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約公元前520~前465)春秋末越國國君(前496年—前465年)在位。姓姒(因為是大禹的后代,所以姓姒),名勾踐,又名菼執(zhí)。曾敗于吳,屈服求和。后臥薪嘗膽,發(fā)憤圖強,終成強國。公元前473年滅吳。
越國是華夏族建立的國家,勾踐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孫,周王朝建立后,勾踐的先人被封在會稽(今浙江紹興)守宗廟,故建立越國。生卒約公元前520~前465。前496年,勾踐即位后不久,即敗于吳國。兩年后,吳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并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后被赦歸返國。勾踐自戰(zhàn)敗以后,時刻不忘會稽之恥,日日忍辱負重,不斷等待時機,反躬自問:“汝忘會稽之恥邪?”他重用范蠡、文種等賢人,經(jīng)過“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訓”,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墒菂菍Υ藚s毫不警惕。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太子。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連戰(zhàn)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前473年,越軍再次大破吳國,吳王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今蘇州陽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亡。越王勾踐平吳,乃聲威大震,乃步吳之后塵,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shù)戎T侯于徐州(今山東滕州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踐為“伯”(霸)。時“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諸稱霸王”不過此時,春秋行將結束,霸政趨于尾聲,勾踐已是春秋最后的一個霸主了。
當勾踐剛剛滅吳稱霸,范蠡居功至偉,封上將軍,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選擇了功成身退,“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范蠡曾遣人致書文種,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未能聽從,不久果被勾踐賜劍自殺。傳說范蠡隱居于“陶”(此地四通八達,為天下中心),改名陶朱公,后以經(jīng)商致富,曾經(jīng)三擲千金于天下。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關鍵詞:春秋戰(zhàn)國作文素材,春秋戰(zhàn)國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