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好官:唐朝刺史陽城
民間傳說之神。象征能給大家?guī)硇腋?、希望的人或事物。福星起源甚早,據(jù)說唐代道州出侏儒,歷年選送朝廷為玩物。唐德宗時道州刺史陽城上任后,即廢此例,并拒絕皇帝征選侏儒的要求,州人感其恩德,逐祀為福神。
陽城(753-805),字亢宗,陜州夏縣人。他從小聰慧好學。但是,由于家境貧寒,無錢買書,懇求為集賢院當差僮,借此機會刻苦讀書,遂精通經(jīng)史。建中四年(783)進士,官拜左諫議大夫。陽城為人謙恭簡素,又疾惡如仇。其時裴延齡為相,擠走名相陸贄,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陽城冒死上奏,彈劾裴延齡,為陸贄主持公道。德宗大怒,將陽城貶為道州刺史。
陽城到道州后,在刺史任上做了大量有利于道州人民的事,尤為道州歷史上最有名的刺史之一。其中,可圈可點并口碑相傳者有三,即封五龍侯,罷矮奴貢,自囚入獄。
蘇州少兒書法培訓,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a>,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
封五龍侯
相傳陽城風雨兼程,跋山涉水,赴任道州,稍事休息后,便微服私訪。此后,演出了立 五侯廟 的好戲。
陽城把部屬和地方知名人士信使到縣衙大堂。和顏悅色地問: 列位知道道州城附近有個叫五老山的地方嗎? 這個地方,大家本來就很熟悉,于是點頭說是。陽城接著說: 我從陜州來上任,路過襄陽時,有五個老人迎候道旁。他們個個慈眉善目,鶴發(fā)童顏。我連忙下馬施禮: 老先生有何見教? 那五個老人說: 我們是道州人,家住五老山下,云游四方,不期在此拜會使君,深感榮幸。 我一聽是道州來的,也十分高興,連忙請他們賜教。五個老人齊聲說: 記得太宗皇帝說過,民猶水也,可以載舟,可以覆舟。自古以來,愛民者民亦愛之。 我感到老人可敬可愛,隨取五匹彩絹分贈給他們,拜辭而別。今天,我想同大家一道,到五老山去看一下他們的家。 大家欣然同往。
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學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練字</a>
不久,大家來到一處地方。這里丘陵起伏,山塘錯落,雜樹生花,風景秀麗,卻四野茫茫,并無人煙,耳邊聽不到雞犬之聲。陽城笑問: 這是什么地方? 大家齊聲說道: 這就是大人所說的五老山。 陽城說: 這里杳無人煙,那五位老人家住何處? 眾人道: 老者想是謊言。這里從來就是無人居住的荒涼之處。 陽城道: 他們都是忠厚老者,不可能說謊。你們要仔細查訪一下。 于是,眾人連忙四處查訪尋找,終于有人回稟在五龍井邊的草叢中發(fā)現(xiàn)了五匹彩絹。陽城接到手上一看,喜形于色,對大家說道: 這五匹彩絹,正是我在襄陽贈給五位老者的。原來,這五龍井正是他們的家。 大家聽后,精神為之一振,連聲附和: 天哪!五位老人正是五龍井的龍。不然,井邊哪會拱出五匹彩絹?大人您真是神人! 眾人于是一齊拜倒在地。陽城把大家扶起來,說: 既然是龍王顯靈,我們一定要好好記住他們的話,把道州治理好。這五條龍,我要封他們?yōu)楹?,立廟祭祀。 后來,這里建起了一座金碧輝煌的五侯廟。廟宇一直保存到20世紀80年代末。可惜的是,當?shù)厝藶榱伺d建五侯學校,將這座廟宇拆毀了。好在今之道縣富塘鄉(xiāng)還有一個小村叫五侯廟村,可以印證這段歷史傳說。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wǎng)站(http://www.zequeka.cn)。
這個頗有神話色彩的故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說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陽城與道州人民的親密關(guān)系,也有人認為這是陽城的政治魔術(shù),故意借神道給自己樹立威信。然而無論如何,這個故事還是昭示了陽城對治理道州的一片虔誠之心。
罷矮奴貢
陽城刺史任上,堅持以民為本,廉潔自律,賞善罰惡,與治內(nèi)人民有著良好的關(guān)系。對此,《唐書 列傳》多有記載: 陽城 徙陜州為道州刺史。治民如治家。宜賞賞之,宜罰罰之,不以薄書介意。月俸取足,則官收其余,日炊米二斗,魚一大鬻,置甌杓道上,人共食之。前刺史從罪下獄,吏有幸于刺史者,拾不法事告城欲自脫,城輒棒殺之。 然而,最值得稱頌的是,陽城奏請朝廷廢止了矮奴貢,為道州人民免除了一個最不能容忍的苛政。 在線作文批改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所謂矮奴貢,就是要向朝廷進貢矮奴。這里所說的矮,實際上就是侏儒。相傳這一苛政始于隋煬帝。當其時,煬帝下詔,要各地進貢太監(jiān)。永陽(今道縣)進獻了一個矮小伶俐、能言善辯的秀才王義,深得煬帝寵愛,常常把他帶在身邊戲弄玩樂。后來,進貢矮奴成為定制。唐時稱為 任土貢 ,規(guī)定道州歲貢一人。這種慘無人道的進貢,對于道州人民來說,確實是一種不堪忍受的侵擾和勒索。為了完成進貢任務(wù),甚至出現(xiàn)了將嬰兒從小放進特制的壇缸內(nèi),限制其生長發(fā)育,使之成為畸形的侏儒,從而滿足朝廷的需要。
