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共產(chǎn)主義
主要成就: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期黨員之一安源工人大罷工主要領導人之一“黃埔(軍校)三杰”之首發(fā)起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
軍銜: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追贈)
蔣先云人物生平
?。v史)
蔣先云(1902年—1927年),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優(yōu)秀黨員、學生運動與工人運動的杰出領袖、革命烈士、“黃埔三杰”之首;字湘耘,別號巫山。
1902年8月17日(農(nóng)歷7月14日)出生,父親蔣繼堃是清末秀才,為人忠厚正直;母親肖玉秀,人稱“大腳婆”,樸實勤勞,性情開朗;蔣先云兄弟姐妹8人,先云排行最小,5個哥哥,兩個姐姐;大哥蔣先烈,跟隨孫中山革命,參加同盟會,1913年,在湖北進行反對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的革命活動,就義于武昌;蔣先云早年入保合小學讀書,1917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
提升作文素養(yǎng),尋找作文素材,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suyang/>易優(yōu)作文素養(yǎng)</a>。
“五四”期間,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任湘南學生聯(lián)合會第一屆總干事,與夏明翰、黃靜源共同領導組織湘南25個縣學生罷課運動。在校期間組織革命團體“心社”,創(chuàng)辦《嶷麓警鐘》月刊,傳播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是湘南革命組織之開端。
蔣先云成長為湘南學生運動領袖,深得毛澤東賞識;1921年10月,經(jīng)毛澤東介紹并經(jīng)中共湘區(qū)委員會審查,與夏明翰、賀恕、蔣嘯青、黃靜源、屈子健一同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次年,受中共湘區(qū)委派至江西安源路礦,與李立三、劉少奇于1922年9月14日共同組織、領導17000余人參加的安源路礦大罷工,取得完全勝利,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黨支部書記兼文書股長。
后受組織委派,到湖南水口山于1922年12月5日組織領導3000余人參加的水口山礦工人大罷工,亦取得完全勝利(任俱樂部主任與黨支部書記),鄧中夏評價“其雄壯不亞于安源”,蔣先云成長為工人運動領袖。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1924年,由毛澤東介紹,在12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有志優(yōu)秀青年中,以第一名成績考入黃埔軍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一期,與陳賡、賀衷寒共稱“黃埔三杰”。
1924年3月19日,蔣先云從上?;氐介L沙,與李祗欣(湖南省醴陵縣人,李立三同志的胞妹,中共黨員)喜結良緣。
蔣先云在黃埔軍校期間任中共黃埔特別支部第一任書記,在校期間,在廖仲愷、周恩來的幫助下,創(chuàng)建中國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任中國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主席,在《中國軍人》上發(fā)表革命軍事文章8篇,在廣州民國日報上發(fā)表多篇反帝與宣傳革命、反對獨裁文章,成為黃埔軍校最有影響力和威望的學生,影響了一大批青年軍人(包括開國元帥徐向前、紅軍高級將領左權),很多有志青年軍人把“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作為他們革命精神的寄托,會員由開始的2000多人迅速發(fā)展到20000多人,活動范圍由黃埔軍校延展到在廣東的軍隊和滇、桂、湘所設的軍校,進而遍及全國,成為一代青年軍人中大部分走革命道路的導航站。 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蔣先云深得時任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中共廣東軍委負責人兼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賞識,是蔣介石最得意之學生,被譽為“黃埔奇才”,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做了大量有利于兩黨合作的政治活動,多次調(diào)和校內(nèi)黨爭,多次力量勸蔣介石與共產(chǎn)黨合作,期間參加兩次東征陳炯明、平定廣東商團叛亂、平定楊希閔、劉震寰叛亂的戰(zhàn)役。
192炫舞稱號別不信我是真的喜歡你5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yè),被選派黃埔教導一團一連任黨代表,后調(diào)任蔣介石侍從參謀任國民革命軍一師二團二營營長;9月28日,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師第七團黨代表,參加第二次東征,攻打惠州城大戰(zhàn)中,組織并帶領敢死隊攻克了號稱南中國的第一天險——惠州城,同年冬,被任命為第一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 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1926年1月,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6月,黃埔同學會成立,蔣介石任會長,曾擴情為秘書,蔣先云為監(jiān)察委員。
北伐戰(zhàn)爭開始后,蔣先云任北伐軍總司令部機要秘書,“北伐文告,多出其手”,旋任補充第五團團長,授陸軍少將軍銜。
北伐軍攻克武昌,占領南昌以后,革命重心逐漸北移,長江中游的武漢三鎮(zhèn)成為國民革命的中心,國民黨決定遷都武昌,蔣介石卻以“政治與軍事發(fā)展便利起見”,力主遷都南昌,在“遷都之爭”失敗后,蔣介石徹底背叛革命。
關鍵詞:歷史人物作文素材,歷史人物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