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滿紙風月,卻道的是文化;雖是滿紙文化,卻又是滿紙風月?!辈痪们?,我在一則書評中看見這句對董橋先生的評價,一時覺得再確切不過,好像一下子解開了那些每次徜徉在字里行間中難以名狀的美好。
記得小學的時候背誦名人名言。像歌德的“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痹偃绺郀柣?,“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tài)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边@些哲理,都我在后來讀書的過程中一一體會。
最開始看見董橋的文字,是在高中時的一本雜志上。讀著董橋的文字,就仿佛身著長衫,捧一長杯舒展著的日照綠,任憑那如煙似霧的茶香彌漫。那故事里的老先生們似乎都不必做事,也不用上班,開口琴棋書畫,閉口詩詞歌賦,永遠都是看不厭的斜陽賣酒,聽不厭的流水行云。"每個人都是圓了一簾幽夢才走"——董橋如是說。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高三的學習繁復枯燥。那時,我經(jīng)常會跑去教學樓下面的小書攤里搜羅各種雜志來看,像《求學》、《格言》,還有《讀者》、《思維與智慧》等等。高考結(jié)束后,幾乎所有的課本、筆記、復習材料都被我統(tǒng)統(tǒng)打包賣掉,但那些雜志卻都一一被我整理,摞在家里的臥室里面,不舍得丟棄一本。
高三時,我還會去校門口的小書店買舊書來看。每次找到自己喜歡的書本,翻開泛黃的書頁,想著曾經(jīng)有個人也像我現(xiàn)在一樣翻開這本書,一種莫名的情愫就會在心頭騰起,難以名狀,但是我歡喜的。我專門準備了一個厚厚的本子,那些買來的舊書,會一邊看,一邊把喜歡的書頁剪下來,然后小心地貼到本子上。
清楚地記得,就在我買的那些舊雜志上,我剪過一篇關于董橋的文章。寫的竹子和茶。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不可否認,在少年時期讀董橋的文章,會覺得其中有些文字是晦澀的。然而,我寧愿承認是我自己學識太淺、讀書不夠。那些詞語,雖然一眼看去不懂其中的意思,可是不知道為什么,看著那些字,結(jié)構、筆畫……只是看上去,就讓人覺得賞心悅目。他的文字里都透露著一種文化氣息,這種文化氣息,定是積淀了幾十年的精華。
大學時去讀董橋,第一本是《舊時月色》。當我在圖書館的書架上看見“舊時月色”幾個字時,一下子停住。書中的文字和故事如題目一樣,淳樸,懷舊,唯美。讀罷意猶未盡,看作者,董橋?
再后來陸續(xù)去看他別的書也是這樣,像《記憶的注腳》、《絕色》、《墨影呈祥》等等。文章題目也如此,一下子勾住眼球和神經(jīng),最引人注目,最妖,但絕不媚。讀后的思考也是淡淡的,愉悅也是淡淡的。在這些懷舊的字里行間,我看到一個舊式文人的身影,帶著幾分憂郁和滄桑。往事不再,逝者如斯,一切都那么溫馨,美好,感傷。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常常會因為一本書,然后喜歡上這本書的作者,再然后,就會去找這個作者其他的作品來讀。這種讀書的方式從高中時候開始,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雖然大多時間都是在囫圇吞棗,并沒有針對某位作者堅持去做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品讀,但也跌跌撞撞讓我收獲頗豐,并且也在書中漸漸成熟。
現(xiàn)在想來,真的很感謝大學的那段時光,能給我那樣自由的空間和現(xiàn)實條件,包容我甚至有些任性的閱讀行為。那時候,幾乎孤單的時間都是一個人在圖書館里度過。站在林立的書架間,上午或午后的陽光穿透圖書館里大大的落地窗戶,掠過書架,等灑在身上的時候,似乎已經(jīng)沾染上了陳舊書頁的香氣。那種感覺,仿佛瞬間能讓人找到一種安全感。
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做記者。從雜志編輯社輾轉(zhuǎn)到電視臺。不管在哪里,記者的工作都離不開文字,我也依舊喜歡閱讀,好文章就如陳年老酒,越讀越覺得醇厚香甜。偶爾因為工作疲憊,隨后拿起桌上的董橋翻幾頁,頓時會覺些許放松。董橋文筆中的雅致,從文章里就直接能感覺到,遣詞造句很精妙。文字很真誠,內(nèi)心很純凈。常常讀著文章,會感覺到他說話的方式很紳士,散淡,清雅,書卷氣十足。
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學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練字</a>
眷戀董橋的文字,除了它本身的排列組合之外,更多的還是因為,我在他的文章中能讀到人文修養(yǎng),讀到閑情逸致、散淡情懷,以及那一份溫文儒雅的人生姿態(tài)和關愛世間的精神境界。
