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墓:朱元璋的墓明孝陵,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謚“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cè),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我們今天來了解下朱元璋的墓。
朱元璋的墓:200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第27屆會議2003年7月3號決定,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周邊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吳良墓、吳楨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時被劃入葉綠殺貓慎入世界遺產(chǎn)保護范圍。
朱元璋的墓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馬皇后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謚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說是馬皇后謚“孝慈”,故名。 在線作文批改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啟用地宮與馬皇后合葬。至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個孝陵建成,歷時30余年。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時圍墻內(nèi)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
當(dāng)時從朝陽門(今中山門)至孝陵衛(wèi)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墻有45華里長,護陵駐軍有5千多人。那時候陵園內(nèi)亭閣相接;享殿中煙霧繚繞,松濤林海,養(yǎng)長生鹿千頭。鹿鳴其間,氣勢非凡。
洪武十六年(1383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體工程,先后調(diào)用軍工10萬,至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歷時25年。其總體布局分兩部分:一是導(dǎo)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寢主體建筑。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批改、易優(yōu)作文點評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做了31年皇帝的朱元璋去世,禮葬孝陵。朱元璋及皇后合葬的地宮俗稱“寶城”,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條石砌成的石壁。
朱元璋的墓明孝陵在清代曾受到過多次重創(chuàng),尤其清代咸豐年間的戰(zhàn)火幾乎讓明孝陵地表建筑毀于一旦,康熙手書的御碑甚至倒地破碎。一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曾國藩奉詔祭陵,才著手修復(fù)明孝陵。當(dāng)時,曾國藩派員勘估,朱元璋的墓明孝陵維修實際需白銀20萬兩,但是清朝財政拮據(jù),結(jié)果最后只用了740兩銀子做了一些小維修,那塊「治隆唐宋」御碑也被扶起粘合,至今碑身上還看得到一道補過的裂痕。原本人們可以從石碑左右二邊繞過,而在1980年代以后,整個石碑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頂;所以要先從御碑殿出來,才可以看到龜趺的后面。
作文培訓(xùn)網(wǎng)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朱元璋的墓歷經(jīng)600余年的風(fēng)雨之后,寶城墻體出現(xiàn)了局部坍塌,墻面剝落,個別地方因為地基沉降逆向撕裂而形成巨大裂縫。南京市文物部門先后投資300多萬元,采用東南大學(xué)古建筑專家的保護方案,按照修舊如舊的要求,對墻體進行了維修,如“縫合”裂縫,整平“墻面”,對變形的墻體進行修補和防水防滲漏“手術(shù)”。為方便游客一睹“龍脈”真容,還修建了一條青石板游覽步道,讓游客能登上寶頂看到明孝陵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