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歷史)揭秘:中國歷史上有名的10位“垂簾聽政”...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提起垂簾聽政,大多數(shù)人會立刻想到慈禧太后,沒錯,她把持朝政長達四十七年,是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時間最長的人。但是,垂簾聽政從何而來的呢?“垂簾聽政”的制度,在我國歷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舊戰(zhàn)國時期。
垂簾是指太后或皇后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是指治理,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今天列舉10位歷代影響中國歷史進程“垂簾聽政”的人物。
1、秦國宣太后
中國最早垂簾聽政的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昭王的母親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歲的秦昭王繼位,其母宣太后以兒子年幼為名,開始了長達41年的攝政生涯,并由此揭開了后宮參政的先河。
宣太后在這40多年中,始終是秦國實際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形成了秦國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華陽、涇陽,不聞其有王”的局面。昭王無法容忍母后長期臨朝專權(quán)。最后,他聽從范雎建議,收回全部大權(quán),逐“四貴”于關外,改任范雎為相,這才徹底地結(jié)束了宣太后長期左右秦國朝政的局面。
2、趙國趙太后
第 二位垂簾聽政的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趙太后。公元前266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年紀太輕,故由太后執(zhí)政。趙太后即赫赫有名 的趙威后,她在回答齊國的使者是曾經(jīng)說下了“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是個能力極強的老太太,我們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名篇《觸龍說趙太 后》,就是說她的故事。
3、西漢呂后
呂雉,從小就美麗聰慧,以果斷和狠毒著稱。漢初,劉邦寵信戚姬,有廢掉呂后另立新后的想法,呂后為了保住其皇后寶座,將皇后寶璽掌握手中,想了種種計策。呂后設計將韓信騙到宮中,命人用布將其兜起來,用竹簽刺殺了韓信,從此呂后的地位更加不可動搖。
呂后前后掌權(quán)十六年,據(jù)悉,她掌權(quán)時,位于今天的廣州地區(qū)有一個南越國,非常興盛,為了制約南越的發(fā)展,呂后頒布命令禁止賣鐵器和馬牛給南越,借以對南越國實行經(jīng)濟封鎖。呂后當時用來發(fā)布命令的,就是這塊皇后之璽。
關鍵詞:秦朝歷史作文素材,秦朝歷史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