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如圭個人
尹如圭(1918~1949),名國瑞,字景星。今邵東縣流光嶺鄉(xiāng)桃花村人,民國7年(1918)生。幼聰慧,又系獨子,倍受寵愛。讀書勤奮刻苦,學業(yè)超人,對古代、近代的名著佳作多背誦如流,喜吟詠。及長,廣讀進步書刊,知識甚豐。閱讀《大眾哲學》一書后,寫《我對唯心論和唯物主義的看法》一文,明確指出:“唯心論的觀點是當代人立身處世的大敵”,“只有堅持唯物論,才能改造世界”,塾師在批語中稱贊如圭是一名富有理想的學生。 民國25年,蔣介石對日本帝國主義采取不抵抗政策,面對共產黨則開展圍剿,企圖一舉消滅。時年17歲的尹如圭,目睹時局,感慨抒懷,作了《吊三閭大夫》一詩云:“汨羅西望碧粼粼,樽酒江邊吊逐。身后才名悲宋景,眼前患難甚贏秦。懷王不是憐才主,楚澤空傷失意人。一卷離騷誰繼響?江河萬古不沉淪?!币钅?,尹棄筆從戎,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救亡圖書館”,捐資收集進步圖書幾百冊。還利用星期日召開“時事座談會”,宣傳抗日救亡。蘆溝橋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如圭面對山河破碎的慘狀,作《從軍行》一詩:“男兒之驅長七尺,誰甘白頭老書史;昨聞薊北飛胡塵,跨上征鞍征萬里?!睘榱烁钊氲匕l(fā)動和組織民眾抗日,如圭和禹問樵等人,在流光嶺及其附近一帶開辦民眾夜校,在崇山鋪、團山等地舉辦抗日宣傳墻報,走村串戶,進行抗日宣傳。民國28年5月,尹如圭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流光嶺支部負責人。翌年秋,中共邵陽地下組織遭到國民黨地方組織的嚴重破壞,共產黨員彭柏林遭慘殺。尹如圭被叛變者向其父尹伊仲告密(伊仲系太一鄉(xiāng)團防局長),為免遭陷害,隨即潛逃安鄉(xiāng),以幫工、做小生意糊口度日,與中共組織失去聯(lián)系,無比憂傷,賦詩云:“風木興懷嗟失養(yǎng),江山蒿目痛連兵。已判殲虜難久戰(zhàn),和平消息總堪驚乙”。 民國32年,尹如圭輾轉回到家鄉(xiāng)流光嶺。其父以為如圭回心轉意,也不再責怪其往事。并說:“今后你拿筆桿子宣傳抗日,我拿槍桿子和日本侵略者拼,日寇如果敢來太一鄉(xiāng)殺人放火,就叫它片甲不歸。”尹如圭聽后,站起來說:“日本侵略者太殘忍了,我雖是文弱書生,膽是“逼”出來的,我也要拿槍桿子,一起干,還望父親把本分拿出來”。其父不予反對。遂收長短槍枝100多支,集中起來,組成一支300多人的抗日游擊大隊,尹如圭任大隊長。民國33年秋,日軍侵犯邵東地域后,尹如圭率抗日游擊隊,晝伏夜出,出奇制勝地給以抗擊。太一鄉(xiāng)沒有受到侵略者的進犯,鄉(xiāng)民稱太一鄉(xiāng)為“太平鄉(xiāng)”。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尹如圭著手新聞事業(yè),決心“要為人民奔走吶喊,啟發(fā)思想,識別真?zhèn)沃壹椤?。民國35年,尹和禹問樵、陳蕓蒼一道,在鄉(xiāng)間創(chuàng)辦《開平周報》,以求實、敢言為宗旨,用事實揭露國民黨制造內亂,殘害人民的罪行,深受民眾的歡迎。為了擴大發(fā)行量,民國36年夏,將《開平周報》社址遷往邵陽城內,一日一刊,不久與《鐵報》合并,改名《勁報》,尹任社長,禹問樵任主筆。經過籌備,是年12月20日出版發(fā)行。尹以辦報為掩護,開展秘密工作。民國37年5月,尹再次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38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地方進步人士紛紛組軍起義,尹如圭受中共邵陽縣工委的派遣,離開報社,回到家鄉(xiāng),接管其父控制的國民黨地方武裝,并進行整頓改造。是年5月底,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員會,將東鄉(xiāng)李建中、—張大野、寧瑞林,南鄉(xiāng)(邵陽縣)莫新春的起義部隊,組建為湖南人民解放總隊湘中二支隊,尹任司令員。6月26日,在真人嶺斌公祠(今邵東砂石鄉(xiāng)內)宣布起義,旋繼開赴衡、邵、祁邊區(qū)一帶,開展游擊活動,牽制白崇禧部隊行動,策應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邵陽。7月中旬,邵陽縣保安團、警察大隊及匡國軍(匪首)、張極垣等部3000余武裝,對湘中二支隊進行圍剿。在一次分散撤退中,因叛徒向匡國軍密告,遭伏擊,尹被捕,酷受審訊,堅貞不屈。7月20日深夜,尹被殺害于邵東流澤所六合亭。1949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邵陽,全境解放,是年12月5日,邵陽各界人士在導群,中學舉行追悼大會,悼念烈士忠魂。 作文網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尹如圭生平小傳
關鍵詞:歷史人物作文素材,歷史人物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