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久久,亚洲乱亚洲乱妇22p,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文學(xué)素養(yǎng) > 作文素材
網(wǎng)頁轉(zhuǎn)word

(唐朝歷史)唐朝開國女杰平陽公主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Word格式下載

全文22100字


  唐朝開國女杰平陽公主
  唐朝開國,李世民對攻下長安毫無功績,甚至幾乎沒有自己的軍隊,或早已被他敗了。唐高祖李淵第三女是女中豪杰,農(nóng)民起義女領(lǐng)袖,響應(yīng)唐高祖起兵,深得民眾擁護(hù),建立了強(qiáng)大的娘子軍,為攻下長安立下了巨大功績,封為平陽公主。然而受到地主階級排斥,軍隊為李世民陰謀篡奪。于武德六年不幸去世。后來,李世民終于由竊軍大盜成了竊國大盜。
  才看到這標(biāo)題,熟悉《資治通鑒》、《舊唐書》、《新唐書》的人會說:這還用你說,誰不知道平陽公主是唐朝開國女杰,一個起兵打天下的巾幗英雄呢?而從裨官小說看熱鬧的人,又大多會茫然。他們陷入李世民打下唐朝江山的謊言堆中,有的人從來就沒聽說過,根本想不到還有這么一個了不起的女中豪杰。有的人也許聽說過,但未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批改、作文點評、作文打分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確實,在正統(tǒng)史書中,并沒有遺漏唐朝平陽公主。但由于李世民慣用陰謀,在親姐那兒搞了見不得人的勾當(dāng),纂改歷史,大肆吹噓自己,封建史家也把他捧上了天,不但唐高祖、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以及許多武德功臣的功績被抹煞,平陽公主也被淡化了。
  記住:筆者研究唐周歷史的文章,尤其是顯慶五年長孫無忌 褚遂良集團(tuán)覆沒前,沒有一篇不是揭露痛責(zé)李世民的罪惡。本文就是要指出,打下長安李世民并沒有多少功績。他所謂的功績,都是從平陽公主那兒剽竊來的。除此以外,本文還得加個副標(biāo)題 竊軍大盜李世民。
  平陽公主,唐高祖第三女,與李世民同母所生,丈夫柴紹。一般認(rèn)為是李世民的姐。歷來封建統(tǒng)治者重男輕女,連名字也沒留下?!顿Y治通鑒》稱她李氏。現(xiàn)代人自然萬不可再用,否則實屬大不敬,且為封建余孽。而《舊唐》始終稱她平陽公主也不合適。因為她是下長安后才封公主的。《舊唐》原系唐遺老所著,故始終有此稱呼也。而且書中男女不平等觀念也甚重。她的功績原遠(yuǎn)超過她丈夫,可《舊唐》居然不給她立專傳,僅僅將她附于柴紹傳下。因此我寫小說《開國英主唐高祖》,只好先讓人們稱她為李三娘,起兵后又稱李將軍。這些雖不是名字,作為稱呼恰如其分。但本文看來也只好自始至終,尊稱為平陽公主了。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平陽,今山西臨汾,漢時即稱平陽。由于隋朝姓楊,楊陽音同形近,認(rèn)為不吉利,改為臨汾郡。唐高祖起兵,即改回平陽郡,反隋意圖十分明確。平陽公主這一稱號,不但表明她在平定楊姓隋朝中,立有卓越功勛,而且表明唐高祖對她寄厚望,希望她在最終平楊中起更大作用。這是一枚光粲的軍功章。
  據(jù)《舊唐》: 義兵將起,公主與紹并在長安,遣使密召之。紹謂公主曰:尊公將掃清多難,紹欲迎接義旗,同去則不可,獨行恐罹后患,為計若何?
  這柴紹倒是個模范丈夫!
  公主曰: 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dāng)別自為計矣 。紹即間行赴太原。
  看來柴紹還不知自己妻子將行何計。原來平陽公主早就有了打算,準(zhǔn)備起兵響應(yīng)唐高祖。她回到家鄉(xiāng)鄠縣(今陜西戶縣)莊所,遣散家資,招引為隋朝苛政所迫,亡命山中的農(nóng)民,得幾百人,便訓(xùn)練成軍。當(dāng)時到處都有農(nóng)民起義軍互不統(tǒng)屬。西域商胡何潘仁,在盩厔縣(今周至縣)司竹園為 盜 。據(jù)《通鑒》有幾萬人,劫隋尚書右丞李綱為長史。李綱在隋官中大概算是 正直 ,被迫參加了農(nóng)民起義。平陽公主派家奴馬三寶當(dāng)說客,何潘仁攻下鄠縣,參加到平陽公主軍中。另外,平陽公主又派馬三寶,說下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 群盜 ,各帶幾千人來會。平陽公主的隊伍得到大大壯大,號稱 娘子軍 。這四人中,何潘仁隊伍最大,功勞也最大。 作文培訓(xùn),就來蘇州易優(yōu)作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隋朝西京留守衛(wèi)文升、陰世師、骨儀等屢屢派兵來 討伐 ,均為平陽公主、馬三寶、何潘仁所敗。
  平陽公主又進(jìn)攻盩厔、武功、始平(今陜西興平)等縣,均克。郿縣也在她手中,在長安南面與西面,建立了一塊堅實的根據(jù)地。
  從平陽公主的軍隊成份來看,完全屬于農(nóng)民起義軍。平陽公主則是農(nóng)民起義女領(lǐng)袖。向善志不知出身,看來與何潘仁一樣很低。李仲文是李密從父,本是貴族,估計李密起義后,為李密所累,受隋通緝,也舉兵反抗,自然也屬農(nóng)民起義軍。而丘師利,本是隋朝奸臣丘和之子。隋煬帝四出游玩要地方官獻(xiàn)食。丘和因獻(xiàn)食甚精,為隋煬帝寵幸升官。楊廓無所獻(xiàn),受到羞辱,要他向丘和學(xué)習(xí)。從此各地競相刻剝百姓,獻(xiàn)食日精,百姓不勝其災(zāi)。但不知什么原因,為隋煬帝的親信奸臣裴矩 推薦 ,貶到交趾去了。也不知為什么,丘師利也拉起了隊伍。從封建史家稱丘師利為 盜 可知,其軍隊成份也是起義農(nóng)民。知道上面所說十分重要,這為平陽公主與何潘仁、向善志、李仲文、丘師利等四人,以后的政治態(tài)度與命運,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s://www.euw.net


  對李淵起兵,普通認(rèn)為是隋官割據(jù), 乘機(jī)起來篡奪農(nóng)民革命勝利果實。 甚至平陽公主在鄠縣有莊園,也成了唐高祖代表地主階級的依據(jù)??善疥柟魇巧⒘思屹Y的,難道還可稱為代表地主?有人會說: 那不過是籠絡(luò)人心罷了。 要給人加罪總有理的。近例如彭湃,出身也是大地主,參加革命,土改先分自家土地,難道也代表地主階級?也是籠絡(luò)人心?蕭瑀等人莊園,原被高祖沒收,后歸唐發(fā)還卻安然受之。為何不也散家財以籠絡(luò)人心?后來高祖擬遷都樊鄧,還反對?裴寂是贊成的。
  平陽公主當(dāng)然是憂國憂民,代表農(nóng)民利益的起義領(lǐng)袖,而且是杰出領(lǐng)袖?!杜f唐》稱她: 每申明法令,禁兵士無得侵掠,故遠(yuǎn)近奔赴者甚眾。 她深得民心,威望至遠(yuǎn)近,軍隊很快擴(kuò)張至七萬。如果沒有唐高祖,平陽公主完全有能力獨自打天下,也許中國會有一位杰出的,以武力開國的女皇帝。

作文培訓(xùn)網(wǎng)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后世有人感嘆道: 唐朝女禍何其多也! 這話如被舊隋遺老聽到了,會說: 誠如此,唐之女禍當(dāng)從柴李氏始。
  與此同時,李淵堂弟李神通,從長安逃亡到鄠縣山中,與長安大俠史萬寶等,起兵響應(yīng)唐高祖。據(jù)《通鑒》說,攻下鄠縣時,也有他一份功勞。軍隊發(fā)展到一萬多人。唐高祖女婿段綸,也起兵于藍(lán)田,有兵一萬多人。三軍聯(lián)合,從西到南、到東南,對長安形成半包圍趨勢。以后再未聞西京留守 討伐 ??梢娞聘咦娴竭_(dá)關(guān)中以前,長安舊隋勢力已取守勢(切記!下有用處)。這三軍以平陽公主最大、功勞最大、威望最高、應(yīng)處于主導(dǎo)地位。
  李世民《實錄》稱: 隱太子以瑯邪長公主妻之 。以此論,段綸起兵時,還不是高祖女婿。他與平陽公主聯(lián)合當(dāng)與李神通不同,必是平陽公主作了工作的結(jié)果。從中可以看到,太子建成與段綸關(guān)系很不錯。他用婚姻紐帶,鞏固了這一聯(lián)合。太子在這事上也是有功績的。這些當(dāng)是打下長安前后,諸軍已會集的事。
  平陽公主派信使報告唐高祖李淵,李淵大為高興,此時他已從晉陽南下,接近黃河。
  《舊唐 柴紹傳 平陽公主附傳》緊接著說: 及義軍渡河,遣(柴)紹將數(shù)百騎趨華陰,傍南山以迎公主。時公主引精兵萬余,與太宗軍會于渭北,與紹各置幕府,俱圍京城,營中曰: 娘子軍 。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 注意:華陰不在渭北,而在渭南。南山似乎也應(yīng)在渭南。
