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哥王陽明:我就是不一樣的煙火
《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有言: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這是古今圣賢的最高理想。
縱觀歷史長河,能達到這 三不朽 境界的也不過才兩個半人。
半個人說的是曾國藩,而剩下的兩個人呢?一個是春秋時期的孔子,另一個則是大明王朝的王陽明。
王陽明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其學術(shù)思想在世界上有著重要且深遠的影響,他與孔子、孟子、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
不僅哲學上建樹頗高,而且能文能武,琴棋書畫無一不通,無一不精,是古今中外少有的濟世奇才
江南自古多才人。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浙江余姚一個顯赫的官僚家庭里,王守仁在此降生。 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學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a>
他天生異于常人,在母親肚子里待了十個多月才出來。據(jù)說出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神仙送子,因而祖父便給他取名王云。
可就是這么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史書上說他到了5歲時居然還口不能言。
某日一高僧至其家,他摸摸王云的頭,嘆道: 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讓他父親王華給兒子改名王守仁,王華欣然照做,于是王守仁這才開始說話。
九歲那年,父親王華中了狀元,隨后舉家遷居京城。王守仁讀書時非常聰明,不僅飽讀四書五經(jīng),對于其他書籍也頗感興趣。
且思想異于常人,在私塾里讀書時,某次問老師: 何為人生第一要緊事呢? 老師回答: 當然是讀書做官呀! 王守仁反駁道: 不,我認為人生最要緊的事是做一個圣賢之人。
民間有句俗語: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無志空活百歲,立志須趁早,這樣才能為未來打好基礎(chǔ)。
中小學生作文投稿,中小學生作文點評與打分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王守仁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并且一做就做成了難以逾越的標桿。
十七歲那年,王守仁成了家。然而成婚當日卻不見他人影,后來還是他的岳父第二天在一個道士那兒將他找了回去。
原來他與道士坐而論道,竟然忘了結(jié)婚一事,此事在當?shù)匾粫r傳為奇談。
1489年,王守仁攜夫人返回浙江老家。在路上拜謁婁諒時談到了了 格物致知 理論,回家后他遍讀朱熹著作,研究朱子理學。
為了實踐 格物致知 ,王守仁去竹林里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結(jié)果一無所獲,還為此大病一場。從此便對 格物 學說產(chǎn)生了質(zhì)疑。
所謂空想三年,不如實踐一天。整日空想,只會產(chǎn)生無盡的問題;只有親自去實踐,答案才會出現(xiàn)。盡信書不如無書,有了想法就要付諸行動。 在線作文批改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做任何事,只有先行動起來,才有可能得到想要的結(jié)果;光說不練,什么也不會得到。
二十來歲時,王守仁考進士未能得中,但是在朝堂上寫了一篇文辭兼美的狀元賦,招致眾人嫉妒。于是再次參加科舉時,依然名落孫山。
別人榜上無名都傷心不已,獨他一臉淡然: 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文天祥說: 時窮節(jié)乃現(xiàn) 。在失落潦倒的時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夠更好地修行自己。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風雨不動安如山,苦難,是對一個人最好的磨礪。
明武宗正德元年,大太監(jiān)劉瑾擅權(quán),大肆逮捕反對自己的官員。
時任刑部主事的王陽明因為上疏要求釋放這些大臣,結(jié)果奏折落到了劉瑾手里。劉瑾大怒,假傳圣旨,將王陽明杖責四十,貶至貴州龍場,任從九品驛丞。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s://www.euw.net
被打得皮開肉綻的王陽明怎么也沒想到,在去往貴州的路上遭到劉瑾手下追殺,最終他偽裝跳水自盡,這才勉強逃過一劫。
