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中宗(太戊)子伷 在位75年
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國撫民,頗有振作。 商第9位國王,姓子。湯五世孫,太甲孫。死后追謚為中宗。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為商王太庚之子,商王小甲、雍己之弟。這個太戊繼位時還是個少年,不勤于國政,整天只圖享樂。在他繼位第七年時,王宮的庭院里長了一棵桑樹,長棵桑樹沒什么奇怪,奇怪的是這棵桑樹下又長出了一棵楮樹,七天的時間里就瘋長了,長得很大。這本來是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偶然現(xiàn)象,換現(xiàn)在也不作為怪,人類生的怪物都多更何況植物,可是在商代的時候人還沒有植物學知識,就把它看作是妖魔鬼怪。這個少年國王很怕。他的大臣伊陟(估計是伊尹的后代書上沒有考證)就說:臣聽說妖怪勝不過德,大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缺德之處,所以才會出現(xiàn)妖怪。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會免除禍害。這太戊一聽有道理,果然一改前非,勤于朝政,修德治國。而這種不是正常生長的共生樹木,長到一定時候會自然枯死。太戊以為是自己修德治國以德壓妖的結果,就更相信了。據(jù)古書上記載太戊在位75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長久的。病死,葬于內(nèi)黃(今河南省內(nèi)黃縣南30里處)。太戊勤政修德,治國撫民,頗有振作。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國政。國政大修,各小國又紛紛歸順,商朝中興,故后代尊稱他為中宗。商中宗陵為商代第九代王太戊的陵墓,位于內(nèi)黃縣城西南15公里,商中宗陵是我國古老皇陵之一,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處商王陵。漢代建陵,唐代續(xù)修,宋太祖開寶七年復修,明、清多次修葺增建。商中宗陵坐北面南,占地百畝,圍墻筑高墻,前后分區(qū),規(guī)模宏大,布局奇特。前區(qū)為陵墓區(qū),后區(qū)為祭祀?yún)^(qū),中間甬道為中軸線,直通拜殿,甬道東為太戊陵,西為嬪妃墓,歷代王朝祭祀不絕。陵內(nèi)宋開寶七年(公元947年)所立《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廟碑》高聳雄偉,通高7.2米,寬1.6米,厚0.59米,由翰林梁同翰撰寫,碑有銘有序,雕刻精湛,字跡清晰,筆法變化多端,妙趣橫生,刀工嫻熟,骨刀堅凝,堪稱一絕。商中宗陵是以陵寢陵園、碑碣為特色,極具歷史文化價值和旅游觀光價值的尋根祭祀之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