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器重魏征的正直,任命他做了諫議大夫(負責向朝廷提意見的官員)。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個大臣建議,不滿18歲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詔書卻被魏征扣住不發(fā)。唐太宗催了幾次,魏征還是扣住不發(fā)。唐太宗大發(fā)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說:“我聽說,把湖水弄干捉魚,雖能得到魚,但是到明年湖中就無魚可撈了;把樹林燒光捉野獸,也會捉到野獸,但是到明年就無獸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強力壯、不到18歲的男子都征來當兵,以后還從哪里征兵呢?國家的租稅雜役,又由誰來負擔呢?”良久,唐太宗說道:“我的過錯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詔書,免征不到18歲的男子。
一次,唐太宗從長安到洛陽,中途在昭仁宮(現(xiàn)在的河淘省壽安縣)休息,因為對他的用膳安排不周到而大發(fā)脾氣。魏征當而批評太宗說:“隋煬帝就是因為常常責怪百姓不獻食物,或者嫌進獻的食物不精美,遭到百姓反對,滅亡了。陛下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兢兢業(yè)業(yè),小心謹慎。如能知足,今天這樣的食物陛下就應該滿足了,如果貪得無厭,即使食物好一萬倍,也不會滿足。”唐太宗聽后不覺一驚,說:“若不是你,我就聽不到這樣中肯的話了?!?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魏征為人耿直,有才干,是個忠臣,李世民不計前仇,任用他為諫議大夫。魏征不斷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議,使李世民對他十分佩服,經(jīng)常將魏征請入居室,詢問得失,魏征愈來愈被重用,先后被李世民提升為秘書監(jiān)、侍中、宰相,并封他為魏國公。
李世民曾說:“我好比山中的一塊礦石,礦石在深山是一塊廢物,但經(jīng)過匠人的鍛煉,就成了寶貝。魏征就是我的匠人!”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說,用銅制成的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做鏡子,可以參照政治的興衰;用人做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績與過錯。我經(jīng)常保持著這三而鏡子,現(xiàn)在魏征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鏡子。即“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死亡)逝,遂亡一鏡矣!”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以“犯顏直諫”著稱的大臣魏征,常常與唐太宗而諫廷爭,有時言辭激烈,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他也毫不退讓,往往使唐太宗感到難堪,下不了臺。不過事后唐太宗能認識到,魏征極力進諫,是為了使自己避免過失。因而先后接受了魏征200多次批評規(guī)勸,還把他比作可以糾正自己過失的一面鏡子。
正因為唐太宗善于納諫,勇于聽取大臣的蓋網(wǎng)王茂基xfrb忠告,并及時改正自己錯誤的決定和做法,才出現(xiàn)歷史上少有的“貞觀之治”的繁榮景象。
關鍵詞:歷史人物作文素材,歷史人物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