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本名叫放勛,封地為唐。這是最早出現(xiàn)的“唐”字,經(jīng)清末民初國學大師王國維考證,乃熱湯之意。好湯,必須借助于“熬”的功夫。放勛,其實就是一個最會“熬”的人,他不僅會熬湯,更熬住了被父母拋棄之痛,熬住了獨守異地的寂寞,熬住了兄長奪位的危險。最終,他順利地從放勛熬成了堯帝,成為“五帝”之首。 出生:疑似“一夜情”的結果 按說呢,這堯也是出身名門貴族,他的祖上就是聞名于當時的黃帝。他的爺爺顓頊帝、爸爸帝嚳,一直在當部落聯(lián)盟的頭頭,干得都不錯,把反對派打得落花流水,而且統(tǒng)一了國家的法制和禮制??上У氖前?,堯的出生有點蹊蹺。說的再直白一點,那就是――堯可能是他媽媽一夜情的結果。 堯出生的時候,他的爸爸帝嚳已經(jīng)九十四歲了。懂點醫(y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九十四歲的老爺爺,已經(jīng)是垂暮之年了,怎么可能還老來得子呢?這里邊大有文章。而且,我們還可以從史書上關于堯出世的記載中得出點線索來。當時,帝嚳的三太太,也就是堯的老娘,跑去給帝嚳講故事,說啊,她一個人出門到河邊去,遇上一條赤龍,駕著陰風,把她嚇壞了。被嚇著,事還小,事情大就大在,這三太太被赤龍一嚇,就嚇出了身孕。 如果把這故事講給現(xiàn)代人聽,怎么都覺得堯他娘給他爹講的這個故事,有點編瞎話的嫌疑。這個赤龍也太厲害了,一陣陰風就把堯他娘給弄懷孕了。 至于堯是否是他娘一夜情的結果,至今沒有歷史新知網(wǎng)考證,權當作者的一個猜測好了。這堯在娘肚子里整整待了十四個月才降臨人世,著實有點不同凡響。雖然小堯長得眉分八彩,大下巴、尖腦殼,人見人愛,可他娘把這個大胖小子抱著送給帝嚳看的時候,帝嚳滿臉地不高興。他沒有一點表示,只是送了個名字,叫“放勛”(“堯”是這個小子當了部落盟主的時候的名字,原來一直叫“放勛”。為了看官熟悉,下文就一直稱呼“放勛”為“堯”)。 帝嚳之所以能繼承黃帝傳下來的衣缽,把部落聯(lián)盟弄得井井有條,絕對不是笨蛋。所以嘛,他知道自己有“戴綠帽子”的可能,自然不大喜歡小堯。但是,這帝嚳還是個厚道人,除了送給小堯一個名字外,還給他劃了塊封地,讓堯就住在那里,別回來,眼不見心不煩嘛。 而后,小小的堯就在“唐”地生活著。這“唐”地也不是很遠,就在帝嚳的辦公地點――河南濮陽北邊三百公里外。但是,不管怎樣,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三百公里外的地方,不是有難言的苦衷,沒有一個父親愿意這么做的。 “唐”乃熱湯之意思。堯,就在這個地方熬著他圖霸天下的“湯”呢。 奪位:“熬”得了破宮殿 后世用“黃袍加身”一詞來形容獲得權位之容易。其實,早在四千多年前的中原大地上,就上演了這一幕了,只不過主角不是趙匡胤,而是堯。甚至可以說,堯獲得權位比趙匡胤還要容易。 在“唐”地,孤單寂寞時時襲擊著年輕的堯。獨坐茅草屋里,看著滿天的星星,堯苦苦地思考著,父親為什么就那么不喜歡自己呢?此時他心里的滋味該是多么難受啊。但這還不是最讓堯傷心的,最讓堯傷心的是,破舊的茅草房子既不能擋風雨,又不能防范野獸的攻擊。假如遇到野獸的話,除了燃火嚇唬,就再也沒有別的辦法對付了。那時候的中原大地,可和現(xiàn)在不一樣。那時候,人和野獸是真正地“和諧”相處的。野獸時不時就抓幾個人,解決一下食物匱乏的問題;人呢,也會獵點野獸,吃它們的肉解解饞,用它們的皮毛做衣服,用它們的骨頭做項鏈首飾什么的。當然,人很難圍獵得了大野獸,因為那時連銅器都沒有,除了石斧,就是石刀,狩獵的時候,人們甚至用石頭砸。不可否認的是,那時,弓箭已被發(fā)明出來了,至于是否大規(guī)模推廣使用,就不得而知了。