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仍有巨大謎團
讀+:對戊戌變法的研究很多,你此前也寫過這方面著作,為什么再次聚焦戊戌變法?
茅海建:對于戊戌變法,我們也許該追問的是,我們已知的史實有多少是靠得住的,雙方當事人對于“改革”的態(tài)度有多少交集,那些“改良”的標簽有多少是值得推敲的。把史實弄清楚是當務之急。
我們研究歷史,是希望找到問題出在哪。歷史學最基本的價值,我認為在于找到失敗的教訓。
對于歷史不能簡單化,不能史實一抹黑、史觀粗暴化。一個民族對歷史的自我批判,是它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的堅實保證。
讀+:為什么想到從張之洞檔案入手?
茅海建:我研究戊戌變法多年,上窮碧落下黃泉,可以說四處奔突?,F在我重點研究張之洞的檔案,就是希望從這個“兼具兩面性”的代表人物身上,找到對于復雜歷史謎團有所幫助的解答。我在那些檔案材料中穿行,經常能夠體悟百年前人們的喜怒憂樂,長處短處。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讀+:你治戊戌變法史,覺得哪些史實搞清楚了,哪些還有很大疑問?
茅海建:首先,我認為戊戌政變是一個動態(tài)而非預謀的過程,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政治權力關系經歷了緊張、對立、決裂,最后發(fā)展到慈禧企圖廢帝。其中若要明確一個具體的時間,仍是八月初六日。
其次,我認為政變初起于七月十九日光緒帝未依當時的政治游戲規(guī)則,即未先請示慈禧太后,而是獨立地決定罷免禮部六堂官。
我們還注意到,光緒帝召見和提升袁世凱,似未引起后黨激烈反應。戊戌政變并不是因為袁世凱告密而引發(fā),但袁世凱告密的消息傳到北京,大大加劇了政變的激烈程度。
我這些觀點,都是前輩已經作過的結論。我的貢獻在于從細部上清晰了戊戌政變的整個過程,做了一些確認、補證和修正。 在線作文批改系統,<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我要強調的是,慈禧太后為什么在八月初五決定將回頤和園的日期推遲到初十日、為什么初六日親政,這其中還缺少扎實的證據鏈,很多專家考證在我看來還站不住腳。對于我來說,這些依然像謎一樣纏繞著我的心。這個謎底很可能藏在兩位身居要職、知悉內情且有寫日記習慣的大臣的日記里,他們一位是張蔭桓,一位是王文韶。他們的日記迄今都還沒被發(fā)現。
張之洞曾以最高禮待梁啟超
讀+:張之洞與康有為,為什么從交誼竟至決裂?
茅海建:以前的歷史觀念,在談到戊戌變法失敗原因時,往往把責任歸咎在改良上,認為改良太過溫和。戊戌變法真相卻恰恰相反。政變之所以在變法短短103天后爆發(fā),問題就在于康、梁、譚等人太過激進,甚至是冒進??涤袨榈热嗣髦饩w權力有限,急忙忙在權力中心安插自己人,排擠異己,刺激慈禧。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戊戌變法是在慈禧太后全程監(jiān)控下進行的,沒有她的支持,新法一天也推行不了。政變發(fā)生后,康有為在境外接受記者采訪,出示經他篡改的光緒“密詔”,將帝后矛盾公之于眾。這種做法陷光緒于危險境地。
不僅僅是極端保守派,很多主張改革的人都對康有為實行了不同程度的抵制。張之洞只是其中一個。
讀+:張之洞對康有為和梁啟超二人的看法有區(qū)別嗎?
茅海建:有很大區(qū)別。梁啟超第一次去武昌拜訪張之洞,還只有24歲。那天張恰好娶侄媳婦,賀客盈門。張撇開賓客,專門與梁相見,拉了最親的親信陪同,宴至二更,許以優(yōu)厚職務和年薪。我看了那么多“張之洞檔案”,感覺這是他待人的最高優(yōu)禮。但是梁啟超仍以要辦《時務報》辭之。張之洞不以為忤,一遇到機會,還提醒別人要對梁優(yōu)禮有加。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后來張之洞越來越反感康有為的思想,對梁啟超遵奉其師的做法不以為然,但仍有意做梁的工作,等待他改變態(tài)度。
最重要的思想家,最具遠見的政治家。
關鍵詞:民國歷史作文素材,民國歷史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