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宗教一直是被歷代封建官府嚴加禁止、明令取締的民間社會組織。而在封建社會中又是長期廣泛存在的。但像的秘密宗教名類如此之多,流傳如此廣 泛,染及如此之眾,與農民的反抗斗爭聯(lián)系如此緊密,則是前所少見;而官府法禁之嚴,懲罰之重,亦是歷代所少有。因此,本文擬就宋代這個十分突出的社會問題 進行探討。謬誤之處,敬請指正。 一、名號眾多,相互融合
宋代秘密宗教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名號多而雜。據(jù)陸游講:妖 幻邪人處處皆有,“淮南謂之二檜子,兩浙謂之牟尼教,江東謂之四果,江西謂之金剛禪,福建謂之明教、揭諦齋之類,名號不一”。這自然是指南宋一些地區(qū)的情 況。但在實際上要比陸游講的多的多,如宋仁宗時,京畿、京東西、河北民間的“經社”、“香會”之類已非常盛行;北宋末浙東有“自稱明教者”;并且有“白云 宗”的創(chuàng)立。南宋初,江南又有“白蓮宗”的創(chuàng)建和“白衣禮佛會”之名;宋寧宗時,江浙更有所謂的“白衣道”者。而只稱“夜聚曉散,傳習妖教”不言名號者, 又不知其幾。但在史籍中記載最多的,則是“吃菜事魔”之稱。這些名號不同的秘密宗教組織之間有無內在聯(lián)系,與“吃菜事魔”之稱是何關系?從零散不詳?shù)氖妨?中很難得出一個確切的認識,但本文仍想作以試探,將淺陋拙見就教于方家。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s://www.euw.net
?。ㄒ唬┏圆耸履?
長期以來,史學界多數(shù)認 為“吃菜事魔”是宋代統(tǒng)治者對摩尼教的誣稱,即易“摩”為“魔”,稱摩尼教為“魔教”。又因其斷葷酒而為“吃菜事魔”。從摩尼教的流傳過程看,此說不無道 理。摩尼教是在由波斯傳人中國的外來教。該教以“二宗三際”之說為根本教義;不事神佛,但拜日月;徒眾以白服為特征。唐代宗時曾被定為國教而得以迅速 發(fā)展,在長安及荊、揚、洪、越等州建置光明寺,影響隨之擴大。唐武宗滅佛時,亦遭到毀滅性打擊。自此轉人民問,成為秘密宗教組織。但其崇拜光明,反對黑暗 的教義,提倡節(jié)儉,主張素食,講究團結互助、友愛無間的簡樸戒律,反映了貧苦農民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在廣大的貧窮農民中得以流傳和發(fā)展。五代后梁貞明六年 (920),陳州毋乙以摩尼教發(fā)動起義之后,又一次遭到官府的取締。其后更名為明教。宋初徐鉉的《稽神錄》中曾說:“有善魔法者,名日明教?!庇纱丝磥?, 摩尼教在宋之前確已更名為明教了。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s://www.euw.net
宋代統(tǒng)治者所講的“吃菜事魔”是否指的就是摩尼教呢?摩尼教之名在宋代已不復存在姑且不談,宋代一 些士大夫的記載亦能說明問題。方勺的《泊宅編》中說,五斗米道(后為天師道)其流至今,“吃菜事魔,夜聚曉散者是也。凡魔拜必北向,以張角實起于北方,觀 其拜,足以知其所宗”。方勺既稱“吃菜事魔”系五斗米道的流傳,又說拜張角為祖(太平道的創(chuàng)立者),顯然“吃菜事魔”指的是道教。葉夢得亦說:“近世江浙 有事魔吃菜者,云其源出于五斗米,而誦金剛經(佛經名),其說皆與今佛者之言異,故或謂之金剛禪。然猶以角字為諱而不敢道也。”