  那么以后呢?這支七萬大軍的締造者,半包圍長安,并使舊隋反動勢力龜縮在內(nèi),不敢出頭的女豪杰,后來又如何了呢?《舊唐》居然不了了之了?!缎绿啤芬嗳?。李世民也不是會平陽公主于渭北,而是到達(dá)了平陽公主據(jù)點:盩厔司竹。
  《資治通鑒》也是這樣,在寫到 及淵濟(jì)河,神通、李氏、綸各遣使迎淵,淵與神通為光祿大夫,子道彥為朝清大夫,綸為金紫光祿大夫,使柴紹將數(shù)百騎并南山(非渭北)迎李氏 。以后再也沒有這個女豪杰的事跡與武功。
  平陽公主起得轟轟烈烈,卻突然無聲無息了。連攻克長安時,起了什么作用都沒有人提。
  如說她未參加,根本不合情理。
  更奇怪的是,《通鑒》緊接著說: 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關(guān)中群盜 皆請降于淵,淵一一以書慰勞授官,使其各居其所,受敦煌公世民節(jié)度。
  平陽公主與唐高祖是一體?還是敵軍?何潘仁、向善志、李仲文早就投奔平陽公主了,也就是投奔高祖了。那怎么會有第二次降于淵?為什么忽然受李世民節(jié)度,成了李世民的軍隊?這中間有鬼!還有丘師利,從后文可以看到也歸于李世民了,但偏偏不需要唐高祖下書授官。
  《舊唐、高祖本紀(jì)》只說: 郿縣賊帥丘師利、李仲文、盩厔何潘仁等合眾數(shù)萬來降(李世民)。 沒說他們曾參加到平陽公主軍中。對平陽公主只簡單地說: 柴氏婦舉兵于司竹,至是并與太宗會。 而且把軍隊最多,功勞最大的何潘仁,放在最后,向善志提都不提。奸臣丘和之子,倒放在第一,貴族李仲文第二。
  《舊唐》李世民紀(jì)更荒唐,對平陽公主一字未提,只提 太宗自趣司竹,賊師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皆來會,頓于阿城 這兒只有 自趣司竹 四字可以使人們相信鳩占鵲巢,李世民會平陽公主于司竹,而不是渭北。
  這些記錄都一筆抹煞了平陽公主的功勞,把收編何潘仁等,歸功于李世民。在這些記錄的前前后后,還有許多問題。這兒不一一列舉了。
  在高祖李淵打到河?xùn)|(即蒲坂)附近,過黃河后不久,李世民就離開了唐高祖獨自行動了。為此他煞費了苦心。
  《資治通鑒》是這么說的: 淵欲引兵西趣長安,猶豫未決。裴寂曰: 屈突通擁大眾,憑堅城,吾舍之而去,若進(jìn)攻長安不克,退為河?xùn)|所踵,腹背受敵,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xùn)|,然后西上。長安持通為援,通敗,長安必破矣。 李世民曰: 不然。兵貴神速,吾席累勝之威,撫歸順之眾,鼓行而西,長安之人望風(fēng)震駭,智不及謀,勇不及斷,取之若振槁葉耳。若淹留自弊于堅城之下,彼得成謀脩備以待我,坐費日月,眾心離沮,則大事去矣。且關(guān)中蜂起之將,未有所屬,不可不早招懷也。屈突通自守虜耳,不只為慮,淵兩從之,留諸將圍河?xùn)|,自引軍而西。
  這兒充滿著李世民的謊言、陰謀與誣蔑。
  首先平陽公主等,已對長安形成了半包圍形勢,西京留守成了縮頭烏龜。確實象裴寂所說那樣,只有持屈突通為援了。通敗長安必破,他李世民不可能不知道。既然如此,還會有什么 成謀脩備 ?李世民卻仍這么說那是別有用心。
  他給人們造成個假象,唯他李世民英雄蓋世,裴寂膽小如鼠,高祖無謀無斷。但裴寂是正確的,屈突通力量不可小視。說他怕攻長安不克,則是李世民的誣蔑。如唐軍棄屈突通而西去,屈突通必出,必有后顧之憂。事實上屈突通也的確出來了 為唐高祖所引出。高祖也不是什么 兩從之 ,他是過黃河,到了朝邑長春宮,便暫時不再西去。這就是他極其英明的誘敵之計。
  高祖早就定下了消滅屈突通之計,早先實踐過并取得了成功。在到達(dá)壺口,關(guān)中農(nóng)民軍孫華來迎,與白玄度準(zhǔn)備了過河船只。高祖命令劉弘基、王長諧先過黃河。同去的還有左領(lǐng)軍長史陳演壽、金紫光祿大夫史大柰。帶兵共六千,營于河西以待大軍。任環(huán)說下了河西的韓城。高祖對王長諧(應(yīng)該首先是劉弘基。劉弘基、陳演壽是世子李建成下屬,王長諧原是李世民下屬。)說: 屈突通精兵不少,相去五十余里,不敢來戰(zhàn),足明其眾不為之用。然通畏罪,不敢不出。若自濟(jì)河擊卿等,則我進(jìn)攻河?xùn)|必不能守;若全軍守城,則卿等絕其河梁(蒲津橋)前扼其喉,后拊其背,彼不走必為擒矣。 他料定,如他軍向長安,屈突通不能見死不救,不然隋朝將加他坐觀成敗之罪,必然要出。這樣就不必攻敵堅城,而可消滅屈突通于野戰(zhàn)之中?!秾O子兵法》早就說過,攻城是最下策,不得已而為之。
  果然屈突通被引出來了,但并非自出,他也知道高祖就在附近,如親出重兵,高祖必趁虛拿下河?xùn)|??吹竭^黃河僅幾千人,他知道是誘敵之計,于是只派桑顯和率幾千人,于夜間偷襲王長諧等。王長諧不利,孫華、史大柰以游騎自后出擊桑顯和,大破之。桑顯和脫走入城。高祖誘屈突通的英明決策,取得了初步勝利。
  可李世民竟說,是他以游騎數(shù)百(注意這數(shù))掩其后,打敗了桑顯和。事在《唐高祖本紀(jì)》,孫華、史大柰的功績被抹殺了。司馬光也感到不對頭,那時他明明未過河西,根本不可能參加。于是遵從《高祖實錄》,及《唐 史大柰傳》可他為什么不想一下,這是李世民又一次貪天之功為已有?《高祖實錄》所以不得不承認(rèn)是孫華、史大柰功績,是因為當(dāng)時武德功臣大批還在,不能公然篡改而已。至于《史大柰傳》,可能是長孫黨垮臺后, 佞出許敬宗之奸 、 修史阿曲 ,許多武德功臣的功績得以傳至今日,乃出于此。
  緊接著高祖親自率軍圍攻河?xùn)|(蒲坂),但這不是高祖本意?!秳?chuàng)業(yè)注》說:戊午(公元617年農(nóng)歷九月初十)。唐公親率諸軍圍河?xùn)|郡,屈突通不敢出,閉門自守。城甚高峻,不易可攻,唐公觀義士等志,試遣登之,南面千余人應(yīng)時而上。時值雨甚,公命旋師。軍人時速上城,不時速下。公曰: 屈突通宿衛(wèi)舊人,解安陣隊,野戰(zhàn)非其所長,嬰城善為捍御。我?guī)煶?,入必輕之,驍銳先登,恐無還路。今且示威而已 乃命還。
  可見高祖原還不想攻城,他看到屈突通善于守城,城又高峻,而野戰(zhàn)非其所長,仍準(zhǔn)備將他誘出,于野戰(zhàn)中殲滅之??墒繗馔?,才遷就了大家一下,讓大家過一下攻城癮。見天下雨,就以為借口收兵??衫钍烂窬褂忠源藢Ω咦鏅M加污蔑。在《唐高祖實錄》中說,本來城應(yīng)攻克的,就是因為高祖的過失,導(dǎo)致河?xùn)|(蒲坂)未能攻下。司馬光認(rèn)為是溫大雅虛美,但不是虛美,高祖先已引出桑顯和于前,后來又果然引出屈突通主力,并消滅于野戰(zhàn),這都證明《創(chuàng)業(yè)注》所說是事實。
  筆者在《唐高祖親征河?xùn)|道》中早已指出,蒲坂(河?xùn)|)是個頑固堡壘,唐軍一直攻了二年多,直至高祖親征河?xùn)|道,才于武德三年(620年)一月十四日攻下。這兩年多中,屈突通主力已被高祖誘出,殲滅于野戰(zhàn)中。有十一個月是李世民在攻,也未攻下,而此時隋朝早已滅亡,隋煬帝已死多時。怎么能夠要求唐軍草率起兵時,便攻下這主力猶存的堅城?而且我們可以看到,李世民為加罪父親與裴寂,前言不搭后語。這兒他說是高祖過失,導(dǎo)致城未攻下??伤撾x高祖西走時,卻又稱河?xùn)|是堅城,圍河?xùn)|是自弊于堅城之下。
  由于屈突通主力尚存,所以不宜急急去長安。結(jié)果就有李世民與裴寂的爭論。高祖當(dāng)然不會受李世民干擾。就第二次誘屈突通。他留一部兵力圍河?xùn)|(應(yīng)是準(zhǔn)備圍河?xùn)|),自引軍過河到朝邑長春宮。派世子建成及劉文靜,帥王長諧(當(dāng)是余部)等數(shù)萬人屯永豐倉,守潼關(guān)以備東方兵,慰撫使竇軌等受其節(jié)度,這就是李世民所說: 兩從之 。
  果然,屈突通聽說高祖西去被引了出來,他派堯君素守蒲坂(河?xùn)|),自引主力數(shù)萬向長安。據(jù)說為劉文靜所遏,實際上應(yīng)該是為世子李建成大敗。李世民為了抹剎建成功績,歸于偏將劉文靜。當(dāng)時隋將劉綱守潼關(guān),屈突通往依之,劉綱已為王長諧先引兵襲斬,據(jù)城拒屈突通。通退保北城 就好象關(guān)羽走麥城,如不是大敗決不至此。
  唐高祖見河?xùn)|主力已引出,就遣呂紹宗圍攻,仍不能克,這一拖就是兩年多,后來獨孤懷恩、李世民攻都未克,屈突通盡管已重創(chuàng),還頑強(qiáng)堅守。到長安攻克,劉文靜、段志玄與其苦戰(zhàn),力屈乃降, 這都是后話。但可見屈突通確是唐勁敵,蒲坂確是頑固堡壘。如按李世民所說,棄屈突通西向,必為屈突通從后襲擊,以至局勢難以收拾。裴寂是正確的,高祖更是智勇雙全。李世民完全是胡說八道。
  屈突通走麥城后,唐高祖認(rèn)為他已不足慮,不能復(fù)西,才留劉文靜對付屈突通。自己與世子建成帶精兵西向長安??梢姼咦娌耪嬲奔庇谖飨?。
  自古以來,面對強(qiáng)敵,分兵是大忌。高祖沒有也不可能兩從之。但高祖終究同意李世民離已西向了。那么李世民究竟帶走了多少兵呢?
