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史風云)孫權放過赤壁戰(zhàn)敗的曹操,為何誓殺戰(zhàn)敗的關...
來源:內部資料
糾錯
孫權放過赤壁戰(zhàn)敗的曹操,為何誓殺戰(zhàn)敗的關羽,只因關羽說了七個字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和劉備曾經有過一段十分經典的“青梅煮酒論英雄”,當時曹操說道:“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只不過當時在曹操眼中,能夠達到英雄這個標準的人只有自己和劉玄德兩個人。
其實,曹操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無意中漏掉了一個重要人物,此人就是虎踞江東,雄視天下的江南霸主孫權,孫權是孫堅的第二個兒子。在19歲的時候就已經是朝廷任命的討虜將軍了,后來在周瑜以及張昭反而輔佐之下,先后統(tǒng)率大軍消滅了公開反叛自己的廬江太守李術,又滅掉了伺機作亂的山越,從而更加鞏固了自己在江東的統(tǒng)治。
孫權在面對著周瑜和張昭這兩位托孤大臣之時能夠游刃有余,足以證明孫權此人是一個深諳帝王之術的亂世梟雄。因此也就出現(xiàn)了一個比較奇怪的問題,那就是聰明睿智的政治家孫權寧肯選擇放過赤壁戰(zhàn)敗的曹操,卻為何要誓殺敗走麥城的關羽呢?
公元208年,曹操親率80萬大軍南征,先在新野打敗了左將軍劉備,搶先一步占領了荊州。可是即使是這樣,孫權并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的畏懼,而是積極說服江東群臣和自己聯(lián)合江夏的劉備一起和曹操決戰(zhàn)。而后來經過東吳大將周瑜以及劉備軍師諸葛亮兩人的謀劃,孫、劉聯(lián)軍在赤壁之戰(zhàn)打敗曹操的事實也證明了孫權此人決策的英明。
不過在赤壁之戰(zhàn)開打之前,孫權曾經和周瑜有過密談,說是要假借劉備之手將曹操殺死,而絕對不可以讓曹操是在東吳。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做到禍水西引讓曹魏和劉備之間爆發(fā)沖突,東吳就可以坐山觀虎斗,從而坐收漁翁之利,由此再一次證明了孫權是一個有著超前戰(zhàn)略眼光和很深的政治智慧的一個政治家。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孫權不愿意追殺赤壁之戰(zhàn)后落魄的曹操,卻唯獨要斬殺敗走麥城之后的關羽呢?我們都知道關羽是和劉備桃園三結義之中的兄弟之一,而且和劉備情同手足。孫權同樣知道如果東吳只是偷襲了荊州或許不會引起劉備的反擊,因為荊州原本就是屬于東吳。
而如果要是將關羽斬殺之后,就極有可能遭到劉備的血性報復,傾國反擊,那么為何孫權明明知道有這樣的嚴重后果,還是要執(zhí)意斬殺關羽呢?其實就是因為關羽曾經說過七個字徹底傷了孫權的自尊心。
我們知道劉備、諸葛亮在攻打益州的時候,選擇了關羽留下來鎮(zhèn)守荊州,當時諸葛亮在將荊州交付給關羽當時時候一再強調務必要遵循自己的“南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zhàn)略。無奈關羽此人“傲上而不辱下”的性格,讓他十分看不起江東鼠輩。
當時孫權為了表示和劉備永結盟好,讓諸葛瑾作為自己的特使前往荊州向關羽提親,希望關羽能夠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進一步鞏固孫、劉聯(lián)盟。然而,關羽態(tài)度十分傲慢并怒斥道:“虎女豈可嫁犬子”,很明顯關羽無意中的說出的這“七個字”無意中為自己以后的慘死埋下了伏筆。
當時孫權即使再不濟也是 一個大國諸侯,而且自己又是劉備的大舅哥,怎么能夠忍受關羽如此的侮辱呢?在中國古代流傳有一種“君憂則臣辱,君辱則臣死”的一種精神。正是因為關羽那對孫權極具侮辱且略帶嘲諷的言語,讓東吳上下團結一致誓死也要奪取荊州斬殺關羽,可見孫權之所以會放過曹操,而絕不會放過關羽就是因為關羽說了“虎女豈可嫁犬子”的這七個字。
關羽敗走麥城之后被東吳斬殺足以告誡后人,為人不可太過嬌縱,古人有云:“弓硬弦常斷,人強禍必隨”,如果以的話最好能夠做到:“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就足夠了。
關鍵詞:戰(zhàn)史風云作文素材,戰(zhàn)史風云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
《(戰(zhàn)史風云)孫權放過赤壁戰(zhàn)敗的曹操,為何誓殺戰(zhàn)敗的關羽》添加時間:2025-05-23;更新時間:202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