來到 萬山叢薄,苗僚雜居 的龍場,王陽明恪盡職守,勤政愛民。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他還根據(jù)當?shù)氐娘L俗習慣教化百姓,得到了民眾的愛戴。
險惡的生活環(huán)境下,王陽明結(jié)合自身的痛苦遭遇,日夜反省。某天豁然開悟,認識到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遇到困難,不要急于求助外因,而應(yīng)該反省自身?;钤诋斚?,多問問自己的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外求皆虛妄,最應(yīng)求助的應(yīng)是自己的本心。
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fā)動了震驚朝廷的叛亂。王陽明接到消息立刻趕往吉安,募兵征討。但他沒有兵符在身,一時無法調(diào)兵遣將。 提升作文素養(yǎng),尋找作文素材,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suyang/>易優(yōu)作文素養(yǎng)</a>。
只得來了個疑兵之計,假裝傳檄各地,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寧王。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八萬人,會同自己的部隊共十六萬人,準備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
同時他偽造了答復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實和劉養(yǎng)正投誠的書信,再偽造朱宸濠手下指揮官們的投降密狀。然后讓人去與熟知寧王的人相談,在會談結(jié)束后故意把這些公文遺落。
自然,這些偽造的公文全數(shù)落到了寧王手里。隨后,李、劉二人果然勸寧王進兵南京,寧王大疑,按兵不動。
等了十多天,寧王發(fā)現(xiàn)朝廷并未派兵,于是沿江而下,逼近安慶。
而這時王陽明已經(jīng)率領(lǐng)臨時組建的八萬多兵卒攻打?qū)幫醯拇蟊緺I 南昌,南昌守備空虛,寧王又迅速回援。兩方人馬于鄱陽湖激戰(zhàn)三日,最終以寧王兵敗告終。
王陽明僅用35天的時間便平定了寧王精心籌劃了30年的叛亂,且還是臨時組建的軍隊,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這一切都得歸功于面對生死險境時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內(nèi)心強大,就能絕處逢生,無往而不勝。
此心不動,才能隨機而動。而此心不動的秘訣就是平時多讀書,鍛煉自己的心智,增加自己的修養(yǎng)。
如此,面對危機時才能沉著冷靜,堅定自己的信念,以靜制動,將對手打敗。
嘉靖元年,父親去世,王陽明回鄉(xiāng)守制。兩年后受邀至稷山書院講學,隨后又在紹興創(chuàng)辦陽明書院。開始和弟子到處講學,宣傳心學。
有一天,他的弟子王艮出游歸來。王陽明問他: 都看到了什么? 王艮用一種非常傲嬌的口氣回曰: 我看到滿街都是圣人。
王陽明看出了他的不滿,于是說: 你看到滿街都是圣人,滿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一句話道出了一個人為人處世應(yīng)該具有的修養(yǎng)和教化別人的方法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心存善意,對他人包容、友愛,這樣的人,無論誰都會愿意親近。
當你抱怨時,應(yīng)該省視自我,是否修為不夠深,做得不夠好?世界并沒有虧欠你,大多時候,是你虧欠了自己!
1527至1528年,王陽明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告老還鄉(xiāng)。
船行至章江河畔,王陽明自感撐不到家鄉(xiāng),于是讓人幫他更換了衣服,倚著侍從坐了一夜。臨終前,弟子周積問他有何遺言,他說: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君子坦蕩蕩,生時如此,死時亦如此!他的一生,都在不遺余力地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風曾撫我襟,雨曾滋我心,我曾揮揮兩袖輕。王陽明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文韜武略樣樣在行。
他的心學,引領(lǐng)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涤袨?、孫中山等人都從他的思想中受益匪淺。
連日本的海軍元帥東鄉(xiāng)平八郎都是他的鐵桿粉絲,直接在自己的隨身腰牌上刻寫: 一生伏首拜陽明。
垂髫之年出語遲,未想竟是龍鳳姿。留得千秋功業(yè)在,代代傳與后人知。這世上,就有那么一些人,不需要姿態(tài),也能成就一場驚鴻。
我們窮盡一生所求的,也不過是像王陽明先生那樣:認真做事,踏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