  《唐高祖本記》中可以看到,李世民自吹自已打敗了桑顯和,雖不是事實,但從他僅數(shù)百人可見他率軍隊必不多。在與平陽公主,李神通、段綸會合后。《通鑒》稱 勝兵九萬 可平陽公主就有七萬人,李神通、段綸各一萬多人,三者相加就在九萬以上,以此論之李世民自率兵實在微乎其微。高祖讓他離已西去,猶如大木飄一葉,根本不是什么 兩從之 。
  據(jù)《通鑒》,義寧元年(617年)六月十四日,李淵建大將軍府時,建了左右統(tǒng)軍。左三統(tǒng)軍為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由世子李建成統(tǒng)率。這三人都功勞卓著,武德元年高祖稱帝時,全部入免死功臣名單,后都封國公。右統(tǒng)軍為王長諧、姜寶誼、陽屯由李世民統(tǒng)率,沒有一個入免死功臣名單,位皆不顯,沒打過什么勝仗。當(dāng)時左比右大,太子為左領(lǐng)軍大都督,與右領(lǐng)軍大都督李世民比,地位高,軍隊實力要強(qiáng),這原本也不奇怪。但相差也太懸殊了吧!這是一個謎!最合理的解釋是:從晉陽起兵到南下河?xùn)|路上,李世民打過大敗仗,右三統(tǒng)軍被他大部分?jǐn)〉袅?,陽屯更是個默默無聞的人物。至少王長諧與劉弘基過黃河時,被桑顯和打敗,后歸建成指揮。按《創(chuàng)業(yè)注》姜寶誼也至少曾歸了建成,李世民手下只剩下了一個陽屯?!短聘咦嬗H征河?xùn)|道》中說過,盡管唐起義已兩年多,姜寶誼卻地位很低在李仲文之下,且兩次戰(zhàn)敗被俘,最后被殺。
  順便說一下,既然現(xiàn)在我們已知李仲文與姜寶誼均為李世民統(tǒng)率,那么武德二年,劉武周宋金剛南下,高祖派李仲文,姜寶誼去支援晉陽就是讓李世民增援晉陽了。當(dāng)時李世民正鎮(zhèn)守長春宮,不知是在攻蒲坂,還是觀戰(zhàn)。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李仲文、姜寶誼兩次大敗,也就是李世民大敗了??伤庵肛?zé)齊王元吉與裴寂,不作一點自我批評。也無怪乎他也未指責(zé)李仲文與姜寶誼。這算是對《唐高祖親征河?xùn)|道》的補充。
  從以上所述我們可知,李世民與平陽公主會合時,的確不能有很多軍隊。而太子建成不但指揮左三統(tǒng)軍,后來劉文靜、殷開山也受他指揮,這兩個也功勞卓著,武德元年全入免死名單。殷開山由太子建成統(tǒng)率,可從他與劉弘基常在一起判斷出來。王長諧打了敗仗后,拔給了建成。無疑這決不僅僅建成是長子,而且一定功績大,指揮有方。在李世民眼中王長諧拔給建成,無疑是奪了他的軍隊。李元吉為晉陽留守,其軍隊實力當(dāng)不會小。這些都足以使李世民妒火中燒的。他姐姐平陽公主有兵七萬,更會使他心不能平,于是起心暗算了親姐姐。
  當(dāng)他與平陽公主會合時,平陽公主自帶親兵萬余人,柴紹僅數(shù)百人。據(jù)此也可看到如說此時李世民所帶兵僅有二、三千人決不是有意貶低他。他特地要把柴紹帶上,這是一個陰謀,下面將會指出。
  李世民此時尚寄生在姐姐身上??伤尤缓耦仧o恥地說,勝兵九萬全是他的。在此以后,就再也見不到平陽公主的事跡。但我們已可以斷定,無論《高祖本紀(jì)》、《太宗本紀(jì)》,還是《通鑒》,從這以后到 勝兵十三萬 到攻下長安,凡李世民自吹的軍隊與功績,都首先是平陽公主的,其次李神通與段綸的。他李世民可以忽略不計。另外如 軍令嚴(yán)整、秋毫無犯 、 三輔吏民及諸豪猾詣軍門,請自效者日以千計,扶老攜幼滿于麾下,收納英豪,以備僚列,遠(yuǎn)近聞?wù)呦套酝醒?。 長安父老赍牛酒詣旌門者不可勝記,勞而遣之,一無所受 等等,都首先是平陽公主,沒他李世民的門。
  前面已說,唐高祖讓劉弘基先過黃河。進(jìn)下馮翊,同去的還有殷開山。后來兩人一起至渭北,撫慰尚無統(tǒng)屬的關(guān)中各路農(nóng)民起義軍,所至皆下,西略地扶風(fēng),有眾六萬,南渡渭水,屯于長安故城,威聲大振,耀軍金光門。衛(wèi)文升遣兵來戰(zhàn),劉弘基逆擊走之。擒甲士千余人,馬數(shù)百匹。
  可李世民為了給自己壯聲勢,竟說這六萬軍隊也是他的,劉弘基、殷開山都是受他節(jié)度。司馬光看到《創(chuàng)業(yè)注》說: 敦煌公涇陽趨司竹,留弘基、開山屯長安故城。 也以為不可能,因此從《唐書。劉弘基傳》。傳中分明說到,高祖以劉弘基 為渭北道大使,得便宜從事,以殷開山為副。 即劉弘基沒有頂頭上司。還說 時諸軍未集,弘基先至,一戰(zhàn)而捷,高祖大悅,賜馬二十匹。 總之與李世民毫不相干。渭北涇陽是劉弘基拿下的,長安已完全包圍,衛(wèi)文升被迫出戰(zhàn)。
  《舊唐。高祖本紀(jì)》又稱: 太宗率劉弘基、長孫順德等,前后數(shù)萬人,自渭北徇三輔,所至皆下。 這又是李世民扯下的彌天大謊。長孫順德一直與劉文靜一起戰(zhàn)屈突通,后來屈突通奔洛陽,長孫順德追至于桃林。此時長安已下,執(zhí)通歸京師,仍略定陜縣。他根本就沒有西向,連打長安都未參加(見《舊唐。長孫順德》)。
  后來唐高祖、世子建成都趕到,各軍匯合,計二十余萬。以平陽公主兵最多,如說已達(dá)十萬未必夸張。打長安,高祖是總指揮。李世民幾無軍隊,更無功績可稱??涩F(xiàn)在有些 歷史學(xué)家 更荒唐,竟把這二十幾萬軍隊,全說成李世民的,把打長安全歸功于他。司馬光想必也不會茍同。
  李世民提出西進(jìn)時,不可能不知道,平陽公主等已對長安構(gòu)成了威脅,也不可能不知道屈突通是強(qiáng)敵,大軍不該西進(jìn)。如真不懂,那他在軍事上就是大傻瓜。但他偏稱屈突通是自守之虜,不足為慮,那有他的陰險目的。他明知高祖不會采納,目的就是為了離高祖而去,別有他圖。但高祖畢竟讓他去了。那是因為他又提出 關(guān)中蜂起之將,未有所屬,不可不早招懷也。 高祖認(rèn)為亦有道理,就讓他帶著他那點可憐的軍隊去招撫關(guān)中 蜂起之將 了。從而給李世民自立門戶,擴(kuò)張自己勢力提供了機(jī)會。這就是所謂的 兩從之 。
  如他真的去渭北,招平陽公主尚未招撫的軍隊也罷了,我們已知道那是由劉弘基、殷開山招的。他去的是渭南,把平陽公主屬下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等 招懷 了。我們沒有理由認(rèn)為平陽公主屬下都是反復(fù)無常的小人??磥碇挥星饚熇?,可以不假高祖之書就投靠李世民。而何、李、向三人都未必。李世民不得不騙得高祖之書,慰勞授官。這中間大有陰謀。從情理上說,高祖命令這三人受李世民節(jié)度后,也未必真的那么容易背叛平陽公主,成為李世民的私家軍隊。因此在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里,包括打下長安時,他們還是服從平陽公主,李世民仍然是平陽公主身上的一條寄生蟲。
  平陽公主起得轟轟烈烈,消失得無聲無息的過程,筆者將在小說《開國英主唐高祖》里詳細(xì)描寫。現(xiàn)透露如下。這中間固然有推測有虛構(gòu),但讀者可以判斷一下,是否合乎邏輯。
  平陽公主是將門之后,從小受父親影響習(xí)文練武,飽讀兵書,又為人善良,憂國憂民。隋朝末年,政治苛暴,百姓備受壓迫剝削,生計全失,被迫鋌而走險,反抗浪潮風(fēng)起云涌,此伏彼起,腐朽的隋朝絲毫不體恤下民,不愿改善政治,只知殘酷鎮(zhèn)壓。
  唐高祖準(zhǔn)備起兵反隋,救民于水火。平陽公主也感到隋朝非推翻不可了。
  柴紹接到通知,高祖要他去晉陽參加起義。他放心不下妻子。左右為難,平陽公主卻催他放心快去,自己自有辦法,不要他掛念。她決定回家鄉(xiāng)去起兵了,這是她早就籌謀好的。
  可臨分手,柴紹還橫豎不放心,再三叮囑,要她小心,問她怎么辦,如何躲避隋朝通輯。平陽公主笑了: 別這樣唧唧瑟瑟!快去吧!我知道該怎么辦的 。她知道自己也可能失敗,因此決定一切由自己承擔(dān),給父親留下一個將才來。
  結(jié)果她成功了。拉起了隊伍,深得民心,百姓趨之如務(wù)。何潘仁等歸順,軍隊擴(kuò)展到七萬。打敗了西京留守多次 討伐 ,建起了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與李神通、段綸等聯(lián)合,對長安形成了半包圍態(tài)勢。渭南全是她的勢力,渭北長安以西也是她的地盤。渭河一帶百姓,無不知道有個李將軍李三娘,拉起了一支 娘子軍 ,紛紛前來勞軍參加。她的聲望壓倒了任何人。她向唐高祖報告了這一消息,高祖大喜。但她只說有七萬軍隊,占據(jù)了那些地盤,未說到所招降的各路將軍名字。此時高祖已從晉陽南下,逼近河?xùn)|,面臨強(qiáng)敵屈突通。
  李世民正在煩惱。晉陽起兵以來,兄長建成還有其他將軍,多有大功。尤其到了蒲州,起兵前建成就在這兒結(jié)納英豪,現(xiàn)在歸之如流。雖然建成并沒把這些軍隊看作自己的私家軍隊,可李世民總認(rèn)為他有了私家軍隊。弟元吉,高祖讓他鎮(zhèn)守晉陽,打敗了劉武周入寇。晉陽守軍,李世民看來亦是元吉私家軍隊?,F(xiàn)在三姐 一個女子居然聚集了七萬軍隊,打下了好幾個縣。李神通、段綸都有一定兵力,相當(dāng)戰(zhàn)功。而自己打了敗仗,王長諧也被父親調(diào)撥給了建成,剩下士兵寥寥。論兵力無兵力,論戰(zhàn)功無戰(zhàn)功,這樣下去,以后唐建國那會有自己的地位呢?
