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也。少孤,太祖破荊州,徙汝南,為農民養(yǎng)犢。年十二,隨母至穎川。讀故太丘長陳寔碑文,言“文為世范,行為士則”,艾遂自名范,字士則。后宗族有與同者,故改焉。為都尉學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為稻田守叢草吏。同郡吏父憐其家貧,資給甚厚,艾初不稍謝。每見高山大澤,輒規(guī)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焉。后為典農綱紀、上計吏,詣太尉司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為掾,遷尚書郎。
出參征西軍事,遷南安太守。嘉平元年,與征西將軍郭淮拒蜀偏將軍姜維。維退,淮因西擊羌。艾曰:“賊去未遠,或能復還,宜分諸軍以備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維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結營。艾謂諸將曰:“維今卒還吾軍人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吾令不得還維必自東襲取洮城?!变窃谒?,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jié)撥姀降?,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敗。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后遷城陽太守。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景元四年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余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于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蜀衛(wèi)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zhàn)不利,并退還,曰:“賊未可擊?!卑?:“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忠、纂馳還更戰(zhàn),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進軍到雒。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
艾至成都,檢御將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復舊業(yè),蜀人稱焉。
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易優(yōu)作文網,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站(http://www.zequeka.cn)。
A.維今卒還/吾軍人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吾/令不得還/維必自東襲取洮城。
B.維今卒還吾軍/人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吾/令不得還/維必自東襲取洮城。
C.維今卒還吾軍/人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吾令不得還/維必自東襲取洮城。
D.維今卒還/吾軍人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吾令不得還/維必自東襲取洮城。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寡: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孤:年幼喪父的孩子;獨:年
老無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鄧艾年幼時父親就死了。
B.“艾遂自名范,字士則”,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別,
名是供平輩和晚輩稱呼,字供長輩呼喚。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批改、易優(yōu)作文點評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C.“辟之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稱,分曹治事的屬吏,官府里的辦事員。
D.“遷南安太守”中“遷”與徙,都指調動官職。“遷”一般表示升官,“左遷”是降職的委婉說法?!搬恪眲t表示一般的調職。
9.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鄧艾在戰(zhàn)亂時遷徙汝南,為農家牧養(yǎng)小牛。后在潁川看到一篇談及如何作文、為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勵其志。
B.鄧艾做過都尉學士,后來改任看護稻田和牧場的小官。同郡一個官吏的父親可憐他家貧,送給他很多財物,鄧艾最初沒有很表示感謝。
C.鄧艾和征西將軍郭淮一道抵御蜀國的偏將姜維。姜維撤退,鄧艾認為應該分兵把守,后又識破了姜維的計謀,得以不敗。 學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a>,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
D.鄧艾率軍從陰平進攻,他擊敗了馬邈和諸葛瞻后,到達雒城。后主劉禪捧著皇帝大印,到鄧艾面前請求投降。
答案 << 糾錯[永久鏈接] 題型:文言文閱讀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7.A 句意:姜維現在突然返回,我軍人少,按常理說他們應當渡河,而不是架橋。這是姜維派廖化來牽制我,使我們不能返回。所以姜維一定會從東面襲擊洮城。
f免費搜題cooCo.net.cn^
8.B 字是供平輩和晚輩稱呼,名供長輩呼喚。古人稱呼他人,一般稱他的字,不能呼名。呼他人的名,很不禮貌。一個人的字,是在成年后才有的。年輕人為了表示謙遜,都說:“年幼,無表”。
9.D 結合文本內容“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可知,劉禪派使者拿著皇帝的大印,請求投降。非后主劉禪捧著皇帝大印。
易優(yōu)作文網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縣)人。父親早死,所以很小就成了孤兒,太祖攻占荊州之后,他舉家遷徙到汝南,給農民放養(yǎng)牛犢。十二歲時,跟隨母親到了潁川,讀到已故的太丘長陳寔墓前的碑文,碑文上說“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鄧艾將自己的名改成為范,字改為士則。后來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回叫艾。他做過都尉學士,因為口吃,不能擔任主管文書的官吏。后來改任看護稻田和牧場的小官。同郡一個官吏的父親可憐他家貧,送給他很多財物,鄧艾開始沒有很表示感謝。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澤,總是籌劃指揮可以設置軍營的地方,當時的人都笑話他。后來鄧艾任典農綱紀、上計吏。拜訪太尉司馬懿。司馬懿認為他與眾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吏,又升任尚書郎。
鄧艾出任參與征西軍事,又升任為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和征西將軍郭淮一道抵御蜀國的偏將姜維。姜維撤退,郭淮想乘機向西去攻打羌人。鄧艾說:“蜀國賊敵離開這里還不遠,或許還會再回來,我們應該分兵把守,以防萬一。”于是郭淮留鄧艾駐軍白水北面。三天后,姜維派廖化從白水南岸面對鄧艾的駐地駐扎下來。鄧艾對將領們說:“姜維現在突然返回,我軍人少,按常理說他們應當渡河,而不是架橋。這是姜維派廖化來牽制我,使我們不能返回。所以姜維一定會從東面襲擊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離鄧艾軍營六十里。鄧艾當夜秘密行軍直趕到洮城,姜維果然渡河奪城:但是鄧艾已搶先到達并占據了洮城,才沒有戰(zhàn)敗。朝廷賜給鄧艾關內侯的爵位,加授討寇將軍的官銜,后來升任他為城陽太守。
景元四年冬天十月,鄧艾自陰平行走百余里,全是無人之地,鑿山開路,架設棧道,山高谷深,十分艱險,加之運糧十分困難,形勢近于危險。鄧艾用毛氈裹住身體,推轉而下。眾將士都攀木緣崖,一個一個前進。首先來到江由縣,西蜀守將馬邈投降。西蜀衛(wèi)將軍諸葛瞻從涪城退還綿竹,排列戰(zhàn)陣,等著狙擊鄧艾。鄧艾派遣自己的兒子鄧忠等率兵從右邊包抄,司馬(官名)師纂等率兵從左邊包抄。但二人出擊均告失利,同時退回來說:“敵人(堅守牢固),不能夠擊破?!编嚢笈?:“生死存亡的選擇,全在此一舉,哪里有不能的說法?”大罵鄧忠和師纂,要斬首示眾。二人又率兵快馬回去重新作戰(zhàn),大敗敵兵,斬下諸葛瞻及尚書張遵等人的腦袋,進軍至雒縣。劉禪派使者拿著皇帝的印璽,寫了封書信(讓使者帶著)來到鄧艾兵營,請求投降。
鄧艾到達成都,巡視約束將士,沒有發(fā)生搶劫掠奪的事。安撫接納投降歸附的人員,讓他們都恢復原來的事業(yè)。蜀國人都稱贊鄧艾。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