葉夢得所講的“事魔吃菜 者”,既與道教相關,也與佛教相聯(lián)。宋人曾講:“修二檜子,說金剛禪,皆幻術也?!边@個“謂之金剛禪”的宗教組織,顯然是一個佛道融合為一的新教派。莊季 裕的《雞肋編》中也說:聞事魔吃菜之法,“斷葷酒,不事神佛祖先,不會賓客,死則裸葬”,亦誦金剛經,“然以張角為祖”。莊季裕講的“吃菜事魔”,既遵行 了摩尼教的簡樸傳統(tǒng),也與道教、佛教有密切的關系。這說明“吃菜事魔”不是對原來摩尼教的簡單誣稱,而是一個有摩尼教、道教、佛教融合為一體的一種新的秘 密宗教組織。即使是摩尼教的誣稱,在其屢遭打擊,禁法日嚴的情況下,為了存在和發(fā)展,更改名稱,托于佛老,也是合乎情理的。從明教的情況亦可看到類似的特 征。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易優(yōu)作文評分評價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二)明教
明教之稱在北宋中前期的記載中不曾提及,至宣和二年(1 120)臣僚的奏章中,才談到 “溫州等處狂悖之人自稱明教,號為行者”。南宋時陸游亦講:“閩中有習左道者,謂之明教?!薄斗鹱娼y(tǒng)紀》中也說:“吃菜事魔,三山尤熾,為首者紫冠寬衫, 婦人黑冠白服,稱為明教會?!痹诟=ㄈ萑A表山出土的宋代黑瓷碗的殘片上,亦有“明教會”之名。這說明北宋末之后,明教在東南地區(qū)是廣為流傳的。
宋代明教的信奉者,所念經文及繪畫佛像非常多。經文有訖思經、證明經、太子下生經、七時偈、日光偈、月光偈、平文策、證明贊、廣大懺等十幾種;其佛像有 妙水佛、光意佛、夷數(shù)佛、太子幀、四天王幀等;眇‘其神號日明使”。這些經文佛號,在道釋經藏中并無明文,“皆是妄誕妖怪之言,多引爾時明尊之事,與道釋 經文不同”。然而刻版摹印經文時,卻“妄取道藏中校定官名銜贅其后”。因此有些記載中認為明教是張角的遺俗。從明教的神號明使及經文中的訖思經、證明經、 目光偈、月光偈等來看,明教保留了摩尼教的基本教義。從明教尊張角為祖,敬摩尼為光明神,刻印經文又假借道藏中校定官的名銜,可以看出明教與道教的融合程 度。故有人講宋代明教依附于道教,此說亦有一定的道理。而明教徒卻又托于佛教修行者之名,“號為行者”。由此看來,明教雖由摩尼教更名而來,但其亦不是原 來的摩尼教,在流傳過程中,逐步與民問流傳甚廣的道教、佛教相融合。由于其“善作魔法”,“所在成社”,亦被宋代官府視為“吃菜事魔”。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s://wEw.euzW.net/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ㄈ┌自谱?
此宗系北宋徽宗時僧人孔清覺所創(chuàng),因其居杭州白云庵而得名。白云宗實屬佛教華嚴宗派,主張儒釋道三教一致。因其徒持素食,亦被稱為“白云菜”。政和六年 (11 16),孔清覺也以傳習“魔法”罪發(fā)配廣南恩州。南宋寧宗時,白云庵的沈智元自稱道民,上章乞請寺額,臣僚為此紛紛上言:“浙右有所謂道民verypsp閱讀權限,實吃 菜事魔之流,而竊自托于佛老,以掩物議。既非僧道,又非童行,輒于編戶之外別為一族。”以斷葷酒為戒法。“自植黨與,千百為群,挾持襖教,聾瞽愚俗”。白 云宗雖源于佛教,但遭禁之后,亦與道教、明教融合在一起而成為佛教的異端。因其自稱道民,挾持襖教而被視為托于佛老的“吃菜事魔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