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兩個國家之間面臨戰(zhàn)爭時,往往會采取一種比較緩和的處理方式,說得委婉一點可以用“和親”二字作為概括,說得直白而真實一點則是一種“人身交易”。譬如先秦時,就作為越國的“人身利器”送給了吳王夫差,從而阻止了更慘烈的戰(zhàn)爭,換來了十余年的和平。到了大漢初年,也利用美女作為賄賂品成功解除了“白登之圍”,順利為大漢換來了休戰(zhàn)和平。也不例外,文成公主就是其中最鮮明的典型,本為宗室子女的她卻冒充大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干布,化解了一觸即發(fā)的戰(zhàn)爭,也為后世文人提供了和親的模范文本。但是,文成公主與西施等人并不一樣,她出嫁的方式、受到的待遇,以及在后世評價中,都有著不同尋常的特殊意義。
吐蕃王求親要娶大唐公主
要說文成公主這個人,首先得看她的身世。文成公主本不是的親生女兒,而是大唐臣子李道宗的孩子李氏。如果不是后來吐蕃王松贊干布攪局,李氏也就不會披上公主的“外衣”,而會嫁給一位尋常大臣的兒子了此一生,或許還能過上甜蜜的婚姻生活。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易優(yōu)作文評分評價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然而,命運并沒有給李氏這個選擇的機會。那一年,松贊干布剛剛統(tǒng)一了吐蕃,并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國家,還學(xué)習(xí) 統(tǒng)一了度量衡,在西域打開了自己的天地。有了強大的政權(quán)為依托,吐蕃王也想擁有自己的特權(quán)和榮譽。當時,西域各王以能娶大唐公主為榮,西域的突厥和吐谷渾王就迎娶了公主為妃。吐蕃王松贊干布心里就癢癢了,他也派遣使臣到了唐朝,提出要像突厥王一樣,要娶唐朝公主為妻。但是,求婚的事卻因為吐谷渾從中作梗給攪黃了。
這個事并不是空穴來風(fēng),而是有史料作證。“四大書”之首的《冊府元龜》中就記載:“初至,大國待我甚厚,許嫁公主。會吐谷渾入朝,有相離間,由是禮薄,遂不許嫁。”這段話說得很清楚,本來唐太宗對吐蕃使臣還是不錯,但是由于吐谷渾王離間說壞話,大唐便對吐蕃使臣輕視了,還不愿意許配公主。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既然吐谷渾王這么不仗義,背后做小人,那么松贊干布可不會這么輕易算了,于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松贊干布立即組織軍隊,開始進攻吐谷渾。很快,沒多少實力的吐谷渾王就被松贊干布打敗了。之后,松贊干布又攻下了黨項、白蘭羌,直逼唐朝的松州(今四川省松潘縣),揚言若大唐不許配一個公主,他就要大舉入侵唐朝,搶也要搶一個公主回去。
松贊干布太天真了,這時的大唐可不是末期的漢朝。當時,大唐有偉大的軍事家侯君集在世。侯君集派遣先鋒牛進前去迎擊松贊干布軍隊,自己又率領(lǐng)主力大軍往松州方向趕去準備一舉殲滅。哪里知道,侯君集主力還沒趕到,松贊干布就被牛進的部隊給擊敗了。這一下嘗到大唐軍隊的厲害,吐蕃王松贊干布感到非常害怕,立即率領(lǐng)部下退回到了吐谷渾、黨項、白蘭羌境內(nèi),并派遣了自己的親信大使——宰相祿東贊前往大唐謝罪,并帶了黃金五千兩及相等數(shù)量的其他珍寶正式向大唐下聘禮,希望以誠心感動太宗皇帝,為自己迎娶到了一個漂亮的公主妻子。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吐蕃王誠心要娶大唐公主的消息立即便傳遍了全國,天下百姓及四方諸侯都在等待著天子的最終回答,一次命運的轉(zhuǎn)折卻悄悄地走近了毫不知情的李氏。
大唐王朝“六難婚使”試誠意
雖然,大唐軍隊打敗了吐蕃,卻讓唐太宗看到了吐蕃的實力。作為一代雄主的認為吐蕃王的確有迎娶公主的條件,于是便松口答應(yīng)了這門婚事,并安排了李道宗的女兒李氏作為公主遠嫁過去。但是,唐太宗雖然答應(yīng)了,卻設(shè)計了許多難題試驗吐蕃婚使的誠意。
由于當時天竺、格薩、大食、霍爾等地的國王均派遣了使臣到大唐進貢,并提出求婚希望迎娶漂亮的文成公主。唐太宗頓時有了主意,他立即決定讓各國婚使比賽智慧,要是誰在比賽中勝出,誰才可以把美貌的公主迎回國,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六試婚使”。
中小學(xué)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學(xué)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a>