后文將為大家介紹堯怎樣利用后羿將異己分子射死的故事。 拿著石斧子,抓點野獸充饑,弄點毛皮穿衣服,幼小的堯就這樣生活著…… 堯沒有上過學,估計那時還沒有學校。但是,堯懂得熬的道理。既然父親不待見他,他就不能依靠父親,只能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的磨練,使得堯學會了生存之道,更懂得了政治的藝術。事實上,正是沒有父親在身邊時時刻刻管教著,他的政治才華發(fā)揮得更加充分??刹?,他的聲望與日俱增,甚至超過了他的哥哥“摯”,很多人都跑到堯的辦公地點去看他呢。 在堯的心中,他將自己的前途比作一鍋湯,父親在世的時候,堯在用文火慢慢地熬。父親可以怠慢他,他可不能表現(xiàn)出對他父親的一絲厭惡。但是,當他的父親去世后,他就可以用武火熬湯了。 帝嚳在堯出生的時候,就已經(jīng)九十四歲了。堯長大一歲,帝嚳就年邁一歲。在堯十幾歲的時候,業(yè)已一百多歲的帝嚳不得不離開人世了。此處還是用“去世”二字比較好,畢竟那個時代,周公還沒出生呢,繁雜禮教也沒有制定出來。一個部落盟主死了,是不需要避諱的。 帝嚳在去世之前,做了一個選擇,那就是他的位子留給誰的問題。注意,禪讓只出現(xiàn)在堯舜禹時期,帝嚳可沒準備把自己的位子傳給別人,他是要留給自己的兒子的。事實上,帝嚳的位子也是從叔叔顓頊那里獲得的。而他叔叔顓頊也是從黃帝那里獲得位子的,只因為自己沒兒子,才把位子給了自己的侄子。相比較于外人,自己的侄子還是親一點的。 堯有一個哥哥,也就是帝嚳的長子,名字叫“摯”。這“摯”人比較軟弱,根本沒辦法鎮(zhèn)得住那些部眾們。知子莫如父,關于這一點,帝嚳不會不知道??伤诳紤]部落盟主人選的時候,卻拋棄 “仁義如天、智慧如神”的兒子堯而考慮軟弱的“摯”,足讓人感到不解。 在遠古時代,盟主的權利還是有限的。當年,帝嚳從顓頊手里接過位子,顓頊從黃帝手里接過位子,都因為不太服眾,從而引起了一些部落的反對。譬如,顓頊掌權的時候,共工氏的后裔就蜂擁而來,爭奪華夏盟主,硬是讓顓頊給打敗了,氣得共工撞斷了不周山。 此時的帝嚳選擇軟弱的兒子“摯”擔任盟主,是有風險的。如果帝嚳作決定的時候,尚沒有老糊涂,只能說明,他還在心里對堯有點懷疑。畢竟,兒子是否自己的親生骨肉,男人還是能夠看出一點的。于是,在臨死前,帝嚳把象征盟主的玉斧交給了長子“摯”。 “熬”湯用完了文火,就得用武火了。面對著盟主的位置,堯該怎樣燒這把“武火”呢?直接去奪過來?這是莽夫的行為,聰明的堯可不這么做。畢竟,老爸把位子讓給了哥哥“摯”,自己一下去搶過來,就有點大逆不道了。另外,堯也沒有積蓄那么大的實力,他可不敢擅自更改老爸臨終前的決定,以犯眾怒。所以,堯沒有選擇用猛烈的大火燒湯,他還是繼續(xù)慢慢地“熬”。他要熬一鍋鮮美的湯。且看堯是用了何種辦法“熬”湯?堯的辦法很簡單,既然哥哥當部落盟主,那就讓他當好了。雖然父親去世了,但他還呆在封地唐,不回父親的居處河南濮陽。畢竟,唐地才是堯經(jīng)營多年的小世界。在那里,他不斷地結交哥哥部落的豪杰,慢慢地籠絡他們。 各位看官知道了堯的策略了吧。他哥哥雖然拿著父親給的玉斧,住在父親的茅草宮殿里辦公,可是那些手下員工卻被堯悄悄地給“獵頭”過來了。即使堯沒有將那些員工“獵”過來,也被堯灌了“迷魂湯”,使得那些員工都不聽話了。結果,“摯”發(fā)現(xiàn),自己雖然當了CEO,可公司的運轉不靈。軟弱的“摯”每天忙得灰頭土臉,華夏部落卻四方擾亂,政事微弱,這讓他很是難受。 坐在茅草宮殿里,“摯”思來想去:自己忙的什么勁啊,這部落聯(lián)盟沒有什么油水,住的不是很好,不但沒有什么好玩的,而且還超級累人,再加上那個弟弟堯還不時地搗亂,干脆,撂攤子,不干了!自己一個人種幾畝寡田,日子過得更悠哉。