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寡助之至,天 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乙】齊桓公①問管仲②曰:“王者何貴③?’”曰:“貴天?!被腹龆曁?。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④,以百姓為天。百姓與⑤之則安,輔之則強,非⑥之則危,背之則亡。《詩》云:‘人而無良,相怨一方?!裨蛊渖?,不遂⑦亡者,未之有也?!?
全國優(yōu)秀作文網(wǎng)站 http://www.zequeka.cn
(選自劉向《說苑》)
【注釋】①齊桓公:春秋諸侯,五霸之一。②管仲:齊桓公的賢相,輔佐桓公成霸業(yè)。③貴:以……為貴。④君人者:指國君或皇上。⑤與:親附,擁護。⑥非:非難,責怪。⑦遂:終于,最終。
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 (2)委而去之( )
(3)桓公仰而視天( ) (4)輔之則強( )
6.下面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寡助之至 禮愈至
B.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汝心之固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百姓為天
D.三里之城 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
7.翻譯下面句子。(4分)
(1)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譯文:
(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譯文:
8.孟子與管仲在治國思想上有相似之處,請結合甲乙選段內(nèi)容分析。(5分)
答:
5.(1)圍 (2)離開 (3)看 (4)輔佐,協(xié)助
<a hrEf=http://www.zequeka.cn/minifoRm/view_11.html/>蘇州易優(yōu)中考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6.D
7.(1)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
(2)百姓埋怨他們的君主,最終不滅亡的政權,是從來投有過的。
8.示例:孟子與管仲在治國上都有民貴思想(或民本思想)。孟子認為“人和”是克敵制勝
的首要條件,管仲認為沒有百姓支持的政權最終是會滅亡的。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