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太子前,先賜死其生母。這種殘忍的傳位方式,史學(xué)界稱之為 立子殺母 或者 子貴母死 。開此先河的,是漢武帝;形成制度的,卻是拓跋氏。漢武帝 立子殺母 ,在西漢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 子貴母死 ,卻在北魏沿襲成勢。
翻開《魏書皇后傳》,關(guān)于 子貴母死 的記載,讓人觸目驚心: 道武宣穆皇后劉氏,后生明元 后以舊法薨;明元密皇后杜氏, 生太武 泰常五年薨; 太武敬哀皇后賀氏, 生景穆,神元年薨;景穆恭皇后郁久閭氏, 生文成皇帝而薨;文成元皇后李氏,生獻文, 依故事 薨;獻文思皇后李氏, 生孝文帝,皇興三年薨;孝文貞皇后林氏,生皇子恂 后依舊制薨;孝文文昭皇后高氏,后生宣武 暴薨 。
這份死亡名單中,有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文成元皇后李氏,可以稱 依故事 死;孝文貞皇后林氏,可以稱 依舊制 死;而排在最前面的劉氏,為什么也稱 以舊法 死?帶著這份疑惑,筆者仔細翻閱了《魏書序記》,既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 故事 的明確記載,也沒有找到此類 舊法 的殺人事件。這就說明,北魏 子貴母死 制度的制定者,就是開國皇帝拓跋;而拓跋嗣的生母劉氏,無疑是這種皇位傳承方式的第一個犧牲品。那么,北魏 子貴母死 制度是怎么產(chǎn)生的?拓跋為什么要制定這種殘忍的制度呢? 易優(yōu)作文投稿、作文評價系統(tǒng),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普遍認為,拓跋是在學(xué)習(xí)漢武帝,其實不然。眾所周知, 主少母壯 和 女主顓恣亂國家 ,是漢武帝 立子殺母 的主要原因。其中,前者是基礎(chǔ),后者是病癥。當時,劉弗陵只有七歲,尚在沖齡;其生母二十六歲,青春年少;漢武帝六十九歲,風(fēng)燭殘年。漢武帝自知時日不多,賜死鉤戈夫人正是為了防止其成為呂后第二。相比之下,北魏劉氏死時,拓跋三十九歲,正值壯年;拓跋嗣十六歲,血氣方剛,且北方游牧民族男子成熟較早,拓跋十六歲時就已經(jīng)建國創(chuàng)業(yè)。再者,拓跋之死純屬意外,如果不是非正常死亡,他完全能夠再活個十年八年,拓跋嗣也會變得更加成熟穩(wěn)重??梢?, 子貴母死 決不是對 立子殺母 的簡單模仿。筆者認為,北魏 子貴母死 制度的產(chǎn)生,幕后另有重大隱情。
在線作文批改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北魏建國前,拓跋鮮卑還處在氏族公社解體時期?!段簳蛴洝钒褘D人比作 天女 ,以及 詰汾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 的諺語,說明父系氏族社會時,婦女地位還相當高;而 昭成 議不決。后聞之 乃止 和 平文崩,后攝國事,時人謂之女國。后性猛妒忌,平文之崩,后所為也 ,則反映了當時的婦女既干預(yù)朝政,也專權(quán)弄權(quán)。再者,作為東胡的一支,鮮卑人的血管里,難免攜帶著 先母而后父 和 怒則殺其父兄而終不害母 的基因。北魏要成為專制帝國,實現(xiàn) 父子家天下 ,就必須要對阻礙封建化進程的落后習(xí)俗,尤其是對根深蒂固的 母權(quán)制 進行血腥變革。筆者認為,拓跋通過賜死劉氏,使拓跋嗣擺脫母權(quán)干擾,成為獨裁皇帝,是形成 子貴母死 制度的根本原因。
除了歷史遺留問題,現(xiàn)實情形也讓拓跋感到憂心。拓跋部能夠復(fù)國,北魏能由弱變強,除了母族賀蘭部的鼎立相助,還得益于妻族獨孤部的大力扶持。然而,隨著敵對政權(quán)一個個的被征服,隨著北魏國勢的日漸強盛,對中原歷史頗有研究的拓跋,敏銳地嗅到了外戚勢力對北魏的潛在威脅。拓跋是政治家,是開國皇帝,而且受過滅國之苦,為了保住這份失而復(fù)得的基業(yè),他必須要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拓跋嗣一旦繼承皇位,其生母劉氏,這個來自獨孤部的皇太后,就可能成為獨孤部外戚染指北魏皇權(quán)的橋梁紐帶,那么,王莽篡漢的歷史悲劇就會在北魏再度上演。筆者認為,拓跋通過賜死劉氏,達到離散外戚部落、杜絕外戚介入、防止皇權(quán)旁落的連環(huán)目的,也是產(chǎn)生 子貴母死 制度的重要原因。 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中小學(xué)生學(xué)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當然,如果北魏沒有婦人的坐鎮(zhèn),這種來自 外家 的威脅也就不會存在。在歷代皇帝中,有拓跋這種獨特視角和憂患意識的,實不多見。為了讓制度順利實行,為了消除婦人干權(quán),拓跋需要一種無形而又高壓的力量,來堵住悠悠之口。于是,他謊稱拓跋部有 后宮產(chǎn)子將為儲貳,其母皆賜死 的祖制,將劉氏 以舊法 處死。《魏書太宗紀》記載了拓跋對兒子的教誨: 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參與國政,使外家為亂。汝將繼統(tǒng),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 既然 子貴母死 不同于 立子殺母 ,拓跋為什么又要搬出漢武帝呢?筆者陳明月公主之夜認為,北魏正傾心漢化,拓跋 遠同漢武 ,就把表似神非的兩種概念鉤掛在一起,從而為 子貴母死 披上了一件合乎禮法的外衣。
在 子貴母死 的陰影下,到了元恪時期,竟然出現(xiàn)了 椒掖之中,以國舊制,相與祈祝,皆愿生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 (《魏書皇后傳》)的局面,墮胎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再者,皇后高氏 性妒忌,宮人希得進御 ,元恪面臨著絕后的政治危機。后來,胡氏不懼 子生身死 ,艱難地為元恪生下了元詡這根獨苗,因功 進為充華嬪 。為皇統(tǒng)大計,元恪廢除了 子貴母死 制度。始于天賜六年(409),止于延昌元年(512), 子貴母死 在北魏沿襲七代,歷經(jīng)百年,見證了拓跋鮮卑的興衰。這一制度,是氏族社會碰撞封建專制的產(chǎn)物,是北魏推進制度轉(zhuǎn)型的催化劑,所以,它只是一時的權(quán)宜之舉。它雖然有一定合理性,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婦人干政問題。
提升作文素養(yǎng),尋找作文素材,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suyang/>易優(yōu)作文素養(yǎng)</a>。
以上就是關(guān)于 北魏的后妃為何不愿生太子? 的故事,喜歡的朋友請繼續(xù)關(guān)注悠悠千古事,歡迎留言評論。
關(guān)鍵詞:野史秘聞作文素材,野史秘聞?wù)Z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x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