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傅弘烈簡介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傅弘烈(一作“傅宏烈”),(1623—1680),字仲謀,號竹君,進賢縣人。明末流寓廣西。清順治十四年(1657),因兩廣總督王國光的疏薦,授廣東韶州同知??滴醵?1663)遷甘肅慶陽府知府??滴跗吣?1668),因訐告吳三桂陰謀不軌,革職論斬。
康熙九年(1670),大赦,戌梧州。康熙十三年(1674)冬,吳三桂謀反于廣西,拘禁傅宏烈,挾其歸順。傅宏烈陽附吳三桂,曾勸說參與吳三桂反清之廣西鎮(zhèn)守將軍孫延齡反正。傅宏烈舉兵出征,屢立奇功,先后授廣西巡撫、撫蠻滅寇將軍,加授太子太保。
康熙十九年(1680),被吳三桂黨羽、叛將馬承蔭拘禁,押送桂陽(今湖南桂陽),罵賊絕粒而死。傅宏烈作為最早效忠清王朝的漢人,得到了極高的榮譽,康熙詔旨賜傅宏烈祭葬,加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謚忠毅。雍正八年(1730)入賢良祠,乾隆八年(1743)入昭忠詞,春秋祭祀。著有《傅忠毅公全集》問世。
吳三桂蓄逆謀久,康熙七年,弘烈密以告,逮治,坐誣,論斬。九年,上特命減死戍梧州。及三桂反,將軍孫延齡、提督馬雄以廣西叛應(yīng)之。弘烈欲集兵圖恢復(fù),陽受三桂偽職,入思州、泗城、廣南、富川諸土司,歷交阯界,募義軍得五千人,遂移檄討賊,從尚可喜軍規(guī)肇慶。
三桂甚惎之,使馬雄如柳州害其家百口。弘烈說延齡反正。鎮(zhèn)南將軍覺羅舒恕軍贛州,弘烈密致書言延齡妻孔四貞,定南王有德女,未忘國恩,延齡可招撫。又致書奉詔招撫督捕理事官麻勒吉,言王師速進南安,弘烈自韶州策應(yīng),則兩粵可定。
舒恕、麻勒吉先后以聞,上嘉其忠誠,授廣西巡撫、征蠻滅寇將軍,俾增募義兵,便宜行事。弘烈克梧州,下昭平、賀、郁林、博白、北流、陸川、興業(yè)諸州縣,進復(fù)潯州,遣平樂知府劉曉赍疏上方略。論功,加太子少保,并加曉參議道。
當(dāng)是時,馬雄據(jù)柳州,三桂諸將分據(jù)平樂、南寧、橫州,勢洶洶。弘烈雖屢捷,惟新軍缺炮馬,假於尚之信,弗應(yīng)。吳世琮既殺延齡,陷平樂,襲弘烈梧州,弘烈擊敗之。十七年,與將軍莽依圖圍平樂,戰(zhàn)失利,弘烈與互訐。詔謂弘烈兵未支俸餉,奮勇收復(fù)諸路。
莽依圖自平樂退賀縣,又言糧乏,再退梧州,使弘烈所復(fù)郡縣盡棄於賊,因飭莽依圖圖效。弘烈督兵進,賊數(shù)萬渡左江,弘烈戰(zhàn)敗。賊陷藤縣,逼梧州。十八年,之信軍至,弘烈分兵水陸,乘賊攻城時三面夾擊,賊潰走,遂下藤縣,克平樂,進復(fù)桂林。弘烈密疏言延齡舊部宜善為解散,又言之信怙惡反覆,當(dāng)早為之所。
馬雄死,子承蔭仍附三桂,受偽封懷寧公,詭言乞款附,弘烈許之,為疏聞。詔授承蔭昭義將軍統(tǒng)其眾。弘烈規(guī)取云、貴。十九年二月,次柳州,承蔭期弘烈會議,弘烈至,承蔭以其眾叛,襲破其營,執(zhí)送貴陽。
世璠誘以偽職,弘烈曰:“爾祖未反時,吾已劾奏,料汝家必為叛逆。汝敢以此言污我邪?”世琮百計說之,罵益厲。十月辛丑,遇害。十一月,征南將軍穆占復(fù)貴陽,收遺骸,以死狀聞,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謚忠毅。二十二年,允廣西巡撫郝浴請,建雙忠祠於桂林,祀弘烈及馬雄鎮(zhèn)。
關(guān)鍵詞:清朝歷史作文素材,清朝歷史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x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