讀董橋的文章,慢慢地會從他的文字中看見那種棱角分明的傳統(tǒng)文人氣質(zhì)和超然心志。我嘆服他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固守和堅持,也更加愛他在字里行間滲透著的溫潤之美。那種氣息,是古紙堆里發(fā)出的,是清香,墨香,絕對沒有腐味。我想,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價值扭曲、人心浮躁的暴戾年代,董橋的那些懷舊文字就像清熱解毒的涼茶,可以洗滌身心。
那些讀出來懶懶的,淡淡的文字,卻含著深深的傲慢,不羈的狷狂,但讀后又全不叫人消沉萎靡。看似隨意的信手拈來,卻又是字字錙銖,異??季?,透著生活品位的精致。其深沉的淵雅禮讓,淡泊的貴族習性,都在他的筆下散落著,永遠是滿紙濃濃淡淡的舊時月色。
蘇州小升初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view_17.html>蘇州小升初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都說往事如煙,往事不堪回首。但對董橋來說,陳年的往事卻釀造了他筆下最醇美的酒,歷久彌香。對往事,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幾十年前的陳舊事影都栩栩如生地活在他的筆下,對往來的回憶與隨想成了他作品中最迷人的篇章。在他的筆下,過去的是時間,但留下的卻是一個個或感傷或溫情的故事,讓人想到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
常常是選擇有閑情逸致的時候看董橋的文字。彌漫著滿室茶香不緊不慢地閑適地讀,不動心思,只為愉悅自己的眼睛。十一假期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宿舍看他的《今朝風日好》。柔軟的軟皮封面,摩挲起來,還頗有古意。文字也如書名一樣雅致,有清風朗月的疏俊;猶如精致的小點心,甜絲絲的,但是并不膩人。
他在《今朝風日好》里也談到了書籍的裝幀。在最后《迷的是裝幀》一章,說的是集書的四重境界“書癡先是只買要讀的書,繼而搜買想讀的書,再則立心讀遍存書,最后捧回家的全世界裝幀美麗的老書,就算讀不懂書中的絕種文字也硬要買來玩賞”,看來有不少愛書之人都有這樣的雅好。我常想象著自己以后的家中,一定要有一間偌大的書房,散著古木香氣的書架上擺滿各種喜愛的書,空閑的時候,便可以捧著書本如癡如醉,那該是最美最美的時光。
董橋在書中經(jīng)常會寫到一些中國和歐洲的風物。還寫人情、此時的朋友、彼時的相識。以及一些舊物,包括收集舊書、裝幀的雅好,女人的飾物,以及一些玩物。這些玩物很有些意思,從董橋的文章來看,他所收集的不一定都是古玩古董,有一些也就是一些好玩,且有些來歷的文玩。這樣的一些舊玩意兒,有其背后的故事,這往往是比物件本身更有意思的。
大一時,我讀過三毛的《我的寶貝》,書中全是三毛收集的自己各種有意義的物品,附有大量的圖片內(nèi)容。每一件舊物都連帶了一些人,一些事,一段回憶。也可能是讀過這些書的緣故吧,我在電腦的D盤里也集中存了對我來說有特殊意義的物品的照片。各種各樣,比如某個景點的門票,某個城市公交車上的發(fā)票,亦或是某個去過的有意義的餐廳的照片……每當浮躁或是無所事事的時候翻出來看看,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只是,現(xiàn)在翻看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了。
所有的人不過是這個世界里的匆匆過客,而一些器具是可以流傳生生世世的。它們經(jīng)過了曾經(jīng)擁有者的人生,沾染了這個人此生的悲喜歡愁。物件上有曾經(jīng)擁有者摩挲時的珍惜之情,也或是哀慟時候的斑斑淚痕。每一件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董橋先生用他的筆,記錄下難為人所知的點滴。我從中,卻看到了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記得有一次看書中說,五四以來的才子不過四五人,董橋算是一個,另外三個是林語堂、錢鐘書、梁實秋。慶幸這幾位的文章我都略微讀過。林語堂的才氣縱橫,錢鐘書的廣博厚重,梁實秋的雅致簡潔。而董橋,婉約,綺麗,有古香。
每次讀董橋的文章,讓我想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孤獨”。像是一個文化的獨行者,他在古紙堆里搜文字,一個一個的挑出來,梳理好,再重新組合起來,用一種委婉的方式告訴身邊的有心人,有緣人。
——作文培訓,閱讀寫作培訓,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
關鍵詞:散文隨筆,散文隨筆作文,散文隨筆作文素材,散文隨筆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