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聰明一世卻犯了四次大錯,這是加速蜀漢滅亡的直接原因。在三國故事中,智慧的諸葛亮可以說是神一般的存在。不僅是軍事家,指揮戰(zhàn)役無數(shù),打得曹魏心驚膽戰(zhàn),就連敵人司馬懿都不得不敬畏三分。而且還是一位發(fā)明家,孔明燈、諸葛連弩、木牛流馬都是諸葛亮的得意之作。但是再有智慧的人也不可能一生不犯錯,對諸葛亮來說,一生的重大失誤有四次,其中三次是戰(zhàn)略失誤,一次是戰(zhàn)術失誤。這極少的四次失誤,就足以抵他千百次成功呢。
第一次失誤是隆中對。隆中對是蜀漢集團的基本戰(zhàn)略方針,其中三足鼎立的戰(zhàn)略思想非常高明的,但是后續(xù)的分兵合計就有點不智了。隆中對在實現(xiàn)三足鼎立以后,提出兵分兩路,無縫方管 舜冶金屬一路從荊州出發(fā),一路從漢中出發(fā),共同北伐合擊曹魏。可是按照當時的形勢,曹魏強而蜀漢弱,單從兵力上來說,蜀漢是遠不及曹魏的。如果再分兵兩處,相隔千里,互相無法及時馳援,就算是這個戰(zhàn)略構想實施了,恐怕也難以成功。曹魏如果集中兵力分而殲之,蜀漢也難有勝算。
易優(yōu)作文投稿、作文評價系統(tǒng),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第二次失誤是荊州之失。丟了荊州的直接原因是關羽驕傲自負,但諸葛亮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在戰(zhàn)略布局上諸葛亮有重大疏漏。荊州作為戰(zhàn)略要地,在蜀漢集團的戰(zhàn)略方針中極為重要,是立足以后北伐的前線,但是荊州隱患早已凸顯,卻沒有得到諸葛亮的重視。荊州是蜀漢和東吳矛盾的集中點,東吳對于荊州是勢在必得,而蜀漢又不愿放棄,所以只要荊州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吳蜀聯(lián)盟就難以持久和穩(wěn)固。
之前,魯肅、諸葛瑾先后催討荊州,最后甚至發(fā)展為意圖加害關羽進而攻取荊州,所以才有了關羽單刀赴會。吳蜀因為荊州產(chǎn)生的矛盾日益顯現(xiàn),吳蜀聯(lián)盟因之破裂的苗頭也越來越明顯,但諸葛亮對此只是拖著,沒有設法加以解決。要知道,按照諸葛亮的戰(zhàn)略構想,結好東吳是北伐曹魏的前提和基礎,可是諸葛亮卻忽略了影響吳蜀聯(lián)盟的重要矛盾,進而導致東吳背盟,從背后插了關羽一刀,失了荊州不說,引發(fā)了吳蜀大戰(zhàn),讓曹魏撿了個大便宜。 中小學生作文投稿,中小學生作文點評與打分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第三次失誤是執(zhí)意北伐。北伐是蜀漢集團的既定方針,劉備死后,諸葛亮對此更是耿耿于懷。等到蜀漢集團元氣稍有恢復,便倉促發(fā)動了北伐戰(zhàn)役??墒钱敃r依然是蜀弱魏強,以至于六出祁山未得寸土。據(jù)《三國志》記載,實際上也發(fā)動了兩次北伐戰(zhàn)役。不管是六次還是兩次,這種曠日持久的長途遠征,使得蜀漢國力匱乏,間接導致滅亡。
第四次失誤是戰(zhàn)術上的失誤,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失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開始進展十分順利,大有直奔長安之勢,也是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最大的一次。只要攻下長安并守住,先不說能不能剿滅曹魏,單說拿下雍州涼州都會使蜀漢成為三國中力量最強的一方。
正當蜀漢氣勢正盛之時,曹魏派司馬懿來戰(zhàn)。司馬懿也是獨具慧眼的人物,一眼就看中了蜀軍的后路街亭。諸葛亮對此也早有預料,但卻派了一個不該派的人去守街亭。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劉備死前就告誡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這次如此重要的作戰(zhàn)任務諸葛亮卻沒聽劉備之言。委派馬謖作為主將前去守街亭,導致魏軍占了街亭,后路被抄,諸葛亮慌忙撤軍。一次最有可能成功的北伐就此惜敗,也許這就是蜀漢的氣運,多少有點“上帝之手”的意思。
關鍵詞:歷史人物作文素材,歷史人物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