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jié)說到伯益和他的部族因為“調(diào)訓鳥獸”有功,因此獲得了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舜“嬴”姓的賞賜。其實,除了受賜得姓之外,伯益的部族還被封之于“秦”。所謂封之于“秦”,就是在“秦”那個地方,劃給伯益部族一塊地方,讓他們在那里 安居樂業(yè),生息繁衍。
不過,有的史書上只是籠統(tǒng)地記載著帝舜封土給伯益,有的史書上記載著帝舜封給伯益的土地為70里,但都沒有載明,“秦”這塊封地的地望到底在什么地方。以致幾千年來,史學家們對于伯益受封的“秦”地到底在什么地方,聚訟不已。
那么,嬴姓秦人最初的受封之地“秦”的地望到底在哪里呢?
根據(jù)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楊東晨先生的考證,伯益受封的“秦”地地望,應(yīng)該在今河南范縣東南故范縣城一帶,古屬山東省。近年來山東省泰山學院青年學者 周郢先生也著有長文《泰萊秦史探蹤》考證,認為伯益之“嬴秦”在山東的聚族之地更可指實為泰萊一帶。他認為伯益受“賜姓”雖僅屬傳說,但是秦人姓“嬴”, 被封于“秦”這個地方則是真實可信的。 蘇州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蘇州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周郢(yǐn)先生的依據(jù)是,雖然古代的史家沒有明確記載嬴秦部族的受封之地在什么地方,但 遍考古籍,先秦這一時期,用“嬴”這個字作為地名的,只有一個“嬴邑”。這個“嬴邑”的地望,在現(xiàn)在的萊蕪城西北40里的城子縣村。依據(jù)三代之世,古代的 部族有的以地名作為氏族的名稱,有的以封國的國名作為氏族名稱的習慣成例,所以“嬴邑”之名一定與嬴族有關(guān)。此外,何光岳、蘇廷光先生也都推考其邑為伯益 部族受封的所在地。
根據(jù)周郢先生考釋,嬴族之國號“秦”,也與泰山附近地域有關(guān)?!扒亍敝Q號遠出非子之前,商代甲骨卜辭中已多有 “秦”之記錄?!扒亍庇诜飧拭C秦地之前,應(yīng)有更早的故基。 民國學者衛(wèi)聚賢先生也認為,山東的“秦亭”,實際上就是“嬴秦”最早的地望;李江浙先生在其所撰 的《秦人起源范縣說》中,更是力主此說,認為“秦亭”在泰山以南的古東原中(今屬河南省范縣), 唐代詩人高適《東平旅游》一詩中有:“汶上春帆渡,秦亭晚 日愁”,即是對這一遺跡的憑吊吟詠。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嬴”、“秦”兩處古地名的遺存說明了什么呢?
它說明如今的泰萊一帶,就是 嬴秦氏族的發(fā)祥地,“泰山”是“嬴秦人的故鄉(xiāng)”,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東巡至海,封禪泰山,大概也有祭告遠祖、以求佑護之意。事實上,大約在殷商之時,嬴 秦部族的一支為商人“保西垂”(今陜西省渭水中游為商之西界),由此開始了部族西遷的漫長行旅。等到殷商覆亡之后,忠于殷商王朝的山東秦族淪為頑民,被周 王朝的東征大軍擊潰,其中一部分被驅(qū)逐到黃、淮流域一帶,而另一部分則被遷往西方。被遷往西方的一支與戍守西陲的舊嬴族會合,形成當時最大的一支嬴姓部 族,成為日后秦國的前身。
需要說明的是,嬴秦氏族雖然在商周之際大部向西遷移,但故里仍有族人繁衍傳宗,綿延不絕?!稘h書·儒林傳》 載,西漢時有個經(jīng)學家就叫做嬴公,在漢昭帝時擔任過諫大夫,專門研究《公羊春秋》。這位嬴公,便為“東平人”。這表明直至西漢,在嬴秦故地,仍然有嬴氏的 直系子孫。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秦嬴”與趙城大駱、非子族居于西垂(泛指今甘肅省天水及隴南地區(qū),具體指今禮縣與西和縣),與淪亡于那里的嬴姓胥軒余民 一起為周王朝戍守邊疆。甘谷縣毛家坪西周秦墓出土文物說明,這一時期的秦人部族當時過著半耕半牧的生活。秦人的首領(lǐng)非子因為善于養(yǎng)馬而聲名遠播,被周孝王 召于“渭之會”(今陜西省寶雞縣千河鄉(xiāng)魏家營村)主持養(yǎng)馬、馴馬業(yè),立下功勞,被封于秦,成為附庸小國,恢復嬴姓。這個漫長、曲折的歷史過程十分復雜。 待后我們再一一詳細講述。
關(guān)鍵詞:秦朝歷史作文素材,秦朝歷史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