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至十二月,在明北伐滅元之戰(zhàn)中,與元軍在陜西和甘肅等地進行的作戰(zhàn)。
戰(zhàn)爭背景
明軍攻克山西以后,北方廣大地區(qū)已盡為明朝所控制。惟陜甘方面尚為元軍10余萬人所盤踞:李思齊駐鳳翔,張思道駐鹿臺(今陜西高陵西南)以拱衛(wèi)奉元(今陜西西安),擴廓帖木兒則駐扎于塞外。
明攻取甘陜之戰(zhàn)過程
二月二十六日,征虜大將軍徐達以副將軍常遇春和馮宗異為先遣部隊渡黃河攻取陜西。三月初一日,徐達率大軍自蒲州(今山西永濟西南)渡河,進據(jù)蒲城,逼降元鄜城(今陜西洛川境內(nèi))守將施成,張思道聞訊逃往慶陽(今屬甘肅),明軍不戰(zhàn)而占有鹿臺、奉元。
十二日,常遇春率部進逼鳳翔,李思齊逃往臨洮(今屬甘肅),鳳翔又不戰(zhàn)而克。時參政傅友德亦已攻克鳳州(今陜西鳳縣)。四月二日,徐達集諸將于鳳翔,討論進攻方向。徐達根據(jù)李思齊和張思道的不同兵力、臨洮和慶陽的地理形勢,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決定先攻臨洮而后進取慶陽。其后明軍西向,連克隴州(今陜西隴縣)、秦州(今甘肅天水西)、伏羌(今甘肅甘谷)等地。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十一日,師至鞏昌(今甘肅隴西),兵分兩路,一路由馮宗異率領(lǐng),進取臨洮;一路由都督同知顧時率領(lǐng),進取蘭州。十三日,兩路皆捷,臨洮、蘭州悉入明軍之手,李思齊被迫投降。然后徐達揮師東向進攻慶陽,沿途相繼攻克安定州(今甘肅定西)、會州(今甘肅會寧)、靖寧州(今甘肅靖寧)、隆德、平?jīng)?、涇州(今甘肅涇川)等地,進逼慶陽。十五日,慶陽守將張良臣降而復叛,徐達于二十一日對慶陽實施四面圍攻,展開長達三個月之久的攻城戰(zhàn)。
為解慶陽之圍,擴廓帖木兒于七月底八月初兵分三路反擊明軍:一路攻大同,欲奪回太原;一路攻鳳翔;一路攻原州(今甘肅鎮(zhèn)原)、涇州,給明軍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整個戰(zhàn)局為之一變。明軍被迫暫取守勢,一面分軍扼守各處要點,一面調(diào)集兵力增援慶陽。至八月二十一日,慶陽城中糧餉斷絕,外援無望,其部將開城迎降,張良臣投井自盡。攻克慶陽后,各路元軍亦被擊退,陜甘地區(qū)的故元勢力基本上被消滅。十二月底,明軍又相繼擊潰擴廓帖木兒派往大同、鳳翔和蘭州方面的軍隊,徹底平定陜甘。 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此戰(zhàn)進軍路線,本應自鳳翔兵分兩路,一路向西北進攻慶陽,一路向西進攻臨洮。而徐達卻采取了一路回線的進攻路線,此乃根據(jù)當時的軍事形勢,而創(chuàng)作的一個出敵不意之佳作。
關(guān)鍵詞:戰(zhàn)史風云作文素材,戰(zhàn)史風云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