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拍的古裝影視劇中,只要是有個一官半職者,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為 大人 ,通常包括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有時還可以演化為第一人稱 本大人 ,似乎 大人 與 官員 為同義語。但以 大人 稱官員,在正兒八經(jīng)的經(jīng)書史書中并不多見。那么,把官員叫做 大人 的叫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是不是所有的官員都能被稱為 大人 ?
大人 在唐宋以前的稱呼
(一)指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
大人 一詞之見于經(jīng)書者不少,例如《周易》: 大人與天地合其德 ,陸德明釋文引王肅云: 圣人在位之目 ,《孟子》: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莊子》: 大人者,圣人不足以當之 之類。這里的 大人 皆是指 德位兼言 ,即道德高尚、有名望、有地位的人。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
又有《論語》: 畏大人 ,《孟子》: 說大人則藐之 。這是 以勢分而言 ,即指有勢力、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
但司馬相如之《大人賦》,則專以稱天子,按此用法,公卿大臣之類不能稱 大人 。
(二)指父母叔伯兄等長輩
唐宋以前的 大人 ,在史書中多用于指稱父母叔伯等長輩,如《孔子家語》: 曾子曰: 參得罪大人 ,又《史記》范蠡之子曰: 家有長子,今弟有罪,而大人不遣,是吾不肖也。 都是指父親。
?。ㄈ┲笇m內(nèi)近侍(宦官)
對此,清代學者趙翼在《陔余叢考》中認為,東漢魏晉以降的 大人 之稱, 蓋本宮闈近侍之人,身無官位,而勢居顯要,故以大人稱之。 正是因為太監(jiān)沒有官位,所以才稱為 大人 ,取其稱呼父母叔伯等長輩的尊稱之義。這可以算是比較特殊的用法,但顯然不是對官員的通用稱謂。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s://www.euw.net
?。ㄋ模┲干贁?shù)民族首領(lǐng)、貴族
《漢書 陳湯傳》載,甘延壽、陳湯進兵至康居,來到匈奴單于城下,單于問: 漢兵何來? 甘延壽、陳湯答: 我為單于遠來,而至今無名王大人見將軍受事者,何單于忽大計,失客主之禮也! 這里的 名王 大人 都是指匈奴的大小首領(lǐng)。
《漢書 匈奴傳》載,匈奴呼韓邪單于打算歸降漢朝,左伊秩訾表示支持,但 諸大人相難久之 。
這里的 大人 指的是匈奴各部落的首領(lǐng)、貴族。
?。ㄎ澹┰谔厥馇闆r下用于稱呼地位極高的官員
唐朝時也有一些以 大人 稱官員的用例,但都比較特殊。如《舊唐書 段秀實傳》: 田少榮稱秀實為仁信大人。 《高駢傳》女巫王奉仙謂畢師鐸曰: 揚州災(zāi),當有大人死。 (這里的 大人 指高駢)。但這是很少見的例子,而且這里所指的段秀實、高駢都是官位、聲望極高的顯貴之人,所以稱二人為 大人 ,帶有一些尊重長輩的意思,是對極特殊的人的極特殊的用法,不是對所有的官員都能通用的。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易優(yōu)作文評分評價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這個要區(qū)分不同的情況。官員之間相互稱呼,比較親密的平輩或晚輩可稱對方的字,對尊長則稱公、丈,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直接稱其官位。
例如《三國志》中,曹操還是兗州牧時,沮授稱之為 曹兗州 ,當了司徒和丞相之后,則稱呼為 曹公 。
又如侍御史,一般都稱 某侍御 ,此類用例在新舊《唐書》《全唐文》《全唐詩》中非常多見。比較有名的是柳宗元《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破額山前碧水流,騷人遙駐木蘭舟。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將其友人、侍御史曹某稱為 曹侍御 。