  正在這時,舅子長孫無忌到了河?xùn)|,會見了李世民。長孫無忌一眼看穿了他的心事,告訴他: 我有一計可以幫妹夫擺脫困境。 李世民問: 何策? 長孫無忌說: 你三姐不有七萬兵?她一個婦人要那么多的軍隊干什么? 李世民問: 依你所說怎么辦?難道還可奪過來不成? 長孫無忌說: 我已打聽到歸降她的各將名字 。并附耳嘰嘰咕咕地說了一陣。李世民笑著說: 不妥,不妥。
  第二天大將軍府會議。高祖說: 上次我引出桑顯和大敗之。今屈突通干脆龜縮在河?xùn)|不出。眾將以為如何? 李世民說: 依兒所見,屈突通膽寒矣!宜立即西行攻擊長安。 裴寂道: 屈突通擁軍仍不少,現(xiàn)憑堅城不出。如吾舍之而去,必踵襲我后,于我不利。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xùn)|,然后西向。長安今為大將軍虎女所困,惟持通為援。通敗,長安必破矣。 李世民道: 不然,兵貴神速。吾席累勝之威,撫歸順之眾。鼓行而西,長安之人望風(fēng)震駭。智不及謀,勇不及斷,取之若振槁葉耳。若淹留自弊于堅城之下,彼得成謀脩備以待我。坐費日月,眾心離沮,屈突通自守虜耳,不足為患。 高祖不悅道: 后生小子懂得什么?裴公是你長輩,當(dāng)多聽長上主意。屈突通總是后患,如不除之,何能西去。且長安附近有你三姐在,衛(wèi)文升輩己膽裂矣!有何能為,自保唯恐不能,又有何成謀?然河?xùn)|強(qiáng)攻總不是計,宜仍誘屈突通出,于野戰(zhàn)殲之。 李世民又說: 然當(dāng)今群雄紛起,關(guān)中鼠竊狗盜之徒甚眾,未有所屬。如我不招,必為他人招去,以成我敵。宜速遣軍前去早日招懷也。 高祖說: 長安附近有你姐在,你叔神通也在。段綸亦愿相從。何必再行分兵。自古面對強(qiáng)敵分兵乃軍家大忌,豈可另行遣軍前去。 李世民道: 三姐、叔父他們僅居渭南及渭北長安以西。渭北長安以東及上郡、扶風(fēng)郡、安定郡等均尚未招撫。兒有內(nèi)兄長孫無忌,在渭北結(jié)識雄豪,不須諸多兵馬,只帶本部,愿去招撫。 高祖聽了說: 也罷,但得待我問過長孫無忌再說。
  第二天,高祖下令拔軍西行,渡河,至朝邑,舍于長春宮。關(guān)中士民歸之如市。又遣世子建成與劉文靜、王長諧等數(shù)萬人,屯永豐倉。守潼關(guān)以備東方兵。召見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自稱,與關(guān)中蜂起之將頗有所識,愿隨妹夫前去招撫。高祖說: 好吧!但愿能召得許多兵馬來。 于是任李世民為渭北道慰撫使,長孫無忌為渭北行軍典簽。李世民又問: 可否讓姐夫跟我一起去? 高祖笑了, 好!好! 并對柴紹說: 你們夫妻分別多時,也該會會了。去吧!不過你僅數(shù)百騎,你妻子卻有七萬人馬且聲望卓著。你可遠(yuǎn)遠(yuǎn)落在妻子后面了。
  然而李世民不去渭北,而去渭南。
  他很快打聽出歸順姐姐的何潘仁、向善志、李仲文、丘師利諸人所駐扎地點,并派人去請他們前來議事。
  何潘仁、向善志、李仲文答復(fù)道: 我等為李將軍之娘子軍。不認(rèn)識什么敦煌公。今既歸順李將軍,豈可再尋門庭。
  唯有丘師利帶著弟丘行恭興沖沖地趕來,與李世民、長孫無忌等密謀,丘師利兄弟道: 目今隋阼將盡,天下分崩,盜賊蜂起。亦有奴仆稱將軍的,亦有黃泥巴腳桿稱元帥的。更有劇盜自稱公稱王。天下改朝換代,也斷不能容此等人坐朝堂,須待真命天子。今見敦煌公。方知乃我等真所歸命處。 雙方一拍即合。但丘師利兄弟又道: 我等不得已而起兵,屬下皆是無知無識之輩,方今只知有將軍李三娘,似未必愿從敦煌公。須徐徐圖之。 李世民大悅: 難得你兄弟一片誠心 。
  李世民問長孫無忌: 何潘仁等不愿來,當(dāng)如何? 長孫無忌說何不親去拜訪。李世民會意。
  李世民一一走訪何潘仁、向善志、李仲文。告知他們:李將軍是自己三姐,自小與已一起長大,姐弟自幼相親相愛,從無猜疑。常在一起習(xí)文練武,研讀兵書。三姐造詣遠(yuǎn)超過自己。眾兄弟姐妹中,就數(shù)自己與三姐最好,三姐也最疼愛自己。自己早就說過,姐姐非常女子,將來必大有作為。今果然。這次父親唐公,于晉陽起兵,三姐在長安附近響應(yīng)。真沒想到,竟在短短時間內(nèi)就做出如此大一番事業(yè),其才能大大出于我所料了。論功績,我雖為男子也大感慚愧。 然后出示證物,證明自己確是女李將軍之弟。李世民又告訴他們: 姐姐歷來孝順父親,各位既然歸順了姐姐,自然亦是歸順了唐公。三姐已遣人報告了父親唐公。唐公說各將既稱歸順不可不授官職,今遣我來即是前來勞問,并欲授各位官職也,各位宜開列將佐名單,及兵馬人數(shù),一律報上,我可為你們請封。除此之外別無他意,請勿見疑。
  何潘仁、向善志、李仲文早就聽平陽公主說過,她父親在晉陽起兵,也聽說她向父親報告。今見李世民如此說:豈有不樂意之理?
  李世民就派長孫無忌去向高祖報告。
  此時屈突通果然中唐高祖之計,率主力西出,為世子建成大敗,退保北城。河?xùn)|亦為呂紹宗圍攻。高祖知屈突通已不足慮,準(zhǔn)備西向。
  長孫無忌見到高祖,稱敦煌公西出順利,已招得何潘仁、向善志、李仲文,另又招得散兵數(shù)千(即丘師利軍)。并呈上名單 他未說這三將軍早已歸順平陽公主,也未說未歸順。
  高祖大悅道: 想不到世民此去,竟立下如此大功,真不可小看他呢! 長孫無忌問道: 那么這些軍隊該歸誰節(jié)度?是否要送他們前來? 高祖說: 既然世民所招,自然該世民節(jié)度,今世民在長安附近,豈有反東向之理? 于是一一以書慰勞授官,并令由敦煌公李世民節(jié)度。
  長孫無忌回去,李世民向何潘仁、向善志、李仲文授了官并給了書信。長孫無忌說 唐公既已讓你們歸敦煌公節(jié)度了,該從此效命。 李世民見眾人遲疑,說道: 父親雖這么說,然我與姐姐原本一體。你們自然仍受我姐節(jié)度。我在姐姐手下作一謀士,或作一偏將,與你們一樣。 眾人方才不疑。
  至此李世民方才去見姐姐,一見面便盛贊姐姐功德,宣稱愿為姐姐手下一裨將。姐弟相見分外親熱,此情此景人人見到,沒人會疑心這當(dāng)?shù)艿艿膶憬阌泻渭樵p。自然認(rèn)他們?yōu)橐惑w。自此以后,李世民話,有時也被眾將認(rèn)作李將軍李三娘的意思。李世民儼然成了娘子軍的副統(tǒng)帥。
  平陽公主帶親兵一萬余人與柴紹相會。久別勝似新婚,何況在這烽火連天的日子。柴紹見到妻子,不覺淚下,自責(zé)未盡丈夫職責(zé),丟開妻子而去,讓愛妻吃了那么多苦。再三詢問,自從自己離開后,愛妻是如何逃脫隋官通輯?如何到達(dá)鄠縣莊所?如何起兵?如何打仗?傷著沒有?累著沒有?平陽公主笑道: 又是那么婆婆媽媽,我不是好好地在嗎? 柴紹又感嘆道: 想不到愛妻竟做出如許大事業(yè),連尊公都笑我大不如卿呢?你看我才多少人馬,而你親兵即有萬余。 平陽公主又笑道: 你我本是夫妻,何分你我?我的軍隊即是你的軍隊。
  對李世民,平陽公主也認(rèn)為姐弟原是一體,自己的軍隊,即是李世民的軍隊。李世民也是這樣認(rèn)為的。但他在姐姐面前,還是一昧小心翼翼,不敢出差錯,眾人面前總忘不了盛贊姐姐的功德,自夸姐弟的友善。
  在平陽公主眼中,自己的軍隊歸根結(jié)底都是唐軍,都是父親統(tǒng)率的隊伍。李世民也總在人們面前說: 我們都是唐公的兒女,歸根結(jié)底,都是唐公的隊伍。
  平陽公主的聲望,在長安附近仍是第一,很少有人知道她有個弟弟在她軍中。不斷地有百姓前來參加娘子軍。這就是后來李世民所稱:自己到渭河邊后 三輔吏民及諸豪猾詣軍門,請自效者日以千計,扶老攜幼,滿于麾下,收納英俊,以備僚列,遠(yuǎn)近聞?wù)?,咸自托焉。 其實他只是平陽公主身上的一條寄生蟲。
  當(dāng)時另有一支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lǐng)劉鷂子,是胡族奴隸。該軍即被封建統(tǒng)治者稱為奴賊。圍攻扶風(fēng)郡不下,愿歸順平陽公主。平陽公主議派人去,李世民推薦丘行恭。
  丘行恭帶五百人負(fù)米麥、持牛酒去該起義軍營。劉鷂子長揖,丘行恭即手?jǐn)刂?。眾人呼嘩起來,要殺丘行恭,丘行恭說: 你們都是良民,為何事奴為主,使天下謂之奴賊。不如隨我去事李將軍。 眾人刀劍出鞘道: 李將軍廣攬豪杰,不問出身。何潘仁、向善志均出身低微。你如此殘暴,必是假的。 說畢便欲殺丘行恭,丘行恭人少,恐不敵,說 我確是李將軍所委派,你們要見李將軍還得靠我引路。
