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末年,出現(xiàn)了一位在中國詩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詩人。他以平淡、樸素而又富有情趣的筆墨,多方面地描寫田園風光,抒發(fā)他在農(nóng)村的真切感受。以前詩人忽視的田園景物第一次被他描繪得那樣美妙動人,情味雋永,因此后人稱他為“田園詩人”。他,就是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曾祖父陶侃因軍功官至大司馬。陶淵明的祖 父、父親雖然作過太守一類的官職,但到了陶淵明的時候,家境早已破敗。少年時陶淵明就喜好六經(jīng),有大濟蒼生的宏愿;又厭惡世俗,熱愛田園生活。
陶淵明29歲走上仕途。起初作州祭酒,不能忍耐。沒多久,自動辭官歸田;州官召他為主簿,他不接受,寧愿躬耕自資;此后,作過如鎮(zhèn)軍、建威參軍一類小 官。他還被人舉薦去作彭澤縣(今江西省湖口縣)的縣令。有一次,郡里派督郵來彭澤,手下人告訴他: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你應(yīng)當穿戴齊整,恭恭敬敬地去迎 接。陶淵明聽后,嘆了一口氣,說:“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言下之意,不愿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米薪俸,低聲下氣地向這些鄙俗之人獻殷勤。當天就 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這個彭澤令,他才當了80多天。他從此不再踏入黑暗丑惡的官場。這一年,陶淵明41歲。為這一次永遠的辭仕歸隱,他寫了一篇賦:《歸 去來辭》,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理想。在文章中,他以無限喜悅的心情,想象了歸家后田園躬耕生活的無數(shù)樂趣。
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回家之后,陶淵明 在自己家門前種了五棵柳樹,自稱“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傳》。《五柳先生傳》寥寥百余字,一位貧苦而有操守、不拘禮法而自得其樂的知識分子典型形象 便呼之欲出。《五柳先生傳》和《歸去來辭》成為千百年來傳誦不絕的名作。北宋文豪甚至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辭》一篇而已?!?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最著名的作品,文中設(shè)計了一個“桃花園”的理想社會,這是“避秦時亂的農(nóng)人們開辟出來的一個新世界。它與世隔絕,這里的人”不知有 漢“更”無論魏晉。人人平等地參加勞動,得到收獲沒有人向他們征稅,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全文300字,它所展現(xiàn)的生活場景,令人悠然神往。
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和其序《桃花源記》,是一部引起歷代爭議、眾說紛紜的奇詩奇文。關(guān)于它的取材與主題,有人以為寫的是實地實事;有人以為是憤世之 作,有人以為其中寄寓著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這是它擁有經(jīng)久不衰藝術(shù)魅力的根源。但無論如何,它充滿了對污濁社會的憎惡和對淡泊生活的熱愛。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易優(yōu)作文評分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系統(tǒng)。
陶淵明自歸居田園后的22年間,雖然生活窘困,但以耕讀自娛,詩酒為伴,直至終老。享年63歲。
從陶淵明的詩文和行跡,可以看出,他的棄官歸隱不僅絕無半點虛情假意,而且對自己的認識轉(zhuǎn)變過程,都有十分真誠的坦露。無疑,在他身上,我們能看到偉大 詩人的影子。相較而言,他比屈原似乎多了一些普通人的情懷。在“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边@樣的句子中,可以感受 到屈原式的高潔孤傲,但少了屈原式的絕望。陶淵明之所以是陶淵明,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了田園,從而在優(yōu)美的田園中發(fā)現(xiàn)了希望。
陶淵明歸隱之后,親事耕作,不僅體察了勞動的艱辛,而且還獲得了不計收獲的快樂,這在士大夫“恥涉務(wù)農(nóng)”的時代,確實難能可貴。有其《歸園田居》詩為證:
學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xùn)</a>,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文中寫早出晚歸的勞動生活和詩人對勞動的真切感受,遠非以前的士大夫或詩人文人所能達到。
詩、酒、田園,在陶淵明的生活中融為一體,酒不單可以忘憂避禍,而且可以使人遺落世事,返樸歸真,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417年秋冬之際,53歲的陶淵明酒后題詠,寫《飲酒》詩20首。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第五首: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鳥日出而出,日夕而返,完全順應(yīng)自然,那么我像飛鳥有志者監(jiān)理師人才庫一樣,縱身在大自然中,也不欣然自得嗎?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與陶潛同一時代還有兩位名人,一是周續(xù)入廬山學佛,二是劉遺民隱居醫(yī)山,他們?nèi)吮环Q做“潯陽三隱”。
陶淵明所處的晉宋之際,詩歌作風已經(jīng)開始慢慢趨向浮靡,但他平淡醇美、質(zhì)樸深邃的田園詩,無疑是這一時代中國詩歌的奇跡。也正因此,陶淵明詩的價值并未 為當時人所重視,到了,陶詩的光芒為人發(fā)現(xiàn);從此以后,其地位漸次上升。甚至有人將陶淵明與兩人并列為“詩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