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于是,“摯”作出了一個英明的決定――他親自去了趟唐地,并且是帶著象征部落盟主的玉斧去的。在堯的茅草房里,“摯”喝了口用陶罐裝著的肉湯,對堯說:“我看你相貌堂堂,而且有魄力,又有能力,好兄弟呀,我不想當這個部落盟主了,干脆你來干,畢竟我們是一家人嘛?!庇谑恰皳础卑涯莻€玉斧遞給了堯,而且告訴堯,河南濮陽的辦公室給你騰出來了,你明天就去上班吧! 堯高興極了,他立即接過了玉斧,生怕“摯”反悔了。就這樣,他夢寐以求的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權位被哥哥拱手送來了。至此,他的那鍋“湯”算是熬好了,而且味道的確美極了。 把這一幕和趙匡胤的黃袍加身比比,絲毫不遜色吧。趙匡胤只是手下人給他加的黃袍,北周的皇帝還是沒有答應他做天子的。可堯不同啊,他熬呀,熬呀,終于熬到了掌權者親自登門請他去做盟主。不難想象,堯經(jīng)營唐地的時候,引得無數(shù)人前來拜訪,一定有很多人對他說:“干脆你當盟主,別聽‘摯’的,我們都擁護你?!笨蓤虿患痹?,他繼續(xù)熬,因為他知道,他的“湯”還沒有熬好。果然,他的哥哥親自來送盟主之位了。 雖然接過了哥哥送來的玉斧,但堯卻并沒有去父親在河南濮陽的辦公地點上班。誰知道住在那里的親近父親和“摯”的那幫人會不會跟他玩“陰”的呢?而且,濮陽也是堯的傷心地,他在那里一出世,就被趕到了唐地。 堯選來選去,選中了山東定陶的一塊地方。于是他讓手下人蓋了兩間茅草房子,拿著父親的玉斧子,就開始辦公了。兩間茅草房子,擱現(xiàn)在,就連一個最貧困村的村委會辦公水平還不如,可那時,卻是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宮殿呢。為了獲得這兩間宮殿的主導權,堯硬是熬了二十年。 伐異:讓對手們互相消耗 做上了盟主之位后,堯要做的應該是兩件事,第一件就是排除異己,讓自己的位子更牢固;第二件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其實也是穩(wěn)固自己位子的方式。無一例外,古今中外的奪權者都會做這兩件事。且看堯是如何做這兩件事的。 堯坐在兩間茅草辦公室里,分析了自己的敵人,他們是原來和他的祖上黃帝打仗打敗了的蚩尤的后裔。這些人聚集在山東,包括、鑿齒、九嬰、大風、封、修蛇、十日這么幾支,個個都在蠢蠢欲動。而最有實力的后羿,這個中國歷史新知網(wǎng)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開始進入了堯的視野。他當時就是一個強大部落的頭頭,而且本人掌握了當時先進的軍事技術――射箭。換句話說,后羿本人就是堯的一個潛在威脅,只是他比較聽話而已。于是堯大手一揮,讓后羿去打擊敵人,互相消耗吧。 后羿可謂特種兵的先驅,他一個人單槍匹馬,游走于敵人之間,用弓箭把那些敵人一個個給消滅了。他射死十日這個部落故事,后來葉綠殺貓慎入還被人傳來傳去,變成了后羿射下九個太陽的傳說了。其實,十日,只是一個部落的名號而已,和天上的太陽,不是一碼事。 有才能的人對于當權者來說,也是很危險的。重用人才的最好辦法是,讓聽話的人去討伐另外一個不聽話的人。其結果是,無論誰贏,雙方都會消耗實力;而無論誰輸,雙方又都會遭受重創(chuàng),而當權者本人一下子就少了兩種威脅。這可真是一舉兩得的買賣。 堯除去異己之后,就趕緊發(fā)展生產(chǎn)。那可是以德服人,比較講究民主自由的時代。你堯雖然是頭頭,可沒老百姓擁戴,位子也是岌岌可危的。他派羲先生、和先生到最北邊的大海和最南邊的地方用木桿量太陽。他把這木桿影子最短的那一天定為夏至,最長的那一天定為冬至。這不,先推后算,一年四季就給算出來了。 羲先生、和先生還觀察日月星辰的起落,根據(jù)烏、火、虛、昴四顆恒星在黃昏中的位置,頒布了一套傳說中的歷法。