  眾人道: 好!好!去找李將軍評評理。
  眾人挾著丘行恭,丘行恭引他們到李世民營。李世民說: 我即是李將軍,發(fā)生何事了? 眾人叫了起來: 不對!我們欲歸順的李將軍,是女中豪杰李三娘。我們要參加的是娘子軍。你們是假的,殺我們首領(lǐng),豈可容忍, 說畢紛紛欲殺丘行恭。
  李世民急忙說: 我們確是娘子軍,我是李三娘弟弟,丘行恭怎么啦? 眾人便把丘行恭殺首領(lǐng)劉鷂子的事,詳細(xì)告訴李世民。李世民呵斥丘行恭道: 讓你去慰勞,誰叫你去殺人的? 然后對眾人說: 我一定重重辦他,你們放心留下來吧! 眾人道: 不,我們一定要弄清這兒是否確是娘子軍,一定要見李將軍李三娘。
  李世民只得先把丘行恭捆起來,帶眾人去見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發(fā)怒道: 丘行恭豈能如此行事!你說他們是奴賊,那馬三寶也該殺嗎?當(dāng)初還是我派他說下你的哥哥的。只要有才能有德行,何必管他出身?你濫殺無辜,我豈能容你? 說畢拔劍就要殺丘行恭。李世民急忙攔阻。眾人皆道,不殺丘行恭人心不服。李世民說: 丘行恭固然有罪,但他是丘師利弟弟。我們不能招了一家又走了一家。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交給我重重處罰吧!象這樣殺過來又殺過去,何時了結(jié)?豈不是先自相殘殺完了。 然后下令將丘行恭囚禁起來。
  眾人少解。平陽公主也答應(yīng)了。李世民跟平陽公主說: 姐姐,目前我兵很少,這支隊伍就交給我吧!反正我聽姐姐的。 都是一家人,要妥善對待。以后再也不能出丘行恭那種事了。
  就這樣,劉鷂子的隊伍歸李世民帶了。但大家只認(rèn)平陽公主為統(tǒng)帥,李世民只是她手下一將。李世民亦不敢有過分越軌行為。但暗中卻給丘行恭,私授了一品光祿大夫的官職。
  唐高祖向西進(jìn)發(fā),至長樂宮。乃命世子建成,選永豐倉精兵到長樂宮會合,留劉文靜等人對付屈突通殘余。
  劉弘基、殷開山早就奉命西略扶風(fēng),軍隊增至六萬,攻下涇陽,屯長安故城。與平陽公主會合完全包圍了長安。衛(wèi)文升硬著頭皮,派衛(wèi)孝節(jié)出來,為劉弘基所敗。此時平陽公主軍已十萬。加上李神通、段綸合計十三萬,軍令嚴(yán)整,秋毫無犯。后來李世民說,這十三萬軍隊都是他的,可他仍是平陽公主身上的一條寄生蟲。
  后來武士彟亦率兵來到。
  各路軍匯合于長安周圍,合二十余萬。高祖命各依壁壘,毋入村落侵暴。
  十月二十七日,高祖下令攻城。十一月初九日攻克。各路軍皆奮戰(zhàn),李世民兵少,沒起多大作用。
  城破后,衛(wèi)文升逃至家中,閉門不出。起義軍破門而入,斬于家。后來李世民竟認(rèn)為這是恥辱,予以掩蓋?!端鍟?、《北史》都只簡單地稱他義寧中卒?!短?本紀(jì)》,則說他城破前便病死了。陰世師、骨儀被義軍捕獲。同時捕獲的還有舊隋奸細(xì)李靖等。
  長安剛下,百姓與許多士兵還不知有唐公,只知將軍李三娘,以為打下長安是李將軍所獨為。雖然告示都稱統(tǒng)帥是李大將軍,但他們感到很正常。李將軍事業(yè)做大了,自然就成李大將軍了。因此都說我們的將軍,是女中豪杰李三娘。娘子軍紀(jì)律嚴(yán)明,人所共知,除暴安良,開倉賑饑民,也人所共知。長安城內(nèi)人已久聞。今李大將軍隊伍入城,大家親眼見到名不虛傳。
  在軍民們看來,打天下自然要稱王。隋政殘暴無道,氣數(shù)已終,大家都擁護(hù)女大將軍為王。大家說,今后我們將會有個女王治理天下。有人說: 女王比男子為王畢竟好得多,至少不會選美女,選得雞飛狗跳墻。隋煬帝把多少好人家的女兒,選入宮中,弄得百姓骨肉分離。這次李大將軍所過離宮園苑皆罷之,出宮女以還親屬就是證據(jù)。她當(dāng)然不需要這些宮女。
  當(dāng)提出女王該有什么稱號時,大家一致認(rèn)為,李大將軍是以武力除暴安良得天下的,自然得稱武王。為了歡迎這極得民心的女王,早日登基,大家齊聲祝賀: 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女王昌 。
  平陽公主聽到軍民們的議論笑了,告訴大家: 我父親尚未稱王呢!我豈能稱王? 大家聽了,一致贊揚李大將軍為女孝。平陽公主更笑了,告訴大家: 李大將軍是我父親唐公。我父親在晉陽起兵,那兒人們只知道唐公,不知有我。我響應(yīng)父親起兵,現(xiàn)在仍為將軍。長安不是我一人打下的,而是唐公率領(lǐng)下,各路義軍匯合打下的。 大家驚問道: 那么出宮女還親屬也是唐公嗎。 平陽公主說: 當(dāng)然,長春宮、長樂宮皆唐公所出。 至此,大家才知道在娘子軍首領(lǐng)之上,還有一個唐公,并贊不絕口: 他連到手的美女都放了,今后還會騷擾百姓嗎?
  唐高祖與太子建成、平陽公主、裴寂等商議:與民約法十二章,悉除隋苛禁,釋放被囚禁的百姓,為死難者平反昭雪。又執(zhí)陰世師與骨儀等,于百姓前,數(shù)以貪婪苛酷,且拒義師,下令斬之。李世民急忙出來說道: 陰、骨乃剛鯁忠厚之士,抗義師是各為其主。打天下該廣攬人心,豈可以發(fā)我祖墳、毀我宗廟、殺弟弟智云等私怨誅之。 高祖不悅道: 我是報私怨嗎?如陰骨尚可不殺,那長安城內(nèi)無一人有罪,無一人可殺了。我等也不必起兵反隋之苛政了。 又指著李襲譽道: 隋政窮盡搜括。官倉充盈而百姓凍餒。今年死者日以萬計。他曾向陰骨建議:開倉放糧,救濟(jì)百姓,本意原為隋能長治久安??申幑遣活櫚傩账阑?,予以拒絕。光憑這條他們就是死罪。 軍民也是一迭聲的要殺。陰骨終于被拖出斬首,大快人心。
  唐高祖又令牽出李靖,責(zé)其為舊隋奸細(xì),刺探情報。當(dāng)察知唐軍起義,便去告密。為表忠心,還自鎖以示懲罰自己失職。喝令拖出斬首。李世民又為他說情,李靖趁機(jī)大呼: 公興義兵欲平暴亂,乃以私怨殺壯士乎! 于是舍之。李世民因此召置幕府,從此李靖就死心塌地跟上了李世民。推倒舊隋他從未有一絲功績。
  與陰骨同誅者僅十余人,余無所問,人心大安。
  唐高祖的善政深得百姓擁護(hù)。十一月十七日,高祖稱唐王,建成為唐世子,李世民為秦公,元吉為齊公,平陽公主也因此得封。裴寂為魏郡公,武士彟太原郡公。
  蕭瑀本是舊隋官吏,號稱亮直,先拒唐,后大勢所趨降。陳叔達(dá)拒義軍被俘,因有 才學(xué) 高祖禮而用之。他們與李綱對這唐政權(quán)都很不以為然。他們認(rèn)為隋煬帝及隋政治固然有弊,但下民豈可起兵謀亂?竭澤而漁固然明年無魚,但魚豈能咬漁人一口?他們覺得唐高祖所依靠盡是亂民,甚至提出 矢石之間,不辨貴賤、論勛之際,何有差等。 竟對奴隸、農(nóng)夫、商人與出身富貴的一樣論功行賞,一樣封官。現(xiàn)在朝堂上什么人都有,世世勛貴與賤奴、黃泥巴腳桿、商人坐在一起是何體統(tǒng)?尤其許多微賤的,反正只有一條命敢拼,竟成了大功臣,位還在勛貴之上。唐王自己與屬下也歷來沒大沒小,貴賤失位、平等相處,還以嚴(yán)子陵加足于帝腹來聲辯,這豈是君臣之禮。現(xiàn)在他們只得勉強(qiáng)忍著,但豈能作長久之道。對世子與齊王他們都不滿意,尤其平陽公主更看不順眼。
  什么平陽公主?無非一個女賊師而已。 心直口快的蕭瑀憤憤地說。陳叔達(dá)急忙前來掩口。他們感到李世民與高祖等不同,欲寄希望于他,可他偏偏一無功勞,二無軍隊,又沒什么威望。
  長安攻下后周圍都是敵人。唐高祖派世子建成,會合劉文靜向東,直逼隋朝東都洛陽。派李孝恭南下收巴蜀。齊公元吉在東北晉陽,防御劉武周。這時西面的薛舉與北方梁師都,都來爭奪長安。唐高祖派某將,帶本部人馬去戰(zhàn)梁師都。平陽公主則提出,由她帶本部人馬去戰(zhàn)薛舉。
  父王,戰(zhàn)薛舉讓我代姐姐去吧!起兵以來,太子、姐姐、弟弟還有裴寂及其他將軍,都立了不少大功。唯我愧對眾人。也該讓我出點力了。再說姐姐文武雙全,在長安附近聲望極高,法令嚴(yán)明,百姓擁戴。進(jìn)長安后處理政事,出謀劃策,無一離得了姐姐。姐姐是父王的左右膀,豈能須臾相離。 李世民早與長孫無忌商量好了。
  唐高祖征求平陽公主意見。平陽公主對革除隋朝弊政,興利除害,建立新政,素有自己見解,確實欲在文治上也大展宏圖,豈有不同意之理?
  也好! 唐高祖說: 讓世民也立些功勞,不要一個人全占了。
  謝父王!但兒還有個請示,讓姐夫與我一起去吧!