第一試:用一根柔軟的綾緞穿過明珠的九曲孔眼。比賽開始,其他幾國的使臣絞盡腦汁也未能穿過去。聰慧的吐蕃使臣祿東贊找來一根絲線,將絲線的一頭系在螞蟻的腰上,另一頭則縫在綾緞上。接著,他在九曲孔眼的端頭抹上蜂蜜,當螞蟻聞到蜜味,便帶著絲線,順著彎曲的小孔,緩緩地爬了進去,結(jié)果綾緞也隨著絲線穿過了九曲明珠。
第二試:辨認一百匹騍馬和一百匹馬駒的母子關(guān)系。比賽一開始,各國婚使便爭先辨認起來,他們分別按照毛色、老幼、高矮等方法辨認,但都沒能準確認出。這時,吐蕃的使臣想起自己曾經(jīng)得到過馬夫的指教,便把所有的母馬和馬駒分開關(guān)在不同的房間。然后,他吩咐不準給馬駒投料,也不給水喝。過了一天,當馬駒重新放回馬群中時,口渴難耐的小馬駒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母親。祿東贊采用了換位思考的辦法,既然讓人來識別馬駒和騾馬的母子關(guān)系,還不如將難點甩給小馬駒,有哪一個孩子不認識自己的母親呢?因此,吐蕃使臣在這一局中完勝其他諸國使臣,離迎娶文成公主進了很大一步。 作文培訓(xùn),就來蘇州易優(yōu)作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第三試:規(guī)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內(nèi)喝完一百壇酒,吃完一百只羊,還要把羊皮鞣好。比賽開始,別的使者和隨從匆匆忙忙地把羊宰了,棄得滿地又是毛,又是血;接著大碗地喝酒,大口地吃肉,肉還沒有吃完,人已酩酊大醉,哪里還顧得上鞣皮子。祿東贊則讓跟從的一百名騎士排成隊殺了羊,并按順序一面小口小口地咂酒,小塊小塊地吃肉,一面鞣皮子,邊吃邊喝邊干邊消化,不到一天的工夫,吐蕃的使臣們就把酒喝完了,肉吃凈了,皮子也搓鞣好了。
第四試:太宗交給使臣們松木一百段,讓他們分辨其根和梢。祿東贊遂令人將木頭全部運到河邊,投入水中。木頭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樹梢那邊較輕則浮在水面,木頭根、梢顯而易見。
第五試:怎樣在夜晚出入皇宮不迷路。晚上,宮中突然擂響大鼓,皇帝傳召各路使者赴宮中商量事情。祿東贊想到初來乍到長安,路途不熟,為不致迷路,就在關(guān)鍵路段涂上顏色。到皇宮以后,皇帝又叫他們立即回去,看誰能不走錯路回到自己住處。結(jié)果,祿東贊憑著自己事先做好的記號,再次取得了勝利。
第六試:辨認公主。這天李世民在殿前親自主試。300名衣著華麗、相貌仿佛的宮女,分左右兩隊依次排開,宛如300名天仙,令人眼花繚亂,遐想連篇。其他各國使者被宮女們的美貌吸引了,也分不清到底哪位才是文成公主。只有祿東贊因為事先做了準備工作,知道文成公主眉目娟麗,體態(tài)窈窕,膚色白皙,雙眸炯炯有神,右頰有骰子點紋,左頰有一蓮花紋,額間、頸部各有一顆痣。通過這些特征,祿東贊反復(fù)辨認,終于在左邊排行中的第6位認出了文成公主,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成就了千古佳話。
龐大隊伍浩浩蕩蕩開進吐蕃
確定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后,唐太宗開始下令著手準備送親的隊伍。當時的情況是這樣,朝廷安排文成公主的親生父親李道宗為送親的主婚使節(jié),另外還準備了豐厚的嫁妝。比如各種五行經(jīng)典、工藝技術(shù)、紡織農(nóng)稼,還有醫(yī)學(xué)論著和醫(yī)療器械,而最珍貴的一件陪嫁,則是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另外,送親隊伍還帶了大量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隊伍中不乏文士、樂師和農(nóng)技人員。唐太宗除了準備豐厚的婚禮外,為什么還要送去文士和農(nóng)機人員呢?原來他有遠大的打算,希望此次和親不僅是對吐蕃進行籠絡(luò),還要千方百計從經(jīng)濟和文化上使吐蕃在潛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隨大唐。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文成公主在其父親李道宗的護送下,隨吐蕃請婚使節(jié)踏上了西去的道路。他們一行從長安出發(fā),途經(jīng)隴南(今甘肅省隴南市)、西海(今青海省青海湖)、吐蕃(今西藏地區(qū))等地,雖歷盡千險,但也留下不少傳說。比如青海湖的由來,據(jù)藏民傳說,當時唐太宗知道漢族子女遠嫁他鄉(xiāng)定會思念長安,為了解文成公主的思鄉(xiāng)之苦,便賜給了她一面寶鏡。無論文成公主身在何處,只要拿出寶鏡出來,鏡中定會顯出長安的景象。這有一點像當今的照片和視頻,但不過當時技術(shù)可沒這么高超。不管怎樣,唐太宗在這一點上還是很有心了。但是,文成公主卻在唐蕃分界之地,準備棄轎乘馬時,沒有將寶鏡帶走。這面留下的寶鏡,自此便成了美麗的青海湖。湖水蕩漾,清澈如鏡,文成公主一面走一面回頭流淚,竟不知不覺流成了“倒淌河”,所以才會有“天下江河皆東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然而,故事雖美,但終究是傳說。正如后羿射日一樣,怎么可能一把鐵箭就能射穿比火還烈的太陽呢。
