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CCTV6 播放的某部電視電影中,有這樣一段情節(jié):一個仰慕中國“四大發(fā)明”的美國女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卻不慎拜了一個半瓶子醋的 “磚家”為師。相處期間,女孩很天真無邪地把所有關(guān)于中國“四大發(fā)明”的事情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直叫“磚家”張口結(jié)舌。某日女孩又發(fā)奇問:“中國人在發(fā) 明印刷術(shù)以前,那么多的書,都是怎么弄出來的?”“磚家”答:“這都不知道?當然是一筆又一筆地抄出來的?!迸⒙勓泽@呼:“哇,這么多書,一個字一個字 地抄出來,好了不起哦!”“磚家”氣罵道:“真沒見識,這點雞毛蒜皮的事都大驚小怪?!?
如果放在真實的歷史上,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 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沒見識”的反而是那位“磚家”,在魏晉南北朝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歷史上,一筆一筆抄出一本書來,無論對于當時還是后世,都絕不是 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負責抄書的人,更是一群對印刷術(shù)發(fā)明前整個中國文化的演變極其重要的人,其意義絕不限于抄書寫書這一方面,更對中國文化的流變,藝術(shù)的 多源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在當時,他們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但是,是了不起的小人物。
作文培訓,就來蘇州易優(yōu)作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這些了不起的小人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書傭。
所謂書傭,顧名思義,就是在當時負責抄書工作的人,按照現(xiàn)代的話說,就是抄寫員或者打字員。這樣的職業(yè)在中國誕生很早,地位也一直不高,名字也發(fā)生過多 次變化。最早的時候,它曾叫過“書人”、“書手”、“書工”,最后才叫“書傭”,只是不管名字怎么變,身份和工作內(nèi)容一直沒變:抄書。把那些珍藏的典籍, 一本一本抄錄下來,裝訂成冊,流傳于世,給越來越多需要它的人去看。我們今天能夠了解到幾千年前祖先的歷史,傳承偉大的華夏文明,他們是背后的無名英雄。
且去看看,這些有名無名的英雄們的真實風貌,他們對印刷術(shù)發(fā)明前中國歷史的演變,究竟產(chǎn)生了哪些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
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一
“書傭”這個稱謂,最早出自東漢,雖然書傭都是一些身份卑微的人,但是有歷史記錄的第一個書傭,卻是東漢王朝一個不世出的牛人。后來投筆從戎,開拓西域的大英雄班超。
《后漢書》中,有關(guān)班超的記錄是這樣的:“家貧,常以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這是“書傭”一詞第一次出現(xiàn)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做這個工作確實“勞苦”, 每天就是伏在案子上,一筆一劃地抄書,而且絕不能潦草,每一筆都要寫得方方正正,工作量大,工作強度高,確實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既要字寫的好,又要有耐 心。在那年頭,做這種活的,確實不是普通人,有這種本事的,有多少人愿意憑這個工作混飯吃?至少貴族子弟,儒家學子,大多數(shù)都是不屑去做的。愿意憑這個混 飯吃的,大多數(shù)又沒有這個本事,沒文化的,或者是粗通點文墨的都不行,文化不錯但是字寫得爛的同樣不行。所以古代做這個工作的,基本是這樣幾類人:一是貧 寒的書生,二是破落貴族子弟,甚至還有犯罪服役的囚犯。而這么高難度的工作,在東漢時期工資又有多少呢?東漢侯謹?shù)摹稘h德皇傳》里,就記載了一個叫普蓋的 書傭,說他每個月“得錢,足供而已,不取其余”。也就是說,書傭們當時每個月的薪水,除了吃穿外,基本就什么都剩不下了。