  好!好!你姐夫當(dāng)然不能閑著。
  就這樣,平陽公主把自己的軍隊全交給了李世民統(tǒng)率,把親兵交給丈夫柴紹。夫妻、姐弟、父子相別自然難分難舍。尤其是柴紹,再三關(guān)照愛妻不可太過勞累。待天下太平,能恩恩愛愛,相諧相老。
  然而在參預(yù)朝政時,平陽公主感到事事處處在暗中受到蕭瑀、陳叔達(dá)、李綱等排擠。
  世子建成逼近了洛陽;齊王元吉打退了劉武周進(jìn)攻;某將軍殲滅了梁師都主力,將其逼到了固守巖綠縣,一隅之地;李孝恭下了巴蜀。唯有西線吃緊,先是姜謨、竇軌為薛舉所敗,后有劉世讓為薛舉所俘。李世民快頂不住了,不得不向唐高祖告急,并稱薛舉有兵三十萬,要求增援。
  隴西地窄土瘠人稀,怎么可能有三十萬軍隊呢? 唐高祖懷疑道。
  平陽公主提出自己西去替下李世民。可蕭瑀、陳叔達(dá)、李綱都稱: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吹捧李世民是蓋世英雄,薛舉三十萬或許夸大,兵多將悍是事實。建議讓太子建成速速回師,給李世民增添兵力。內(nèi)心里他們更加不安,常在背地里討論。李綱道: 唐王對我們禮敬之,而言不必聽。前不久竟授舞胡安比奴,以五品散騎侍郎。我諫道:自古樂工不與士齒,齊后主封樂戶而亡國。唐王竟稱有功即可封賞,不相信封了安比奴就會亡國。我再諫,又說授都授了,沒法更改了。今偏偏秦公出師不利,如此下去如何得了。
  世子建成至東都。東都閉門不出,城中多欲為內(nèi)應(yīng)者。建成正欲里應(yīng)外合攻擊,聽說西線吃緊不得不回師,并派劉弘基在三王陵設(shè)伏,擊敗了追兵隋將段達(dá),敗之,置新安、宜陽二郡而還??衫钍烂窈髞砭拐f,這都是他的功勞。他掩蓋西線敗績,還胡吹打得薛舉問: 自古有降天子乎? 其實薛舉時稱西秦霸王,并未稱帝。
  世子建成回到長安,唐高祖即遣其麾下劉弘基,與李世民合軍戰(zhàn)薛舉。兩者合計十余萬人。但李世民還說兵力不足。
  平陽公主接到向善志來信。說秦公御軍,多排斥公主親近,任用自己親信。那個丘行恭,正活躍在他鞍前馬后。士兵們不服因此無斗志。薛舉實際僅七、八萬人。只恐人多了也未必能勝薛舉。
  就在這時,傳來消息,隋煬帝已死。世子建成連連跌足道: 可惜!可惜!如非西線吃緊,洛陽必下,天下省了多少戰(zhàn)事!以后又得幾多戰(zhàn)亂了。 不久薛舉便稱帝了。這是義寧二年(618年)四月的事。
  五月二十日唐高祖即帝位,國號唐,改元武德。修定新律,并宣布明年將實行租、庸、調(diào)制,減輕百姓負(fù)擔(dān)。百姓歡悅,高呼: 大唐皇帝萬歲!萬萬歲!!!
  唐高祖又立世子建成為太子,平陽公主進(jìn)為晉王,秦公世民為秦王,齊公元吉為齊王。裴寂為魏國公、劉文靜為魯國公、武士彟為應(yīng)國公、柴紹為臨汾郡公、其余如劉弘基、殷開山、錢九隴、馬三寶等亦有所封。
  蕭瑀、陳叔達(dá)、李綱說: 自古無婦人為王。且公主位已尊極,平陽公主與晉王亦無差異。以前平陽公主是唐王之公主,今為唐帝之公主,已進(jìn)位矣。不如不改。 唐高祖說: 為何女子就不能為王?既說并無差異,又何必阻礙為王? 蕭瑀等引經(jīng)據(jù)典說: 女子為王,古無先例。 高祖問: 今為何不可開先例? 平陽公主勸阻父親道: 我反正是父親的女兒,稱公主稱晉王并不計較。此事就不必議了。 蕭瑀等人聽了,連夸公主深明大義。
  唐高祖又開列了二十余功臣免死名單。太子建成、平陽公主因功大,免三死;秦王世民、齊王元吉、魏國公裴寂、應(yīng)國公武士彟、魯國公劉文靜免二死,另有二十人免一死。中間包括張綸、錢九隴、馬三寶等。
  蕭瑀、陳叔達(dá)、李綱等說: 公主入免死名單,恐不詳。錢九隴、馬三寶本為奴,今免其為奴已可矣。張綸出身低微,功勞不大,不應(yīng)再入免死名單。應(yīng)國公出身農(nóng)夫,后為木材商亦不宜過重。 唐高祖不悅: 想必是各位不在此列,如各位功高,自然亦可得入。 平陽公主見雙方陷入僵局,便勸說道: 父皇,女兒又不欲犯死罪,又何必非先欲免死不可? 應(yīng)國公、錢九隴、馬三寶、張綸亦來信稱本不欲犯死罪,不必入此名單。平陽公主、錢九隴、馬三寶、張綸因此未得入。應(yīng)國公武士彟,降為免一死。后來李世民篡弒上臺,太子、齊王等人被抹去、免一死位次亦重新排列。應(yīng)國公由名列首位,降到新興郡公趙文恪后。趙文恪前亦有數(shù)人,當(dāng)時尚未為國公。
  不久平陽公主便感到,為公主與為晉王大不一樣。盡管父皇極信任自己,宰相裴寂也極尊重自己。蕭瑀等人卻動輒說:公主當(dāng)安富尊榮,不必?zé)┯趪?。政事日益插不上手。
  為早早解決薛舉,唐高祖又派劉文靜等幾萬人支援李世民。李世民高枕無憂了,便恃眾不設(shè)備。
  不久,北方梁師都窮蹙,郭子和請降。西線卻傳來噩耗,李世民大敗,士兵十死五、六。薛舉趨機(jī)欲圖長安,長安震動。唐高祖不得已,速調(diào)北伐梁師都軍,回來拱衛(wèi)京師。梁師都得以茍延殘喘十年。
  李世民雖然打了大敗仗,卻喜氣洋洋。劉文靜、殷開山已答應(yīng)替他承擔(dān)罪責(zé)。以前他沒有自己的軍隊。現(xiàn)在士兵死亡過半、劉弘基等被俘與他無關(guān),他到底有了自己的軍隊了。
  平陽公主請高祖讓她去抵御薛舉。蕭瑀等人對她越發(fā)不尊重了,竟說操槍舞戈本男子事,豈婦人所為。昔日乃權(quán)宜事,今后不宜再為例。豈朝中無人邪!且西線敗績,乃劉文靜、殷開山之責(zé),秦王正臥病休養(yǎng),豈是秦王不知兵邪?他們知道平陽公主的軍隊已經(jīng)不存在了。
  何潘仁前來見平陽公主??拊V道: 公主今如為帥,只怕也指揮不動了。秦王一貫任用私人,排斥公主舊將,甚至橫加殺害。這次兵敗涇州,竟借整編殘軍,把軍隊全改組了。向善志名為陣亡,實則被害。當(dāng)自已帶著一千余人與秦王會合時,發(fā)現(xiàn)自己舊將不是把自己賣了,就是不在了,余眾編入他部。目前指揮得動的僅此一千余人。丘行恭大得其寵,目前在軍中頤氣指使,秦王讓他率領(lǐng)整編的一大隊人,他以極殘虐的手段統(tǒng)御部下。李仲文也已在秦王軟硬兼使下軟化了。 至此平陽公主才明白,自己被弟弟暗算了。
  在這亂世也有一些真正的匪徒趁時而起。第二年何潘仁竟在自己原來的根據(jù)地司竹,與一小股山賊作戰(zhàn)而死??梢娖浔ξ⒉蛔愕懒?。
  后來唐高祖也知道李世民暗算了親姐姐,篡奪了軍權(quán)。然當(dāng)時正在戰(zhàn)爭時期,四處都在用兵,豈能對擁兵數(shù)萬的李世民,采取措施。
  第二年,即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宋金剛大舉南下。李世民久攻蒲坂不克。李仲文、裴寂先后為宋金剛敗。李靖戰(zhàn)蕭詵大敗,幾乎為唐高祖所斬。唐朝到了生死存亡關(guān)頭。唐高祖發(fā)關(guān)內(nèi)全部軍隊,且從關(guān)東竇建德、王世充戰(zhàn)場,抽調(diào)了兵力親征河?xùn)|道。擬先擊敗劉武周、宋金剛。太子在收李軌。留下平陽公主、蕭瑀、陳叔達(dá)處理朝政。李綱因譖太子已削了尚書職。
  幾個月后,即武德三年一月,高祖攻下蒲坂,降服了夏縣、給宋金剛以重創(chuàng),劉武周的進(jìn)攻被遏制,糧道被截斷。因關(guān)東戰(zhàn)場兵力單薄危急,李世勣、李神通敗績,王世充由節(jié)節(jié)敗退轉(zhuǎn)為步步進(jìn)逼。高祖見劉武周、宋金剛敗局已成,便把河?xùn)|局勢交給李世民。自己回長安先審核幾個月來的政務(wù),屯兵于永豐倉休整,準(zhǔn)備隨時援救關(guān)東。平陽公主告訴父親,這幾個月里,政事已完全為蕭瑀、陳叔達(dá)把持,自己受到排斥。蕭、陳甚至當(dāng)面跟她說: 婦人不宜干政,這是古訓(xùn)。
  高祖連龍椅都未坐熱,便接到急報。河?xùn)|道李世民一月兵敗。全國戰(zhàn)場處處危急。只好置關(guān)東于不顧。再度去河?xùn)|戰(zhàn)劉武周、宋金剛了。
  四月初,唐高祖殲滅了劉、宋主力回來,平陽公主已被徹底排斥了。
  受到排擠的還有其他功臣。齊王元吉就先曾受人誣告。太子與魏征等相親,被李綱稱為親匿小人。應(yīng)國公武士彟首謀起義,軍功卓著,忠心耿耿,卻一貫被人誣陷為欲圖不軌,隨高祖從河?xùn)|道回來后,為了大局交出了兵權(quán),僅接替獨孤懷恩當(dāng)個工部尚書,即使如此,仍處處受到打擊誣蔑。
  高祖不久又去戰(zhàn)王世充、竇建德。安排李孝恭打下蕭銑。后來劉黑闥、徐圓郎、輔公祏相繼謀反,突厥又一再入侵。高祖一天都沒空閑過。
  他知道女兒的委屈,大敵當(dāng)前,實在不能先在內(nèi)部起紛爭,只好經(jīng)常給平陽公主以豐厚的賞賜。但這不能彌補她心中的失落。
  唐朝的事業(yè)節(jié)節(jié)勝利。平陽公主與應(yīng)國公武士彟,卻閑了下來。兩人相談最為投機(jī)。她對武士彟說: 現(xiàn)在總算明白。戰(zhàn)場上的英雄,到了官場未必斗得贏奸佞。戰(zhàn)場并不險惡,官場才真正險惡呢!