另外,送親隊伍經(jīng)過林芝地區(qū)時,為了辟邪,文成公主便穿著獸皮,希望可以平安經(jīng)過。進入藏區(qū)后,文成公主又將用過的獸皮賜給了該地的門巴侍女。哪里想到,自此之后,門巴族的女子便有了披羊皮為飾的風(fēng)俗。少女披羊尾和四條腿俱全的小羊皮,成年女子披牛犢皮或山羊皮,習(xí)俗從此沿襲至今。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文成公主一行到達了黃河的發(fā)源地河源,而松贊干布早已率領(lǐng)著自己的大部隊到此地迎接自己心愛的新娘。當看到大唐使臣江夏王李道宗時,松贊干布立即納頭便拜,行了子婚大禮。李道宗立即請出貌美如花的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相見,這位馳騁高原的吐蕃王一見到中土的金枝玉葉,頓時為之傾倒。
接著,送親和迎親的隊伍前呼后擁、浩浩蕩蕩進入了邏些城(今拉薩)。在江夏王李道宗的親自主持下,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按照漢族的禮節(jié),舉行了盛大無比的婚禮,全城的老百姓都歡欣慶賀。松贊干布摟著漂亮的文成公主,別提有多高興了,他自豪地對部屬說:“我的族人,我的父親,他們都沒有與大唐通婚的先例。今天,我做到了,并娶了靚麗的大唐公主為妻,這是我的榮耀,也是我們吐蕃國的榮耀。因此,我要宣布,馬上為公主修筑一座華麗的宮殿,以留示后代?!?
聽到松贊干布的承諾,文成公主心里有了一絲欣喜。是的,他以為自己會嫁給一位野蠻的異域國王,自己會被用來發(fā)泄性欲,根本不敢奢望有什么愛情。但是,當自己看到松贊干布的那一刻起,她知道自己此次的出嫁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松贊干布為其修建一座城
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松贊干布沒有食言,他很快就開始了自己的行動,修建新城——布達拉宮。由于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在前面做出修建新城的承諾之后,他接著立即安排手下專門為文成公主修筑布達拉宮,共有1000間宮室,富麗壯觀。(可惜布達拉宮后來毀于雷電、戰(zhàn)火,經(jīng)過17世紀的兩次擴建,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117米,占地面積36萬余平方米,氣勢磅礴。)當前,若去布達拉宮旅游的客人則會發(fā)現(xiàn),宮中還保存有大量內(nèi)容豐富的壁畫,其中就有唐太宗六難吐蕃婚使祿東贊的故事,文成公主進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這些壁畫構(gòu)圖精巧,人物,色彩鮮艷。西藏的布達拉宮遺址后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祿東贊等的彩色塑像。
不過,也有學(xué)者提出,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修建布達拉宮屬于子虛烏有。他們認為,布達拉宮是由松贊干布的天祖(高祖父的父親)贊普拉脫脫日年贊首建,而后在尼妃赤尊的主持下進行了擴建,形成了更為盛大的規(guī)模。文成公主入藏時,松贊干布和他的后妃們早已在布達拉宮中居住多時,所謂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專為文成公主而建,其實是一個彌天大謊。
不管學(xué)者如何爭論,筆者認為應(yīng)以教科書為準,雖然也不一定是歷史的真實,但暫且以此為依據(jù)吧。
