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送廓之秋試》
辛棄疾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禹門已準(zhǔn)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jǐn)y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詞題顯示出作者送別的人為廓之,有資料說他是辛棄疾的學(xué)生范廓之,廓之要去參加秋試,辛棄疾寫下此詞表達(dá)對他的良好祝愿。
秋試,即秋闈,是對科舉制度中鄉(xiāng)試的借代性叫法,考試時間在秋季農(nóng)歷八月;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考中者稱舉人。在鄉(xiāng)試的次年春天,鄉(xiāng)試的得中者在京城的禮部貢院參加會試,因而會試又稱春闈;傳說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魚集聚龍門下,躍過龍門者化為龍,于是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闈。
用白話解譯這首詞的意思是:
廓之你在這初秋微涼的天氣、穿著白色苧麻織成的新衣、離開我去參加科舉考試。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考試的情景,你將與其他考生們一道在考場里專心致志地書寫,猶如春蠶啃食桑葉回廊里沙沙有聲。鄉(xiāng)試放榜時飄拂的桂花香已經(jīng)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宮折桂;不僅如此,連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時像魚躍龍門一樣考試得中的會試也已經(jīng)為你準(zhǔn)備好了。
現(xiàn)在你攜帶著書和劍走向應(yīng)試的遼遠(yuǎn)廣闊之路,就像鯤鵬從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鳳凰飛向東升的太陽。明年的今天,你將早已青云直上,那時你可以輕松愉悅地閑看世間的舉子還在為功名奔忙。
此詞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虛實相生。
上闋,“白苧新袍入嫩涼”實寫送別的季節(jié)——初秋、天氣環(huán)境——微涼、被送者的衣著——白苧新袍;
“春蠶食葉響回廊。禹門已準(zhǔn)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虛寫,想象仲秋時節(jié)廓之參加秋試的情景、此次秋試的結(jié)果以及下一年參加春闈的結(jié)。
虛實結(jié)合。下闋,“鵬北海,鳳朝陽。又?jǐn)y書劍路茫?!庇帽扔鞯氖址▽崒懤?dāng)y書劍登程的情景,實中有虛,以虛喻實,喻體“鵬北海,鳳朝陽”意境豪邁雄壯,充滿對廓之的鼓勵;“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完全是虛寫,想象廓之連中兩試后輕松愉快的心情,表達(dá)了對廓之的美好祝福,虛實相生。
此詞用典也很突出,“春蠶食葉”“禹門”“桃花浪““桂子香”“鵬北海”“鳳朝陽”“青云”都用了典故。
雖是送別詞,但因為是送人參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別詩般抒寫離情別緒,而側(cè)重于對應(yīng)考者熱情的鼓勵和美好的祝愿,合情合理。
1.春蠶食葉:食葉吐絲,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2.桃花浪: 傳說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魚集聚 龍門 下,躍過龍門的化為龍,否則點額暴腮。后遂以比喻春闈。
3.禹門:又名龍門,在城區(qū)以北30公里處,黃河到此處,出峽谷由北向南,直瀉而下,水浪起伏...據(jù)《三才圖會》記載:夏禹定為龍門,亦日禹門渡。河流至此,寬約百步,兩山對峙,河沖其中...,狀近斧鑿。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xué)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