  郁郁寡歡終于使平陽公主病倒了。病情日甚一日。武德六年春,竟至于一病不起了。
  武士彟前來問候。平陽公主掙扎著起來一定要面見。武士彟希望公主放寬心。平陽公主卻說: 現(xiàn)在不過是在挨日子罷了。
  平陽公主問武士彟: 您看咱大唐的國運如何?
  蒸蒸日上 武士彟回答道。
  何以見得 ?
  目前海內(nèi)削平,突厥大敗。政治清明,百姓擁戴。人民亂極思靜。太子、齊王在魏征輔佐下,山東離散,始得安輯,萬民復(fù)業(yè)。天下得以休養(yǎng)。明年皇上將頒布均田令,使民盡其力,地盡其利。如此國家何愁不富裕,天下何愁不大治。公主與我雖有人排,皇上卻始終信任。為行均田,皇上明年欲從關(guān)、隴、蜀移民六十萬戶,遷都樊鄧。解散十二軍,縮小對突厥防線,與民休息。以此論之,要不了多久便可民阜物豐,國用充裕。千里無雞鳴,白骨蔽原野,將初步改觀。二、三十年后,人口或可恢復(fù)隋朝極盛期?;噬弦延H口許諾,在移民遷都均田中將重用我。公主自然不會再清閑。請公主一定放寬心休養(yǎng),冀圖早日康復(fù)。
  平陽公主問道: 當(dāng)今我朝危機(jī)四伏,應(yīng)國公難道毫無所覺?
  武士彟不答。
  平陽公主道: 以前總以為打天下難。現(xiàn)在方知打天下并不難。天下打下后,不被奸佞篡奪才是難上之難。我軍在戰(zhàn)場上雖節(jié)節(jié)勝利,然舊隋的腐朽奸佞,也在某些人包庇下大批涌了進(jìn)來。前年劉黑闥反完全是逼出來的。竇建德敗就敗在大量收攬舊隋奸佞,而殺久隨自己起兵反隋的大將。待他敗,裴矩等人又轉(zhuǎn)而混入我朝。舊隋貪酷的州縣官,也先入夏、后入唐,官處原職,且大批地捕殺一度同事的竇建德反隋舊部?;噬弦辉傧轮忌饷?,而捕殺依然。只是太子到山東才得寬免,然山東人口已十不存一了。目前裴矩正深受秦王信用,圖謀入相。王世充不降父皇、不降長期圍攻他的齊王、卻降于被他三次圍困幾不得出,并蔑稱為童子的秦王。皇上雖殺了王世充黨中罪惡尤大的十余人,劉師立、杜淹、龐卿惲、蘇世長等一大批奸佞,倒底被秦王保了下來黨附秦王,還反說皇上所殺不得人心。宇文士及、封德彝、褚亮、張公瑾、鄭善果等奸佞早就被他收用了。近來高士廉、丘和又來巴結(jié),另外還有李孟嘗等。舊隋奸細(xì)李靖戰(zhàn)蕭詵打了敗仗,反有流言妄加功績,以貶低趙郡王孝恭。以前我們從不爭個人的兵權(quán)、地位,卻被人暗算了。人無傷虎心,虎有害人意。現(xiàn)在看來為了大唐江山是非爭不可的了。公不就是出身農(nóng)民、賣過木材嗎?那些門第高貴的人,又有什么功績?于天下又有何用處?
  武士彟說: 皇上對這些人并不信任。對宇文士及當(dāng)面嘲笑過,李靖兩次幾乎被斬,其余均未重用。劉師立、杜淹等人也幾乎被斬。只有封德彝似乎有好感。
  可蕭瑀、陳叔達(dá)在這些人支持下,勢力越來越大,均黨于秦王。封德彝就是靠蕭瑀地位上升的。只怕將來都會得勢難制?;噬吓c太子一貫仁厚,恐怕也會被人暗算呢。我快去了,有體已話要與應(yīng)國公講。
  公主,你有話快講吧!武士彟一定照辦。
  我死以后,別無所求,只愿下世投生公家為女。今世我提三尺劍以打天下,百姓稱我武王。公一定要給我起名武釗。金字旁邊有把刀。我要殺盡貪官污吏,鏟盡士族門第,繼承今世未能如意的事業(yè)。公可要答應(yīng)啊!
  公主,你的話好使人傷心啊!
  應(yīng)國公,你可答應(yīng)了,一定要給我起名武釗啊!
  我答應(yīng)!公主好好養(yǎng)病。如能今世就實現(xiàn)此抱負(fù),不是更好嗎?
  裴寂前來問候。見平陽公主病情嚴(yán)重,也不禁淚下。平陽公主說: 我恐怕不行了,諸公應(yīng)好好保護(hù)皇上與太子。
  正在這時,高祖帶著太子、齊王來問候。裴寂、武士彟出去回避。
  平陽公主說: 父皇,女兒只怕不中用了。萬事無牽掛,只是對父親、兄長放心不下。
  高祖、太子淚流滿面,要平陽公主好好將息,以圖痊愈。高祖說: 女兒,如你現(xiàn)在就去,朕怎么對得住你?你打天下立下了不朽功勛,卻長期讓你閑在一邊。只要能救你,朕什么都可以辦,只希望你能放寬心,能夠好起來。
  平陽公主說: 女兒已病入膏肓。父皇、兄長一定要保重自己。
  齊王元吉憤怒地說: 姐姐的病完全是老二逼出來的。他罪惡累累。如果姐姐有個三長兩短,為弟豈能容他。 接著齊王控訴李世民的罪惡: 破壞有余、建設(shè)不足、生性殘忍,暴虐百姓。軍紀(jì)敗壞,四出抄掠。臨陣怯戰(zhàn),指揮無方。敗涇州、敗河?xùn)|、困于王世充、敗于東突厥?;馃尻枌m、水淹洛州城,典籍化為灰,萬民喂魚龍。血腥屠夏縣,幾乎空山東。貪天之功為已有,外戰(zhàn)不行行內(nèi)謀。竊取權(quán)柄,壟斷戰(zhàn)果,私行賞罰,擅封官職。以教壓敕,另立門戶。招降納叛,結(jié)黨營私,擁兵自重,圖謀不軌。舊隋腐朽盡收攬,流言蜚語傷功臣。昔日篡軍于親姐,以后弒逆于父兄。不如過會待他來,我與他勢不兩立,拼個你死我活,早日了結(jié)這孽案。 說罷撥劍。太子急忙抱住了齊王,高祖則奪走了他的劍,連說不可。
  太子說: 無論如何,他總是你親兄。
  齊王狠狠地對太子說: 他把三姐當(dāng)親人嗎?把你當(dāng)親兄嗎?我當(dāng)我的齊王,本來與我何干?全是為兄長計,為了大唐江山。
  高祖說: 世民確有不是處。但打天下多少還有功績。薛舉最后還是敗在他手下,竇建德終究是他滅,王世充降于他,總還是他功。
  齊王說: 薛舉不是他打敗的,是內(nèi)部潰散的。他膽小如鼠,且經(jīng)這一戰(zhàn),隴西殘破,至今民生凋弊,土地荒蕪,幸存的大多孤兒寡母。竇建德如是我去打,讓他圍洛陽,那至于有劉黑闥之反,搞得山東人煙稀少,十不存一。王世充降于他,完全是他能包庇大批腐朽與奸佞。
  高祖說: 無論如何,兄弟團(tuán)結(jié),其利斷金。目前天下大定,政宜寬厚,不宜再起紛紜。以前犯有過失的應(yīng)既往不咎,咸與維新,人心才會安定。朕也不會重用他們。百姓才會有安生日子過。
  齊王說: 父皇寬厚待人,只恐他們不肯罷休。投機(jī)鉆營是他們本性,目前他們聚集在老二麾下,勢力日熾。蕭瑀、陳叔達(dá)完全是他們一黨。只怕父皇不重用他們,他們在朝中地位仍能上升。何況封德彝已得父皇好感了。
  高祖說: 隋煬帝生性殘忍、喜怒無常、朝臣們明哲保身,為數(shù)眾多。對封德彝豈能苛求?江都兵變他參與,表明他也不滿煬帝暴政。宇文化及讓他數(shù)煬帝罪責(zé),他臉紅不語,尚有羞恥之心。后來他投奔我朝,表明與宇文化及不是一黨。我去秦陵,他提儀節(jié)葬。突厥入侵他主張先示威而后和。也未見他有甚奸佞,看來封德彝也不象人們所說那么壞了。
  齊王說: 封德彝本是揣摩之才。節(jié)葬、示威均是父皇主意,被他窺破迎合而已,這正是他奸佞之處??衫隙c他打得火熱。
  高祖說: 對世民亦不要說得太壞,自古以來和為貴,一家人更要團(tuán)結(jié)。我就不信他會大逆不道,做出篡弒之事。手背手心都是肉。明年我要大展宏圖,均田移民,遷都實行關(guān)東大開發(fā)??康倪€是家內(nèi)、朝內(nèi)一團(tuán)和氣。
  齊王嘆氣道: 我等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平陽公主呼吸日益急促。高祖、太子、齊王圍了攏來,忙呼傳太醫(yī)。只見平陽公主含淚說道: 只怕不必了,弟弟是對的。父皇、太子你們一定要小心啊! 女兒去了! 當(dāng)場平陽公主氣絕。這是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八日的事。
  高祖、太子、齊王痛哭。消息傳到外面,裴寂、武士彟等也痛哭失聲。
  柴紹聞訊,帶著馬三寶到了靈堂。痛哭。
  柴紹道: 公主啊!我不是個好丈夫。先不能讓你過安定日子,棄你而去,讓你顛沛流離。我不能保護(hù)你,反使你不得不起兵造反,親臨戰(zhàn)場。打下京城后,我又四出打仗,不能與公主朝夕相隨。近幾年,聽說公主稍得空閑心地稍安,卻使公主獨守空房,形影孤單。本以為戰(zhàn)事平息,天下大定,總可以朝朝暮暮、恩恩愛愛、夫唱婦隨、白首偕老、太太平平過日子。卻不料你竟英年早逝,撒手離我而去了。我欠下你的債,何年何月才能還清啊!
  齊王元吉說: 姐夫,你是個好丈夫,真是天下第一好丈夫,好得不能再好了??上愀静欢異燮薜男?!
  正在這時,有人前來報告: 秦王前來吊喪。 好啊!他來了,姐姐正是他害的,他來干什么? 齊王走到附近衛(wèi)兵處刷地抽出刀來。太子忙上去死命抱住,他猶掙扎。高祖喝道: 不可妄動,退到一邊去! 衛(wèi)士們也來奪刀。齊王無奈地退到一邊。
  李世民趕到靈堂,尚未進(jìn)門便號嚎大哭: 姐姐呀!我的好姐姐!本指望天下太平,共享安樂,沒想到你竟棄我而去了。
  齊王過來道: 誰要你貓哭老鼠假慈悲!
