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練習題及參考答案
基礎(chǔ)能力測試
1.解釋下列詞語。
①格物致知: 。
②袖手旁觀: 。
③一帆風順: 。
2.“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書’,”一句中“四書”指的是
[ ]
A.《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
B.《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C.《春秋》《論語》《孟子》《禮記》
D.《韓非子》《列子》《孟子》《莊子》
3.下列句子是單句的一項是
[ ]
A.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
B.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 蘇州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蘇州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C.因為這個文化背景,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
D.我覺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shù)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4.下列短語結(jié)構(gòu)類型相同的一項是
[ ]
A.中國學生 自然科學 傳統(tǒng)教育 社會環(huán)境
B.抽象思維 輕視實驗 一帆風順 沒有準備
C.做研究 作主張 出主意 顯微鏡
D.經(jīng)書里說 盲目接受 栽種竹子 袖手旁觀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
A.盡管他們怎么造謠、誹謗,鐵的事實是改變不了的。
B.我雖然下決心學好數(shù)學,成績總是提不高,老師也總是給我個別輔導。
C.有的同學,由于對語文無興趣,因而對數(shù)學很愛好。
D.只要學習目的明確,只要肯刻苦努力并講究學習方法,我們就能把學習搞好;否則,我們就不能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wù)。
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學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a>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但是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洞髮W》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為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便被埋沒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論家王陽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傳統(tǒng)儒家對實驗的態(tài)度。有一天王陽明依照《大學》的指示,先從“格物”做起。他決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條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對著竹子硬想了七天,結(jié)果因為頭痛而宣告失敗。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
王陽明的觀點,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儒家傳統(tǒng)的看法認為天下有不變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從內(nèi)心領(lǐng)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傳給一般人。所以經(jīng)書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傳之于萬世”的。這種觀點,經(jīng)驗告訴我們,是不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世界的。
中小學生作文投稿,中小學生作文點評與打分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6.這幾段文字的論點是什么?選擇正確的一項
[ ]
A.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B.王陽明的思想可以代表傳統(tǒng)儒家對實驗的態(tài)度。
C.儒家認為天下有不變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從內(nèi)心領(lǐng)悟的。
D.這種觀點,經(jīng)驗告訴我們,是不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世界的。
7.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樣的論證方法證明論點?
8.這三段論述文字是如何緊扣全文的中心論點的?
9.從這幾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王陽明的態(tài)度嗎?
探究能力測試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學了就用”,還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創(chuàng)造。只有把讀書得來的知識消融掉,才會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歷史上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積累了大量資料,但并沒有寫出好文章,做出大貢獻。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做到“學了就用”。毛澤東同志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重要的學習?!本褪且驗槭褂眠^程中,要把所得的知識變?yōu)樽约旱难?,它需要蜜蜂釀蜜一般的加工、制作、改造的工夫,進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營養(yǎng)品來?!皩W了就用”的反面,是“學了不用。”這就像柳宗元的《蝂傳》中寫的那種善負物品的小蟲,一遇到什么東西,就要拿來背在身上,越背越重,“雖困劇不止也”;“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惫沤裰型?,多少食書不化的書呆子,其病在此。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
10.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
[ ]
A.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B.古今中外,多少食書不化的書呆子,其病在此。
C.“學了就用”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創(chuàng)造。
D.歷史上很多人沒有做到“學了就用?!?
11.從論證方法角度看,文中毛澤東同志說的話屬于
[ ]
A.比喻論證 B.舉例論證
C.類比論證 D.引用論證
12.文中概述柳宗元《蝂傳》中小蟲負物的故事所說明的道理是
[ ]
A.小蟲負物的技能高超。
B.小蟲貪得無厭。
C.書呆子食書不化的危害。
D.書呆子食書不化。
13.“其病在此”中的“病”是指
[ ]
A.書呆子如小蟲一樣自不量力。
B.書呆子如小蟲一樣貪得無厭。
C.書呆子如小蟲只知負物一樣,食書不化。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D.書呆子如小蟲一樣雖困劇不止。
參考答案
1.①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jié)為理性知識。②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xié)助別人。③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2.B
3.A
4.A
5.D
6.A
7.采用了講道理和舉例子的論證方法
8.作者提倡格物致知精神。首先論證在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格物致知并不是作者所倡導的“格物致知”即實驗,這一點必須講明白,不然會引起人們的誤會,以為作者老調(diào)重彈。為了把這點論述清楚,作者除了分析“格物致知”在中國的起源以論證它的真實目的外,還舉了大學問家王陽明的例子,這就非常富有代表性,很有說明力。
9.作者對王陽明先生的行為并不持批判態(tài)度,而只是以他的行為為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相反他認為王陽明的觀點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10.C
11.D
12.C
13.C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