度很冷漠。在立太子的冊文中,也一反冊文冠冕堂皇的通 例,卻用了不少筆墨來曉諭太子做人的道理。
洪熙元年三月,仁宗命皇太子往祭風陽皇陵、南京孝陵,并讓他留守南京。四月,命成國公朱勇 等大批官員侍皇太子謁祭皇陵、孝陵。壬子(十四)日,皇太子從北京出發(fā)。當時一般走的路線是出河北,經(jīng)山東,折入安徽,再到南京。整個行程,大概要花費二 個月左右。但奇怪的是當五月十二日太監(jiān)海濤帶了詔書赴南京召皇太子時,皇太子居然早到南京了,而且還靜靜地等在那里。太子六月初三日回到北京,從當時的路 線推斷這段路快馬加鞭要走十天,因而太子應在五月下旬就從南京出發(fā)了。
作文培訓網(wǎng)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
《宣宗實錄》上記載由于太子當時沒有回京,朝廷就秘不發(fā)喪。等 太子回京走到蘆溝橋時,中官在這里設幕次香案,“俟上至開讀。上既至,聞有遺詔,慟哭幾絕”。而實際上太子還未從南京上路,人們就已經(jīng)在暗傳“仁宗上賓” 的消息了。即使在北京也沒有人知道的消息,在南京人們怎會知道?看來仁宗的死是一些人早就預料好的。當時宣宗的舉動言行也十分反常。有人勸他為了安全從小 路回北京,他卻說:“君父在上,天下歸心。豈有他哉!且予始至遽還,非眾所測,況君父召,豈可稍違。”于是從大道大搖大擺地驅車回京。問題是宣宗怎么知道 他要“始至遽還”,這不是在掩蓋他已經(jīng)知道了事情的結果嗎?“非眾所測”,眾大臣“測”的是什么?宣宗回到北京,英國公張輔等說人心洶洶不可掉以輕心,宣 宗躊躇滿志地回答說:“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說這話的時候,等于在告訴眾人他早已作好一切準備即位了,一語泄露了天機。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wǎng)站(http://www.zequeka.cn)
這一觀點認為,仁宗之死必與宣宗有關。當宣宗與仁宗日益疏遠并派他到南方祭陵時,宣宗開始擔心了,遂作了殺仁宗奪皇位的安排。隨侍在仁宗身旁的宦官海濤等人就是朱瞻基的親信,因而仁宗的暴崩就十分蹊蹺了。
另一種觀點認為仁宗之死與他色欲過度有關。仁宗喜歡女色,早在為太子時就做得十分露骨。朝鮮《世宗實錄》說朝鮮使臣尹鳳曾把朱高熾和朱棣作過比較,回國 后告訴朝鮮國王說:洪熙皇帝“好戲事”,“沈于酒色,聽政無時,百官莫知朝暮”?!睹魍ㄨb》和《明史》談到仁宗上臺不久,有個著名大臣叫李時勉的給他上了 一篇奏疏,中心內容是讓他不要嗜欲過度。奏疏中說:“側聞內宮遠自建寧選取侍女,使百姓為之驚疑,眾人為之惶惑?!彼f天子應該按規(guī)定有內宮制度,可以擁 有許多女人,但現(xiàn)在成祖的大孝尚未結無縫方管 舜冶金屬束,皇帝左右侍御的確不應該沒有人,但現(xiàn)在正宮皇后還沒有冊立,你這樣做“恐乖風化之原,有阻維新之望”。仁宗特別喜 愛女色,而李時勉卻給他當頭棒喝,觸及了他的命門,仁宗怎會不發(fā)怒?遂令武士對李動刑,關進大獄,李險些送掉老命。數(shù)月后宣宗上臺,因為他搞不清李自勉的 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遂親自御審李時勉:“爾小臣敢觸犯先帝,疏中講了什么話,趕快說出來?!崩顣r勉邊叩頭邊說:“臣只是說皇帝諒陰(守喪)中不宜近妃 嬪,皇太子不能遠離皇帝左右?!毙谝宦牶芨吲d,直嘆李時勉是個忠臣。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批改、易優(yōu)作文點評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仁宗縱欲過度,體虛乏力,最后得了難以言語的不治之癥。陸在 《病逸溫記》中記載:“仁宗皇帝駕崩的速度太快了,有人懷疑是被雷震死的,也有人懷疑是宮人想毒死張皇后,想不到誤毒了皇上。我曾經(jīng)碰到雷太監(jiān),問他仁宗 是否死于上述二個原因,他說都不是,主要是他得了陰癥?!钡米杂谔O(jiān)口中的消息,應該說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就當時的醫(yī)療水平來說,得了陰癥要治好是有難度 的。宣宗初年,羅汝敬上書大學士楊士奇說:“先皇帝嗣統(tǒng)還不到一年,就奄棄群臣,追查一下原因,都是儉壬小人獻金石之方而導致疾病的?!比绱苏f來,仁宗的 死因是為了治療陰癥而服用了金石之藥,最后有可能是中毒身亡。由于所得的病比較特殊,正史中也就無法加以記載了。
皇位剛坐十個月就暴崩,的確是可疑的。不管是被宣宗殺掉,還是得了難言之隱的疾病去世,仁宗的死值得人們去繼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