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麟士,字云禎,吳興武康人也。祖膺期,晉太中大夫。父虔之,宋樂安令。麟士幼而俊敏,年七歲,聽叔父岳言玄。賓散,言無所遺失。岳撫其肩曰:“若斯文不絕,其在爾乎?!奔伴L,博通經(jīng)史,有高尚之心。親亡,居喪盡禮。服闋,忌日輒流淚彌旬。居貧織簾誦書,口手不息,鄉(xiāng)里號為“織簾先生”。嘗為人作竹誤傷手,便流淚而還。同作者謂曰:“此不足損,何至涕零?!贝鹪?:“此本不痛,但遺體毀傷,感而悲耳?!眹L行路,鄰人認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鄰人得屐,送前者還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經(jīng),訪舉學士,縣以麟士應選。不得已至都,尚之深相接,嘗謂子偃曰:“山藪故多奇士,沈麟士,黃叔度*之流也,豈可澄清淆濁邪?汝師之?!摈胧繃L苦無書,因游都下,歷觀四部畢,乃嘆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時稱疾歸鄉(xiāng),不與人物通。養(yǎng)孤兄子,義著鄉(xiāng)曲。
或勸之仕,答曰:“吾誠未能景行坐忘,何為不希企日損?”乃作《玄散賦》以絕世。太守孔山士辟,不應。宗人徐州刺史曇慶、侍中懷文、左率勃來候之,麟士未嘗答也。隱居余干吳差山,講經(jīng)教授,從學士數(shù)十百人,各營屋宇,依止其側(cè),時為之語曰:“吳差山中有賢士,開門教授居成市?!摈胧恐仃憴C《連珠》,每為諸生講之。征北張永為吳興,請麟士入郡。麟士聞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觀之,乃往停數(shù)月。永欲請為功曹,麟士曰:“必欲飾渾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雖不敏,請附高節(jié),有蹈東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庇滥酥?。升明末,太守王奐,永明中,中書郎沈約并表薦之,征皆不就。
麟士無所營求,以篤學為務,恒憑素幾鼓素琴,不為新聲。負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終老,讀書不倦。遭火燒書數(shù)千卷,年過八十,耳目猶聰明,以反故抄寫,火下細書,復成二三千卷,滿數(shù)十篋。時人以為養(yǎng)身靜默所致。梁天監(jiān)元年,與何點同征,又不就。二年,卒于家,年八十五。
(節(jié)選自《南史?列傳》,略有改動)
【注】 * 黃叔度,名憲,東漢著名賢士?!稘h書?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
6.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因游都下 游:游學
B. 左率勃來候之 候:等候
C. 依止其側(cè) 止:居住
D. 有蹈東海死耳 蹈:踏入
【答案】 B
【解析】 候:看望,問候。
7.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若斯文不絕,其在爾乎 其孰能譏之乎
B. 即跣而反 棄甲曳兵而走
C. 言無所遺失 如姬父為人所殺
D. 乃作《玄散賦》以絕世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
【答案】 B
【解析】 A項語氣副詞,大概/語氣副詞,難道。B項均為連詞,表方式或狀態(tài)。C項結(jié)構(gòu)助詞,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與“為”一起表被動。D項目的連詞,來/介詞,用。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此本不痛,但遺體毀傷,感而悲耳。
