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簡介
來源:內部資料
糾錯
主要作品:《權書》《衡論》《嘉祐集》
主要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蘇之一
職位:官吏
蘇洵人物生平
青年游蕩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蘇洵少時不好讀,由于父親健在,沒有養(yǎng)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時代有點像李白和杜甫的任俠與壯游,走了不少地方。
北宋祥符九年(1016年),約于此年蘇洵開始讀書,學習斷句、作詩文但沒有學會就放棄了讀書。
北宋天圣六年(1027年),蘇洵與眉山大理寺丞程文應的女兒程氏結婚,程氏時年18歲。
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蘇洵尚未發(fā)奮讀書,終日嬉游,不知有生死之悲。程夫人生長女但未滿一歲夭亡。
?。v史http://lishixinzhi.com)
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蘇洵仍未發(fā)奮讀書,其父“縱而不問”。
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蘇洵游成都,于重九日至玉局觀見青城山張仙師畫像,用身佩玉環(huán)換回安置于家中,每日旦起焚香禱告祈求得子,是年冬生長子景先。
發(fā)憤讀書
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蘇洵母親史氏病故,葬于眉山縣修文鄉(xiāng)安道里蘇氏祖墳。蘇洵第一次上歐陽內翰書說:“洵少年不學,生二十五歲始知讀書,從士君子游。”時間實已太晚,何況一開頭的時候,態(tài)度又不很認真,仗著聰明,看看與他同輩的人,都不見得比自己高明,以為讀書沒有什么難。但是到第一次應鄉(xiāng)試舉人,他卻不幸落第。這次失敗,使他痛自檢討,再搬出幾百篇自己的舊作細讀,不禁喟然嘆道:“吾今之學,乃猶未之學也!”憤然將這批舊稿,一把火燒個干凈,決心取出《論語》、《孟子》、韓愈文來從頭再讀,繼續(xù)窮究詩書經傳諸子百家之書,貫穿古今。每日端坐在書齋里,苦讀不休者達六、七年,并發(fā)誓讀書未成熟前,不寫任何文章。此時,蘇洵已二十七歲。所以歐陽修作墓志銘,張方平作墓表,史本傳皆言:“年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
生兒育女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老泉自序二十五歲,始知讀書。程夫人生次女。
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蘇洵發(fā)奮讀書,立下壯志。程夫人生幼女,因排行第八古稱“八娘”
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在家繼續(xù)發(fā)奮讀書。程夫人生次子蘇軾。兄長澹居家中,仲兄蘇渙為開封士曹官有兩子兩女。
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蘇洵去京師禮部考取進士,未被錄取。長兄澹病逝于家。
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蘇洵次年又舉茂才異等不中,返回家中,繼續(xù)閉門苦讀。長子景先年僅八歲而亡。
增廣見聞
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蘇洵居家竭力苦讀,考究古今治亂得失。程夫人生幼子蘇轍。是年蘇洵到閬州(現(xiàn)在的四川閬中縣)去探望在那兒做官的哥哥蘇渙,看到哥哥治理地方成績很好,頗受感動,不久東下出夔州巫峽,順流而到荊州(現(xiàn)在的湖北襄陽縣)一帶,游學各地,結交有學問的師友,增加不少見聞和人生經驗。
北宋寶元三年(1040年),蘇洵經過五六年的刻苦研讀學問已成,仲兄蘇渙從開封士曹移任閬州通判。
教子讀書
北宋慶歷二年(1042年),蘇洵在家讀書考究古今治亂得失,并教授蘇軾讀書。是年蘇洵次妹病亡。
北宋慶歷三年(1043年),蘇洵送蘇軾入天慶觀北極院小學讀書,以道士張易簡為師。
北宋慶歷五年(1045年),蘇洵居家讀書,教授蘇軾。是年離家出外游學,自眉州出發(fā)到嘉州,游峨眉山,然后順流而下從夔州巫峽下荊諸,準備前往京師。程夫人在家教授蘇軾范滂專。
北宋慶歷七年到至和二年(1047年到1055年),蘇洵繼續(xù)居家讀書,考究古今治亂得失同時教授蘇軾和蘇轍讀書,年間蘇洵的幼女八娘在舅父(公公)家遭受虐待,蘇軾的表兄也就是八娘的丈夫助虐,憂憤而死,蘇洵蘇軾蘇轍與程浚及程之才斷絕來往。蘇洵也多次遠游,和成都官員張平交好,張平曾向歐陽修舉薦蘇洵,未果。
三蘇游京
北宋嘉祐初年(1056年),蘇洵帶二子進京應試,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衡論》、《權書》、《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劉向、賈誼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蘇洵。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蘇洵,蘇洵文名因而大盛。在京期間,認識了保聰禪師,“予在京師,彭州僧保聰來求識予甚勤,及至蜀,聞其自京師歸,布衣蔬食以為其徒先,凡若啊年,而所居圓覺院大治?!?br> 關鍵詞:歷史人物作文素材,歷史人物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