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皇太極的正宮皇后孝端文皇后簡介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幼女:皇八女固倫端貞長公主
父親:和碩福親王莽古思
(歷史http://lishixinzhi.com)
母親:和碩福妃
陵寢:清昭陵(今遼寧省沈陽市北陵)
孝端文皇后人物生平
《孝莊秘史》鄔倩倩哲哲生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十六歲的哲哲遠嫁二十二歲的皇太極為妻。一迎娶之際,皇太極率領(lǐng)部下從赫圖阿拉城(今新賓縣老城)出發(fā),北行三百余里到達輝發(fā)部(今吉林省輝南縣境)扈爾奇山城,在此殺牛宰羊舉行隆重的迎親儀式和結(jié)婚儀式。
天命十年(1625年),她十三歲的侄女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封哲哲為“大福晉”。所謂大福晉是主持親王家政的主婦,管理后宮一切事務(wù),包括對其它側(cè)福晉及庶福晉(即妾)的管束。哲哲所以受到如此重視,獲得大福晉的尊貴地位,主要還是她出身于蒙古大領(lǐng)主世家,是清朝初期的聯(lián)姻制度的核心。清初婚姻制度非常重視門第高低。天聰初年(1627年),哲哲之母蒙古科爾沁大妃多次從科爾沁來到盛京,皇太極均以大禮相待。
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廢除“四大貝勒并座”舊制,開始“南面獨坐”。為正名份,開始冊封后宮福晉,哲哲成為后金國君福晉,稱中宮大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汗”號為皇帝,按古代制度要分封后妃,大福晉哲哲被封為中宮皇后,又稱國君福晉,居中宮清寧宮,成為主持宮圍,贊襄朝政的國母皇后。在冊封大典上,皇太極授給她象征地位等級的《冊文》、“金印”,以及儀仗鑾駕等物。
崇德二年(1637年),科爾沁大妃來朝設(shè)宴,不久后皇太極對科爾沁家族進行封贈,追封科爾沁貝勒莽古思為和碩福親王,封科爾沁大妃為和碩福妃?;侍珮O派內(nèi)院大學(xué)士范文程等人前往科爾沁,賜《誥命》和銀印以及其它賞賜,并為和碩福王立碑。
皇太極統(tǒng)治的17年間,孝端文皇后主持內(nèi)宮事務(wù),很使皇太極滿意。每遇蒙古諸部遠道來京朝賀,或送女來嫁,或尚公主,均由孝端文皇后率眾妃舉行盛大宴會,親自迎送。由于孝端文皇后的崇高地位,其親族亦受禮遇。她的母親科爾沁太妃屢次來朝,皇太極均以盛大禮節(jié)迎送,宴賞優(yōu)厚。
孝端文皇后無子,生有三女。福臨(即順治皇帝)繼位后,尊其為母后皇太后,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哲哲逝世,年五十一歲。順治七年(1650年)二月,將其梓棺運至沈陽,與皇太極合葬于昭陵,即今沈陽北陵。順治皇帝為孝端文皇后撰了祭文。雍正、乾隆累累加謚,全謚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xié)圣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人物評價
后金天命、天聰年間,在滿蒙聯(lián)姻的鼓樂奏鳴聲中,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莽古斯的女兒哲哲,莽古斯之子宰桑的女兒布木布泰和海蘭珠,先后步入清宮,都嫁給了后金大汗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成為姑侄三人同事一夫。這種不計輩分的婚姻,在當時的滿蒙禮俗中是完全正常的。其中的布木布泰,即為后來追封為孝莊文皇后,她不但在清朝正史上多有記載,而且竟在辭世三百余年之后,仍不時地在現(xiàn)代銀屏上“瀟灑走一回”,成為清宮題材影視劇熱炒的“明星”。另一位海蘭珠,后來被封為關(guān)睢宮宸妃,這位寵冠五宮的女人和皇太極的愛情佳話,不乏當代文學(xué)和影視作品的記述。唯有哲哲卻相形見絀,今日不見她兩位侄女的這般輝煌。但在細讀清代檔案和歷史文獻后,感到還是應(yīng)該為這位科爾沁女子說上幾句。
《美人無淚》蔡少芬
明朝末年,崛起于長白山麓的建州女真健兒,在其杰出首領(lǐng)努爾哈赤率領(lǐng)下,揮舞著寒光閃爍的金戈,催動著奮蹄奔騰的戰(zhàn)馬,在統(tǒng)一女真各部、建國后金的同時,踏上了綏服蒙古、問鼎中原的征途。努爾哈赤倚仗軍旅鐵騎的威懾,對漠南蒙古科爾沁等部落和親嫁娶,以建立和鞏固政治聯(lián)盟,為擊敗主要敵手明王朝,創(chuàng)造先決條件。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年方十六歲的哲哲,辭別了生養(yǎng)她的父母,離開了哺育她的科爾沁草原,走上了出嫁皇太極的路途。努爾哈赤特命皇太極率眾前往輝發(fā)扈爾奇山城,迎接科爾沁部送親的隊伍,并大設(shè)宴席,舉辦了隆重的婚禮。這樁婚事,使哲哲的父親莽古斯與努爾哈赤結(jié)成了親家。有趣的是,這對親家原來曾是一對冤家,經(jīng)歷過一段“不打不成交”的過程。
關(guān)鍵詞:歷史人物作文素材,歷史人物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x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