  李世民邊哭邊數(shù)說: 姐姐呀!自幼你我姐弟情意深,相親相愛無猜疑。我與你一起學(xué)文,一起習(xí)武藝,又一起讀書切磋史書。隋末政事苛刻,百姓遭殃,你與我一起憂國憂民商討大事。我在晉陽輔佐父皇舉義兵,你在關(guān)內(nèi)與我有約舉大旗。
  齊王道: 晉陽舉兵是父皇精密籌劃的功勞,太子在蒲州招集英豪。你只會逼著父皇草率起兵闖大禍,父皇不得不以出首來抑制你。三姐起兵姐夫尚且不知,又怎可能與你有約在事先?
  李世民又說: 到關(guān)內(nèi),我與姐姐一起招募義軍,姐弟倆同心同德聚起了十萬雄師,長安邊建起了鐵打江山一片。
  齊王道: 喂!這可要弄清楚,十萬雄師可是姐姐聚集的,與你又何干。
  李世民又說: 姐姐的功勞大如天,弟弟我自愧不如你。難得姐姐一片誠心,你為正帥我為副,共同對敵無猜疑。父皇到,你我又并肩參加打長安。長安下,難得姐姐一片信任,姐姐在朝中輔佐父皇,把軍隊全交給我去打薛舉。
  齊王道: 可軍隊被你敗了,剩下的姐姐也指揮不動了。
  李世民說: 我一片赤心可以對天,讓姐姐安安全全在京城,把風(fēng)餐露宿,刀光劍影留給我自己。如我對姐姐有異心,但愿姐姐下輩子對我施報應(yīng),殺得我斷子絕孫,永不留遺種在世間。 言畢嚎啕大哭。
  高祖、太子也失聲痛哭。只有齊王說: 用不著發(fā)這樣的毒誓,我想姐姐也不會那么殘忍。她從不傷害無辜,只殺有罪的。恐怕我等到了你手中,倒要斷子絕孫,永不留遺種在人間。 太子說: 元吉別說了,都是一家人,你二哥也決不是那種人。
  高祖回到朝庭,悲痛欲絕。下詔,葬平陽公主一定要隆重,必須前后部羽葆鼓吹,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
  蕭瑀、陳叔達(dá)、李綱出來說道: 這恐怕不合禮吧!自古以來,葬婦人,沒有羽葆鼓吹的,更不該有虎賁班劍。
  唐高祖震怒了!說道: 鼓吹,軍樂也。以前公主于司竹舉義兵以應(yīng)義旗,親執(zhí)金鼓,有克定之勛。周之父母,列于十亂,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何得無鼓吹。
  鑒于公主一生光明正大,加謚曰昭。
  二月十二日舉行葬禮。平陽公主起得轟轟烈烈,去世后,葬禮上熱鬧一陣子,又變得無聲無息了。
  第二年,唐高祖果然解散了十二軍,頒布了均田令。關(guān)東百姓,每丁分得土地一百畝。自此連年豐收,昔日餓殍遍野以至人相食,今種一年得二年余糧。但關(guān)中土地大多在蕭瑀,長孫無忌這樣的大地主手中,均田只是一紙空文。唐高祖議移民遷都、把關(guān)、隴、蜀百姓大批移到千里無雞鳴、白骨蔽原野的關(guān)東去。裴寂、太子、齊王都贊成,卻受到了李世民、蕭瑀等人的阻攔,后來竟被誣為害怕突厥,焚毀長安的怯弱行為。
  唐高祖只得重建十二軍,準(zhǔn)備給突厥以最后一擊,然后再來移民遷都。武德八年八月突厥來犯,李世民打了大敗仗,被撤去了司徒的職,由司空齊王元吉頂替。李世民早就在陰謀政變了,此時更加緊了篡權(quán)的準(zhǔn)備,所畜 八百勇士 打入了高祖衛(wèi)隊。
  武德九年六月突厥又來犯,高祖派齊王去抵御,并令李世民交出私房軍隊。李世民不顧外敵入侵,迫不及待地發(fā)動了血腥的玄武門陰謀,完成了逼父、弒兄、屠弟、滅侄的 偉業(yè) ,從竊軍大盜發(fā)展成竊國大盜。中國進(jìn)入了貞觀永徽的黑暗時期。
  高祖被囚禁在又窄又熱的大安宮,于貞觀九年悲慘地去世,應(yīng)國公武士彟被冷落在利州山區(qū)(今四川廣元),名為都督,實派李靖部屬高甑生,為刺史監(jiān)視。高祖死,武士彟也傷心地去世了。
  武德功臣大批被屠殺、被囚禁、被誣陷、被排擠、被冷落。裴寂于貞觀三年(629年)被流放到荒僻的靜州至死。
  李孝恭先被囚禁,后雖受封權(quán)力全奪,平定南方被說成李靖的功績。貞觀十四年暴薨。
  柴紹先受封1200戶,貞觀二年平定梁師都回來被貶為華州刺史,死于貞觀十二年。
  馬三寶唐高祖比作衛(wèi)青,死于貞觀三年。
  高祖女婿段綸,也受到打擊。其妻,為父親高祖之命運不平,死時遺囑,墓東向高祖陵。
  李神通先被李世民拉攏利用,后終排斥。
  李世民死后,長孫無忌把持了朝政。一手制造了 高陽公主謀反案 。平陽公主有二子。次子柴令武被誣謀反,被捕自殺仍戮尸,妻巴陵公主也賜死。長子柴哲威流放嶺南。該案被害、被流放甚眾,也有李世民兩個兒子。
  就在這黑暗的貞觀、永徽時期,百姓苦于繁重?zé)o間斷的兵役、勞役, 女王昌 的傳言又起了,以前對隋朝,現(xiàn)在對李世民的唐朝。頌詞成了讖語,祝詞成了詛咒。咒詞為 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屠唐子孫幾盡 。
  可也就在平陽公主去世的第二年,一個女孩在應(yīng)國公武士彟家中誕生了。起名武釗。她就是后來的天后,和大周金輪皇帝武曌。
  李世民做賊心虛,為女王讖言所困惑,到末年竟認(rèn)為她是自己姐姐轉(zhuǎn)世,來討自己欠下的前世冤債。他也已經(jīng)感到長孫無忌咄咄逼人。怕自己死后,善良正直的太子李治弄不過他,就把她賜給太子。一則牽制長孫無忌,二則自己下過斷子絕孫的毒誓,而她與太子生下的兒子,不就是自己的子孫?虎毒不食子,萬一毒誓讖言兌現(xiàn),自己也就有子孫可以留下了。
  太子李治就是唐高宗天皇大帝,后來果然在天后的輔佐下,清除了長孫黨。繼承了唐高祖未竟的事業(yè),實現(xiàn)了移民遷都,擴(kuò)大了均田。
  許多受害者平反昭雪,柴哲威起為交州都督。
  以上這些自然是小說。但筆者相信,歷史的真實大致如此。筆者是用形象邏輯,來代替枯燥的抽象邏輯寫論文。牽涉到的史料,凡熟悉唐史的都知道,也就不一一列舉了。
  李世民謀姐,應(yīng)是確定不移的事實,他西向所招 蜂起之將 除平陽公主下屬外,別無記載。他連平陽公主下屬,都說是自己招撫的,如自己另有招撫會史上無名嗎?有人可能會說,劉弘基兵至六萬也未留下招了那些 蜂起之將 ??蓜⒑牖趺磁c李世民比呢?李世民稱帝要吹噓自己功績,而劉弘基僅是一將。李世民篡位后,李孝常起兵討逆被害。劉弘基以與李孝常交游罪除名。至于太子在蒲州交結(jié)的豪杰,自更不必言了。
  筆者在《唐周之盛真相》中說:唐高祖起兵前,李世民逼高祖在親屬會聚前就行動,目的是讓隋朝把建成、元吉殺了,他好當(dāng)繼承人。有人可能會以為太過份了吧!筆者也不希望把他往那么壞處想。但愿筆者揣測不是事實,算他僅是年輕躁動吧!但他起兵不久,就謀算了親姐姐,難道使人不會不往那個方向想嗎?
  說李世民謀姐,長孫無忌是謀主,也不是毫無理由地冤枉他。此人純是陰謀詭譎之徒。打天下時,他在秦府從未有何功績,李世民卻十分信任。當(dāng)然他不會什么事都不做。歷史上毫無記載當(dāng)是見不得人。不然李世民不會替他掩飾?!短趯嶄洝烦鲎运?,也不會不自我吹噓。如他有可稱之功績,玄武門陰謀前也不會不升官。房、杜被高祖調(diào)任地方官了,并不準(zhǔn)與李世民交往。而長孫無忌,高祖簡直沒把他放在眼里。他以后的陰謀可見拙作《前唐第一權(quán)臣、外戚長孫無忌與第一奸臣褚遂良》。
  劉武周敗后,李仲文檢校并州總管,后因與突厥通謀,欲為南面可汗且贓賄狼籍,征入朝,于武德四年二月伏誅。
  丘師利與丘行恭一直追隨李世民。玄武門陰謀后,丘師利還上演了一幕爭功丑劇,事見《舊唐 房玄齡傳》。丘行恭生性殘忍,最可惡的是貞觀十七年,武德功臣劉蘭成以謀反罪腰轉(zhuǎn),丘行恭吃了他的心肝。李世民對他雖不得不多次譴責(zé),卻信任有加。
  凡本文未及論述的另有論文。
  好了!筆者小說《開國英主唐高祖》雖尚未寫,其中《平陽公主》實際已寫出來了。倒是極好的戲劇材料。讀者如有興趣,可向劇團(tuán)推薦。然而筆者必須是第一編劇、第一導(dǎo)演,對全劇有完全的決定權(quán)。不能容忍別人對我的《平陽公主》胡編亂改,更不能沾上一絲低格調(diào)成份,高尚的內(nèi)容一點不容刪去。執(zhí)行編劇、執(zhí)行導(dǎo)演必須對我負(fù)責(zé)。他們和其他任何人盡可以建議,但只有經(jīng)我同意的好主張才能采納

《(唐朝歷史)唐朝開國女杰平陽公主》添加時間:2025-05-16;更新時間:2025-06-25



    2025-05-16-1036535
投訴與建議
此頁面存在的問題*
違法違規(guī)
知識錯誤
抄襲他人
其他原因
問題描述*
聯(lián)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