陽城上任后,了解到這種苛政褻瀆人,不尊重人,且勞民傷財,導致很多人的生離死別。為此,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不僅不進貢侏儒,而且上書皇上: 臣按《六典》之書,任土貢,貢有不貢無。道州水土所出,只有矮民,無矮奴 州民盡短,若以貢,不知何者可貢? 因此,陽城要求皇上廢除這項苛政?;实劭戳怂淖嗾潞?,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從而將這項傷天理、滅人性的虐政予以廢除。當?shù)乐萑嗣竦弥@一重大消息后,大家扶老攜幼、奔走相告。那種興奮與感激之情可想而知。他們不僅當時感銘肺腑,還深怕時間一久,忘記了這位為民做主的好官,于是生下男孩,都用 陽 作名字,讓崇敬之情世代相傳。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陽城罷矮奴貢的壯舉,當時在朝廷上下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一些有識之士,紛紛傳頌陽城的愛民精神。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還專門寫了一首《道州民》詠頌其事:
道州民,多侏儒,長者不過三尺余。市作矮奴常進俸,號為道州任土貢。任土貢,寧若斯?不聞使人生別離,老翁哭孫母哭兒。一自陽城來守郡,不進矮奴頻召問。城云: 臣按《六典》書,任土貢有不貢無。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無矮奴。 吾君感斯璽書下,歲貢矮奴宜悉罷。道州民,老者少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從此得做良人身。道州民,民到而今受其賜,欲說使君先下淚。仍恐猻忘使君,生男多以陽為字。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也寫了一篇《送何堅序》,贊賞陽城的壯舉。何堅為道州人,長通經(jīng)史與百家之說,官國子監(jiān)司籍,因不附宦官而退隱家鄉(xiāng)。韓愈在《送何堅序》中說: 道州守陽公(指陽城)賢也 吾聞鳥有鳳者 將陽城比作鳥中之鳳。韓愈還勉勵何堅, 倡其州父老子弟,服陽公之令 。倡導州民成為有道之士,希望道州 鳥鳴而鳳翔 。
陽城罷矮奴貢是他治理道州的不朽杰作,表現(xiàn)了他對道州人民的赤子之心。正因為如此,陽城的這一壯舉加載了史冊?!短茣?列傳》對此作了如下記載:
州產(chǎn)侏儒,歲貢諸朝,城哀其生離,無所進,常詔求之。城奏是: 州民盡短,若以貢,不知何者可貢? 自是罷。州人感之,以陽名子。
自囚入獄
《唐書列傳》還記述了陽城在道州的另外一個故事:
稅賦不時,按罕使常誚責州。當上考功弟,城自署 撫字心勞,催科政拙,考下下。 觀察使遣判官督賦到州,怪城不迎,以問吏,吏曰: 刺史以為有罪,自囚入獄。 判官驚馳入遏城曰: 使君何罪?我奉命來侯安否爾! 城不敢歸,仆門闔,寢館外以待命。判官遂辭去府,復遣官來按舉。義不欲行,載妻子中道逃去。
上述這段話的大意是,當朝廷來考察州官的政績時,陽城自己承認安撫百姓心系勞苦,催收賦稅不力,政績?yōu)橄碌鹊南碌?。觀察使派判官來道州督稅,見陽城不來迎接而感到奇怪,于是問州署的屬員。這些屬員說: 陽刺史以為有罪,自己坐到牢房去了。 判官驚慌地問陽城: 你哪里有什么罪?我是奉觀察使之命來向您問安罷了。 但陽城仍然不敢回衙門。判官只好另做打算。陽城考慮再三,感到還是不回衙門好,于是帶著家眷,棄官逃走了。
陽城此舉,并不是什么幽默。陽城身為朝廷命官,安撫百姓心系勞苦,這是理所應當?shù)?。而作為地方官員,督催賦稅不力,完不成朝廷分派的賦稅任務(wù),當然也是自己的失職。由于當時百姓生活極其艱苦,在安撫百姓與督催賦稅二者之間的抉擇中,陽城選擇了前者。但是這樣自己就稱不上一個稱職的朝廷官員。為此,他在尊嚴與痛苦中掙扎。當上級派人來督查賦稅時,陽城別無選擇,只好自囚入獄。上級判官雖然解釋是受觀察使派遣,前來看望陽城的,然而陽城還是感到不好向上級交待,只好攜家棄官而逃。這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陽城的浩然之氣和無奈之情。
陽城離開道州后,從此隱居不仕。唐順宗繼位,聞知陽城賢能,下詔陽城回京任職,但陽城已經(jīng)去世,只好封贈他為左散騎常侍。陽城死后,被人尊為 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