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7年(1137年),也就是南宋建立10年之后,在中興四將的努力下捷報頻傳,戰(zhàn)場形勢大為好轉(zhuǎn)。認為自己的寶座總算是安穩(wěn)了。本來這是趁機恢復(fù)的大好機會,然而對于患有恐金癥的來說,這只是一個求和的大好機會。 秦檜當(dāng)了樞密使,這一年的9月,高宗派出王倫以奉迎徽宗帝后梓宮使的名義赴金求和。金朝開出的條件是南宋稱臣納幣,而以歸還帝后的棺木作為交換。
高宗下了議和的最終決定,10月,主守的宰相趙鼎被罷。11月,主戰(zhàn)的樞密副使王庶被罷,主和的秦檜一人獨相。
紹興8年(1138年)11月,金朝的“詔諭江南使”張通古與宋使王倫南來。按規(guī)定宋高宗必須跪拜金使,奉表稱臣。宋高宗冠冕堂皇地表示只要百姓安樂,不惜屈己就和。
一時間百官群情激奮祁宗政新書網(wǎng),抗議的奏章雪片般呈送上來。其中態(tài)度最為激烈的是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他在奏章中說: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臣備員樞屬,義不與檜等共戴天。區(qū)區(qū)之心,愿斷三人頭。竿之藁街,然后羈留虜使。責(zé)以無禮,徐興問罪之師,則三軍之士不戰(zhàn)而氣自倍。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爾,寧能處小朝廷求活邪!
胡銓對高宗的求和政策嚴(yán)厲斥責(zé):“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為金虜之天下,以祖宗之位為金虜藩臣之位!”對高宗的行徑深表不恥:“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國大仇而不報。含垢忍恥,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虜決可和,盡如倫議,天下后世謂陛下何如主?”其措辭之嚴(yán)厲恐怕是古代奏章中絕無僅有。
他希望高宗能夠振作起來,斬3個人的頭,一個是奸相秦檜,二是秦檜的親信孫近,還有一個就是求和的使臣王倫。 中小學(xué)生語文題庫,中小學(xué)學(xué)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這就是著名的“斬檜書”,猶如一把利劍,直刺那些茍安偷生之輩。胡銓的行為獲得了正直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同為樞密院編修官的吳師古連夜將此刻板印行,臨安官民傳誦如風(fēng)。此事讓宋高宗非常難堪,秦檜更是懼恐交加,以“狂妄上書,語多兇悖,意在鼓眾,劫持朝廷”之罪革去胡銓官職。吳師古則因此而被貶至袁州(今江西宜春),并且“永不昨應(yīng)奉”。一位鐵骨錚錚的江南才子從此在歷史舞臺上難覓蹤跡,時隔不久,吳師古在郁郁寡歡中客死他鄉(xiāng)。
胡銓沒能讓宋高宗挺直脊梁,卻使金人聞之喪膽。金人聽說此事后,急忙用千金求購此書。讀后君臣大驚失色,連連稱“南朝有人”和“中國不可輕”。
胡銓被革職,流放昭州(今廣西平樂)編管。后因御史臺及諫官多出面為胡銓呤冤叫屈,秦檜迫于公論只好對胡銓從輕處置,將他降至邊遠的廣州鹽倉編管。
學(xué)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xùn)</a>,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
他遭到進一步迫害,貶至福州。秦檜又指使爪牙誣陷誹謗,將他除名,再由福州押送至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編管。
聞此消息,著名詞人張元干,不懼艱險毅然前來相送。
張元干是條鐵骨錚錚的漢子,靖康之難時,他曾被大宋力主抗金的主帥李綱辟為幕僚,主持京城的防務(wù)。張元干那時意氣風(fēng)發(fā),與李綱一起,一心想的是收復(fù)失地還我河山。然而李綱是當(dāng)政時間最短的宰相,在位僅有75天便被貶謫海南。張元干有感于李綱罷相,憤然賦詞為李綱鳴不平。結(jié)果自然不難設(shè)想,秦檜一聲令下:“革去官職,永不錄用”。
紹興8年(1138年)冬,奸臣秦檜及孫近等籌劃與金議和并向金營納貢。李綱堅決反對,張元干聞之怒不可遏。寫《再次前韻即事》詩痛斥秦檜及孫近等主和賣國之權(quán)奸為“群羊”,表達自己請纓無路之悲憤: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易優(yōu)作文評分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系統(tǒng)。
太一游行遍九宮,世間無地可寬容。
坤維莫傍劍門閣,衡岳何依天柱峰。
睨柱儻能回趙壁,思鱸安用過吳松。
群羊競語遽如計,欲息兵戈氣甚濃。
李綱在福州上疏反對朝廷議和賣國,張元干得知李綱上書事,又寫了《賀新郎·寄李伯紀(jì)丞相》:
曳杖危樓去,斗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掃盡浮云風(fēng)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蘆深處。悵望關(guān)河空吊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要斬樓蘭三盡劍,遺恨琵琶舊語。謾暗澀銅華塵土。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風(fēng)浩蕩,欲飛舉。
其中抒發(fā)了“氣吞驕虜”的壯志和對權(quán)臣所謂“欲息干戈”的義憤,對李綱堅決主戰(zhàn)并反對議和的行動表示敬仰和支持。希望李綱,收復(fù)失地,重整朝綱,勸誡統(tǒng)治者要吸取前朝遺恨。詞寫得慷慨悲涼,感人至深,成為千古名篇。 中小學(xué)生學(xué)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優(yōu)秀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張元干和胡銓在福州會面,當(dāng)晚舊友相見,心情激蕩。共同的志向,一樣慘淡的境遇。英雄憐英雄,惺惺惜惺惺。比胡銓年長11歲的張元干奮筆成書,寫《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一首贈送胡銓: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免。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如許。
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厥讓Υ惨拐Z,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兩人贈詩后灑淚告別,后秦檜得知,立刻將張元干削籍下獄。一位早已辭官隱居故里的俠義之士,就這樣因正義與友情而慘遭迫害。
胡銓到了新州,同鄉(xiāng)左迪功郎王廷硅不畏“勢位赫奕”的秦檜,挺身而出,寫詩贈胡銓,詩曰:
其一
曩封初上九重關(guān),是日清都虎豹閑。
右群動容觀奏牘,幾人回首愧朝班。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墮南州樟海間。
豈待他年公議出,漢廷行如賈生還。
其二
大廈原非一木支,欲將獨力柱傾危。
癡兒不了官中事,男子要為天下奇。
當(dāng)日奸諛皆膽落,平生忠義只心知。
端能飽吃新州飯,在此江山足扶持。
這兩首詩熱情地贊頌了胡銓不畏強暴的英勇精神,痛斥秦檜的投降賣國罪行。詩傳出后影響很大,秦檜恨之入骨,將王廷硅加罪名“坐以謗訕”流放辰州(今湖南沅陵)。
這群忠肝義膽之人,他們是大宋真正的脊梁。胡銓、吳師古、李綱、張元干和王廷硅等人用自己的生命和信仰譜寫了一曲豪邁的悲歌,他們之間的友情建立在一介士大夫修身齊國思想的基礎(chǔ)上。在他們的心中,有一個名字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大宋;有一份信仰比什么信仰都堅定,那就是氣節(jié),他們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