老百姓不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了,知道了啥時播種,啥時收獲,也知道了這度過的年數(shù)越多,人就會變老的,也就離死神不遠了。 可不,在歷法的指導下,華夏民族一片欣欣向榮。此時,堯本人也老了,衰老的堯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讓誰接手他創(chuàng)下的一片基業(yè)呢? 終結:一個老頭引發(fā)的思考 話說這堯見天下太平,內(nèi)心高興,覺得有必要去四處視察視察。這天,他就來到了一個村莊。他本以為,那些老人一定會對他感恩戴德的,像他的手下吹捧他那樣:偉大啊!意思是說,我們這些百姓們欣欣向榮,活得有滋有味――堯帝之德流及四方啊?!?不料,一個老人說出了這樣一段流傳千世的話,他說:“我們?nèi)粘龆?,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堯帝有何幫助于我哉?堯帝是誰?我不知道堯是誰,他給過我什么好處?” 這也難怪,當時沒報紙,更沒有電視,誰知道有堯這么一個人物呢?可堯不干了,他氣急敗壞地跑回了自己的宮殿,一直在生悶氣。哦,忘了說了,當時的建筑科學發(fā)展得比較快,堯的茅草宮殿估計也換樣子了。 就在堯生悶氣的時候,突然一個消息傳來了,仿佛晴天霹靂,那就是天下發(fā)大水了。這可是個十足的壞消息,但精明的堯還是迅速地解決了,他又讓異己――大禹的爸爸鯀去治水了。結果,水將大地淹沒了,莊稼毀了,房子倒了。 這時,堯就想了,自己一把年紀了,得趕快把接班人計劃提上議事日程,可不能讓外人搶奪了這部落盟主的頭把交椅。只可惜那不爭氣的兒子丹朱啊……堯的腦子在迅速地轉著,他覺得有必要在自己尚且有影響力的情況下,把自己的兒子欽定為接班人。 于是堯召集了部落里“十二牧”,也就是德高望重的人開會,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確定部落盟主的人選問題。 在堯的宮殿里,這些“大佬”們酒足飯飽之后,開始了第一輪討論。大家七嘴八舌,紛紛說出心中的人選。 兜說:“管水利的共工不錯?!贝巳嗽鯐诲e?當時天下正發(fā)大水,淹沒農(nóng)田村莊,這不證明他的措施不利嘛。堯對共工是了解的,他搖了搖頭,說:“共工能說會道,表面恭謹,心里另是一套。用這號人,我不放心?!边@就徹底將共工給排出了候選人名單。 一個叫放齊的人清了清嗓子,發(fā)言說:"堯啊,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位子正合適?!?堯摸了摸胡須,嚴肅地說:"不行,這小子品德不好,專愛跟人吵架?!边€是沒有同意。 最后,大家實在沒有好的人選了。于是,堯對那些人說,會后,大家到處尋找,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接班人。 在第二次聚會上,大家總算達到了一致意見。 這些德高望重的“十二牧”不說別人,就說舜,說這個人很厲害,大家一致推薦他當“老大”。 堯對舜也有耳聞,表示同意。他說:“哦,我也聽說這個人挺好。我再去詳細地了解了解舜吧?” 話說這個舜,又是什么樣的人呢?他做了哪些功績,竟然能得到這些“大佬”們的一致推崇呢?且看下章分解。 蘇州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蘇州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關鍵詞:歷史人物作文素材,歷史人物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