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道德經(jīng)》全文及解讀《老子》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道德經(jīng)》或稱《老子》或稱《五千言》,后尊稱《道德真經(jīng)》,相傳是老子避禍出函谷關時,應當?shù)乜偙仓?,留下的五千言文字?!兜赖陆?jīng)》、《易經(jīng)》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經(jīng)》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它玄奧精深、義理博大,堪稱哲理第一書。它以道法自然為核心,闡述了如何讓人們的個人修身達到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等境界,如何讓人們的處世達到以柔克剛、不求而得、天人合一等等境界,如何讓君主的治國達到為無為而治、德善德信而令百姓莫之令而自均等等境界,以至于如何用兵、如何讓天地萬物各展本性、并行不悖、即長且久等等境界。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謚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 。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號稱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其道教尊稱名稱為“太上老君”,亦被尊稱為“混元皇帝”,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另一說法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被尊為道祖。
《老子》作為一本道家的哲理書,卻具上社小區(qū)網(wǎng)有非常高的文學性,對后世文學的影響不小。它主要闡述自然無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對立轉(zhuǎn)化的樸素辯證觀點。在形式上,此書是語錄體韻文,語言精練,多排比對偶之句。修辭凝練,音節(jié)鏗鏘,理雖玄遠,文實多姿。其修辭比況,多為后世文士所取法。
關鍵詞:文史百科作文素材,文史百科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