待遇低,工作卻相當辛苦,甚至辛 苦到變態(tài),班超自己說過,他做書傭的時候,每天只能睡5個小時,其他的時間,都在沒完沒了地抄寫,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還經(jīng)常被領(lǐng)導(dǎo)“槍斃”掉重來,可以 說是既吃力又不討好。當然,這時期的書傭,和過去的“書工”已經(jīng)大不相同,先秦時期的“書工”,基本屬于權(quán)貴們的私人奴仆,最多是個高級奴隸。而到了漢 朝,書傭不但是自由民,也是“吃國家財政”的,由國家雇傭書傭,并且支付工資。因為這時期中國的文化形勢已經(jīng)大洪射冰不相同,漢帝國作為大一統(tǒng)的中央王朝,修書 已經(jīng)成了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設(shè)”,要修的書多,需要的人手也多。給國家干活,自然也要國家開工資。所以在漢朝的大多數(shù)時候,書傭這個工作本身很有前途,但 干這個工作的人,基本都沒什么前途,即使是后來名垂青史的班超,也是拜了憤然跳槽所賜。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
到了東漢晚期,這個原本沒前途的工作,卻變得 越來越有前途,特別是干這項工作的人,投筆從戎的少了,扎根本職工作并且干出前途來的,越來越多了。比如小說《三國演義》里配合黃蓋一起使“苦肉計”的東 吳謀士闞澤。在《三國志》的記錄中,就說他早年“居貧無資,常為人傭書,以供紙筆”。也就是說,闞澤正是憑著做書傭的經(jīng)歷勤工儉學,掙夠了讀書上進的錢, 最終出人頭地的。而且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闞澤的“為人傭書”,不是給國家打工,而是給私人打工,替人抄書收錢。也就是說,這時期的書傭們,已經(jīng)不僅僅有 “國家在冊職工”,更出現(xiàn)了個體戶。按照價值規(guī)律的說法,這當然是因為供求關(guān)系決定的——這時期修書的多了,不但有國家官修典籍,更有私人修書,對書傭需 求量大?!稌x書》在記錄文學家左思的時候,說到左思新作寫成后,當?shù)氐氖兰掖笞寮娂姽腿顺瓕?,廣為流傳,可以看出這時候的世家大族里,“修書”已經(jīng)成了一 種風尚。修書的多了,市場上的書籍自然也多,《北齊書》里就記錄過這樣的事:有書販子跑到北齊來販賣南朝的圖書,并且說明可以先看后買,結(jié)果有些買書的, 在拿回家“先看”的時候,就故意花錢找人抄錄了,然后再把原版退還給書販子。這時候的中國圖書市場,并沒有因為戰(zhàn)亂而凋零,反而火爆得不行。大量圖書的商 業(yè)化,自然也讓“書傭”業(yè)商業(yè)化,這時期的書傭們,已經(jīng)不再受政府控制,反而成為紅紅火火的書傭市場的“自由人”了。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易優(yōu)作文評分評價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這種情況的發(fā) 生,后人大多都說到“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繁榮”等原因上,但根子上的原因,恐怕有3個,第一就是造紙術(shù)的發(fā)明,造紙術(shù)產(chǎn)生于漢朝,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已 經(jīng)推廣到全國。在造紙術(shù)成型之前,中國的書籍主要都是用竹簡和布帛來抄錄的,竹簡笨重,布帛昂貴,抄一本書的成本自然也高,別說通老百姓家,就是世家大 族,也沒多少人肯花這個閑錢的,能出起這個錢的,也只有國家。有了造紙術(shù),情況就反過來了,紙張的價格遠遠比布帛便宜的多,稍微有點錢的都修得起,如此一 來,修書的人自然多了,不但國家的修書量大增,私人修書業(yè)也大批興起。在沒有印刷術(shù)的情況下,修書也就意味著要找人抄書,能夠又快又好抄寫圖書的書傭們, 自然也就變得很有前途,成了官府以及世家大族爭搶的香餑餑,待遇當然水漲船高。東漢早期的書傭們,工資只夠溫飽,三國時期的書傭們,工資已經(jīng)有大量盈余, 比如闞澤,就可以用抄書的工資,供自己讀書上學。到了西晉時期,有大臣在揭露世家大族驕奢淫逸時,也拿著書傭們的工資說事,說這時候書傭們給世家大族修書 的工資,比起東漢的時候已經(jīng)上升了6倍,這個漲幅很顯然比較夸張,但是書傭們工資待遇的提升,卻是不爭的事實。到了南北朝時期,書傭們的待遇更是芝麻開花 節(jié)節(jié)高。比如北魏的文獻里記載,北魏名士房景先,早年靠兄長做書傭來養(yǎng)活,后來他恥于如此,也做了書傭,很快家庭就擺脫了貧寒。而南朝的書傭崔光更是高 薪,他給南朝王家做書傭長達十幾年,之前只是個家境貧寒的寒門子弟,做了書傭后,不但家境好轉(zhuǎn),后來還有錢買房置地,成了當時的新富階層。如此局面,皆與 當時修書者日多大有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