除了修建布達拉宮,松贊干布還答應(yīng)了文成公主建寺弘法的建議。據(jù)《大昭寺志》記載,公元639年,墀尊公主已開始選址造寺,只是占卜所選的地方是拉薩的沼澤地,雖然奠了基,但這座寺不是建了倒塌,就是怎樣也建不起來。文成公主到了西藏后,墀尊公主承認能力不夠,便派婢女帶著一升金砂請求幫忙。于是,文成公主便安排自己的工匠經(jīng)過“博唐”數(shù)理推算,發(fā)現(xiàn)整個西藏的地形宛如女魔仰臥之狀,極不利于王朝統(tǒng)治,而墀尊公主所選的沼澤臥塘湖,恰恰是魔女的“心血”,旁邊有紅山與夾波日山則為“心骨”,必須施法鎮(zhèn)壓才能建寺。墀尊公主無奈,只得認同文成公主的提議,在機雪娘頗邦喀巖山上,熔鐵水灌凝磚土,修建九層碉樓,四面拴以鐵鏈,使其牢固,然后修法禳災(zāi),終于堵住了泉眼,建成了赫赫有名的大昭寺。但是《教法史》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稱墀尊公主帶頭修建大昭寺失敗,無奈便由文成公主獨立主持修建了大、小昭寺,兩寺同日開工、同日建成、同日開光。
不過,無論怎樣,大、小昭寺修建之后,佛教開始在雪域高原上扎根。后來雖經(jīng)過歷次滅法與復(fù)興,但是藏傳佛教已經(jīng)蔚為壯觀。
自從聯(lián)姻之后,松贊干布開始學(xué)習(xí)漢族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并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xué)院讀書。另外,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婚姻感情也還算不錯,許多事情他都會接受文成公主的建議。比如,文成公主到吐蕃后,發(fā)現(xiàn)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頰希望驅(qū)邪避魔,樣子十分難看又不舒服,她認為這樣做毫無道理又有礙衛(wèi)生,實在是一項鄙俗的陋習(xí),便婉轉(zhuǎn)地向松贊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贊干布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廢除了這項習(xí)俗。
夫死之后文成公主一路消沉
然而,這樣的日子并沒有維持多久,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就不幸去世了,時年35歲。據(jù)《紅史》記載,松贊干布在31歲時,曾經(jīng)將贊普之位讓給時年13歲的兒子貢松貢贊??上н@位小贊普年壽不永,剛18歲就死去了,死在了松贊干布的前面。
關(guān)于松贊干布的早逝,至今說法不一。有說是思子病逝(逝于拉薩北面的彭域色莫崗,今林周縣彭波農(nóng)場附近),也有說是出征戰(zhàn)死,還有說是和他的父親一樣被反叛者毒死。但不管怎樣,松贊干布死了,文成公主自此沒有了依靠。她本來可以選擇回到大唐,但最后文成公主打消了這種念頭。據(jù)說,文成公主住在拉薩,經(jīng)常去布達拉宮對面的藥王山上東望家鄉(xiāng),希望能看到遠方前來的故人。
時間總是那么慢,不知道文成公主是怎樣度過了自己余生的30年。據(jù)《新唐書》記載,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逝于吐蕃,享年55歲。這時太宗早已去世,在位的唐高宗派遣了使臣前去吊祭,對文成公主所做的貢獻進行了表彰。
文成公主去世后,吐蕃人將她的遺體送到了雅礱瓊結(jié)(今山南地區(qū)瓊結(jié)縣境)墓王墓區(qū)進行了安葬,與自己的丈夫松贊干布葬在了一起,也算是對文成公主的一種愛戴吧。因為,這里是藏族先民發(fā)源之地,也是歷代吐蕃贊普的最后歸宿。
文成公主雖然去世了,但她的貢獻及成就卻永遠被后人銘記。從為公的角度來說,文成公主是偉大的。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在她的影響下,漢族的碾磨、紡織、陶器、造紙、釀酒等工藝陸續(xù)傳到吐蕃;她帶來的詩文、農(nóng)書、佛經(jīng)、史書、醫(yī)典、歷法等典籍,促進了吐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加強了漢藏人民的友好關(guān)系。她帶來的金質(zhì)釋迦佛像,至今仍受藏族人民的膜拜。
但是,從私利的角度,文成公主卻是悲劇式的。盡管后世無數(shù)的詩歌和戲曲仍然在不斷傳頌著文成公主的故事,她那風(fēng)華絕代的身影也依舊在神山圣湖間款款搖曳,但是她沒有自己的自由。是的,一個人連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這不是很可悲嗎?所謂的任何“高大上”或許僅僅都是別人眼中的閃耀星光,但對于文成公主卻永遠只是流星,因為天空那么大,卻永遠沒有她自己的空間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