(2) 少時稱疾歸鄉(xiāng),不與人物通。
(3) 麟士無所營求,以篤學為務,恒憑素幾鼓素琴,不為新聲。
【答案】 (1) 這傷本來不痛,只是父母留給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一時感慨因而悲傷罷了。
(2) 不久,(沈麟士)稱病還鄉(xiāng),不與別人交往。
(3) 沈麟士沒有什么名利追求,把專心治學作為最重要的事,經(jīng)常在幾案旁彈奏素琴,不彈奏今樂。
9. 簡要概括沈麟士不愿為官的原因
【答案】 喜好讀書(專心致學),堅守節(jié)操(不慕名利,追求古人的義節(jié),減弱為官欲望)。
【參考譯文】
沈麟士,字云禎,吳興武康人。祖父沈膺期,是晉太中年間的大夫。父親沈虔之,是宋樂安縣令。沈麟士年幼時便聰慧出眾,七歲那年,聽到叔父沈岳談論道家學說??腿松⑷ズ?,沈麟士能毫無遺漏地復述一遍。沈岳撫摸著他的肩膀說:“如果我們家能夠詩書相繼的話,大概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等到長大,他廣泛通曉經(jīng)書歷史,具有高尚的志趣。父母去世,服喪期間竭盡禮節(jié)。喪期結(jié)束,每到父母忌日總是十幾天流淚不止。平日甘于清貧,一邊編制竹簾,一邊誦讀詩書,口誦、手織不停息,鄉(xiāng)里稱他為“織簾先生”。曾經(jīng)給人制作竹簾不小心傷了手,便流著眼淚回家。一起做工的人說:“這點傷不會有什么傷害,何至于落淚?”他回答說:“這傷本來不痛,只是父母留給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一時感慨因而悲傷罷了?!痹?jīng)在路上行走時,鄰居認為沈麟士穿了自己的鞋,沈麟士問:“這是你的鞋嗎?”就赤著腳走回家。后來鄰居找到了自己的鞋,便將之前那雙鞋送還他,沈麟士說:“這不是你的鞋嗎?”笑著收下了。
宋元嘉末年,文帝命令仆射何尚之抄寫五經(jīng),何尚之便尋求舉薦學士,縣里便讓沈麟士來應選。不得已來到都城,何尚之密切地和他交往,曾經(jīng)對自己的兒子何偃說:“山野中本來就多有奇士,沈麟士是像黃叔度一樣的人,度量弘闊。你應當拜他為師?!鄙蝼胧吭?jīng)苦于沒有書讀,趁著游學都下,遍覽四部書籍,于是感慨道:“古人又是怎樣的人啊!”不久,(沈麟士)稱病還鄉(xiāng),不與別人交往。撫養(yǎng)兄長遺孤,義名在鄉(xiāng)里著稱。
有人勸他去做官,他回答說:“我確實沒能達到節(jié)操高尚、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為什么不一天天地減少欲望呢?”于是寫下《玄散賦》來和世俗斷絕交往。太守孔山士征召他,沒有應召。同宗人徐州刺史曇慶、侍中懷文、左率勃來看望他,沈麟士未曾回拜。隱居在余干吳差山,講經(jīng)授學,跟他學習的學生數(shù)十百人,各自營建房屋,住在他旁邊,當時的人編成諺語說:“吳差山中有賢士,開門教授居成市?!鄙蝼胧靠粗仃憴C的《連珠》,每每都給學生講解。征北的張永做吳興太守,請沈麟士到郡中。沈麟士聽說郡后堂有秀麗的山水,就想觀賞一下,于是前往那里停留了幾個月。張永想請他擔任功曹,沈麟士說:“如果您一定讓我為官,那么我雖不聰明,也請讓我追求高尚的義節(jié),寧愿跳東海而死,也不忍受到這樣的責罰?!睆堄肋@才不再邀請。升明末年,太守王奐,永明年間,中書郎沈約都上奏表舉薦他,被征召時他都沒有去就任。
沈麟士沒有什么名利追求,把專心治學作為最重要的事,經(jīng)常在幾案旁彈奏素琴,不彈奏今樂。背柴汲水,幾天吃一次飯,生活窮困。一直到老堅守節(jié)操,讀書不倦。遭火燒書數(shù)千卷,年過八十,依然耳聰目明,用舊紙反面抄寫,在燈下用小字書寫,又寫成二三千卷,盛滿幾十個箱子。當時的人認為這是他涵養(yǎng)本性、清靜無為才做到的。梁天監(jiān)元年,與何點同時被征召,又沒有就任。二年,死在家中,享年八十五歲。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