又據(jù)《舊唐文》《資治通鑒》《全唐文》載,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為檢校司空,劉悟稱之為 李司空 ,新羅人崔致遠稱致仕刑部尚書白居易為 白尚書 之類,都是以官位相稱?;旧蠜]有用 大人 稱官吏者。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wǎng)站(http://www.zequeka.cn)
有時會以古官名相稱。如唐宋皆無丞相一職,但執(zhí)掌最高行政權(quán)的尚書仆射、中書門下侍郎等,時人亦多稱為 丞相 、 相公 ,宋代知州相當于漢代的太守,有時也會以太守稱知州,等等。
此外一些官職還有別稱。例如尚書令稱 尚父 ,中書令稱 令公 ,節(jié)度使稱 大帥 ,刺史稱 使君 ,縣令稱 明府 ,縣尉稱 少府 等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稱其即將上任西川某縣縣尉的友人杜某為 杜少府 。
宋代的《梁溪漫志》及莊綽《雞肋篇》也都提到,世上只有兒子稱父親為大人,若胡亂以 大人 稱呼他人,會被眾人 駭笑 。可見直到宋朝時,社會上仍是以大人稱父母等長輩,而不會用來稱呼官員。否則就等于是當面叫別人 爸爸 了,難怪旁邊的人要爆笑。
(二)從元朝開始出現(xiàn)用 大人 稱呼官員的叫法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s://www.euw.net
宋以后才開始逐漸出現(xiàn)稱官員為 大人 的用例。如元人高則誠《琵琶記》,蔡狀元呼黃門為大人,則元時達官貴人已有大人之稱。
王世貞《觚不觚錄》載,三司見總督稱 老先生 ,見巡按稱 先生大人 。
《西游記》中,唐僧一行途經(jīng)諸國城門,皆稱門使為 大人 。
可見至明朝時,以 大人 為官員之稱已逐漸出現(xiàn)。
清朝之后的用例就更多了,舉不勝舉,從略。
大人 的用法,初始含義是指父母長輩,漢代以來演化為對近侍(宦官)也稱大人(因太監(jiān)沒有后嗣,官員往往尊專權(quán)的宦官為父,以示討好),后來進一步擴大,變成京朝官皆可稱 大人 ,原因可能是唐末宦官專權(quán),常兼任朝廷顯要官職,后逐漸變成某些與當權(quán)宦官地位相當?shù)臉O顯貴之人也稱 大人 。京官稱大人,因而京官出使鎮(zhèn)守地方者南華苑路55號,亦以大人稱之。如總督、巡按等,常帶都御史、尚書、侍郎銜,故稱 先生大人 。因而遂為貴官之隆稱。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元朝時沿用漢代以來稱呼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酋長的 大人 這一叫法,開始出現(xiàn)用 大人 稱呼官員。明清以后繼續(xù)沿用,稱官員為 大人 的叫法才漸漸普遍。
又據(jù)《清稗類鈔 稱謂類 大人》載: 大人之稱,始于雍正初,然唯督撫有之。嘉、道以降,京官四品以上,外官司道以上,無不稱大人。翰林開坊,六品亦大人。 這就直接指明了 大人 之稱始于清雍正時,但是僅指總督、巡撫等 貴官 。嘉慶、道光后擴大至京官四品以上以及地方官的布政使、按察使、道員,翰林升任詹事府職務(wù)六品以上的也可以稱 大人 ,但此時指稱對象仍然是有限定范圍的,而且范圍不大。
以上材料的說法并不完全一致,但還是可以歸納出幾點結(jié)論:
第一點,以 大人 稱官員是元明清時期的用法,在唐宋及以前, 大人 主要用于稱呼父母叔伯等長輩,一般是不會將官員稱為 大人 的。
第二點,按趙翼的說法,明清時期稱官員為 大人 ,已較為普遍,但在《清史稿》中,仍難見此種用法,《清史稿》中 大人 這一稱謂用得很少,用的亦多是稱父母,如《侯方域傳》,侯方域?qū)ζ涓赣H侯恂說: 大人受詔討賊 云云,是稱其父。所以,我估計,稱官員為 大人 ,應(yīng)是日常口語,而較少用于正式、書面場合。
第三點, 大人 是元明清時期對 位高者 貴官 的稱呼,不是對所有官員的稱呼。現(xiàn)在的影視劇中對縣令等基層干部也一概稱為 大人 ,可以肯定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關(guān)鍵詞:野史秘聞作文素材,野史秘聞?wù)Z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