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遮蔽的巴金
祝勇
10月17日,巴金走完了他101年的人生之路,不僅他的生命長度在中國作家中頗為罕見,他的精神閱歷也絕無僅有。對巴金的評價常常存在著某種深刻的矛盾,一方面他被推崇為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另一方面,他的文學地位不斷受到質(zhì)疑。許多人認為,無論《家》、《春》、《秋》、《寒夜》、《第四病室》,還是他晚年引起關(guān)注的《隨想錄》,都無法代表中國文學的最高水準。所以,將巴金推向神壇,反而遮蔽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真實價值。
實際上,巴金自身同樣處于遮蔽之中。這種遮蔽,使我們不能在完整的意義上認識巴金。當然,這種遮蔽,是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宿命,諸如沈從文、錢鐘書、張愛玲等,在很長時期內(nèi),被徹底排除在主流言說體系之外,而巴金,似乎比他們幸運,他的作品幾乎沒有停止過傳播。然而,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被傳播的巴金,是經(jīng)過主流意識形態(tài)編輯和修飾的巴金,而在被修飾的巴金和真實的巴金之間,存在著一個不小的距離。這個距離,首先來自對他思想者身份的忽略。正如我們不能單以小說的成就來衡量魯迅的文化價值一樣,巴金首先是作為一個思想者存在的。自從十五歲時讀過克魯泡特金的《告少年》之后,巴金就開始了對人類幸福世界的幻想,安那其主義(又稱無政府主義)也因此成為他一生堅持的基本主張。在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之前,巴金就已經(jīng)寫下了大量文章,如《怎樣建設(shè)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愛國主義與中國人到幸福的路》等,對政府、私有制進行批判,而這,正是安那其主義的出發(fā)點。
當我們從思想史的視角觀察巴金,巴金的文本便會發(fā)生奇特變化,它們不再是像某些人指責的那樣純屬黨派政治宣傳品、是對階級斗爭的簡單圖解,而是始終包含著對人類合理的社會秩序的探尋,而這種探尋,自始至終都是從一個獨立的知識分子的立場出發(fā),而不是服從他人的意志。他對作家職業(yè)的選擇,也歸因于安那其主義者相信在社會革命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通過教育將個人從強權(quán)中解放出來,恢復人類本能的社會性。從這里出發(fā),,巴金的文學道路才變得易于理解。而他筆下所有的愛恨情仇,都是巴金思想體系的一個局部,單從文本意義上考察,把他們從巴金的思想體系中剝離出來,它們的價值當然會大打折扣。
此外,被傳播的巴金,對于巴金而言,只是冰山一角。即使是人民文學出版社二十六卷本的《巴金全集》,也是遺漏頗多。這些遺漏,除了史料搜集的難度外,自然也有人為的成分。比如他的理論專著《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就未能收入全集。對巴金的思想背景諱莫如深,為解讀其文本制造了困難。
巴金的文學活動,一以貫之地堅持著安那其主義立場,以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作為軸心,來關(guān)注被壓抑的人們,并構(gòu)建他理想中的社會圖景。如果說有所中斷,便是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這段時期,這成為晚年巴金痛悔不已的不潔史和他撰寫《隨想錄》的主要動機。他的晚年巨著《隨想錄》,與其說是一次道德懺悔,不如說是知識分子在歷經(jīng)改造之后重新進行的自我發(fā)現(xiàn),是與五四相銜接的一次解放過程。與文革中的非人性的社會現(xiàn)實相對照,是他對自己的一生主動進行的思想總結(jié),也是他的思想遺囑。
(有刪改)
【相關(guān)鏈接】巴金的《隨想錄》不僅僅是在講真話,而且是通過幾十年的感受,讓人們明白文革的破壞性,其中有反思,也有批判,巴金的《隨想錄》起到了社會良知的作用。巴金連續(xù)8年書寫《隨想錄》的過程,就是一個進行思想解放的普及過程。巴金通過這些散文一篇一篇地展開話題,闡述思想解放的立場。(復旦大學陳思和)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巴金以中國作家中頗為罕見的生命長度和絕無僅有的精神閱歷,被推崇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師。
B.盡管巴金的作品廣為傳播,但由于其長期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所編輯和修飾,我們不能完整認識巴金。
C.受克魯泡特金的影響,巴金年輕時就幻想過人類幸福的世界,后來大量的文章巴金是以一個思想者的姿態(tài)完成的。
D.晚年的巴金,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想總結(jié)、反思,并通過巨著《隨想錄》不斷闡述思想解放的立場。
8.下列對材料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二十世紀中自知識分子如沈從文、錢鐘書、張愛玲等也曾長時間地受到遮蔽,但這與巴金受到的遮蔽有所不同。
B.巴金作品一度受到指責,認為它是對階級斗爭的簡單圖解,這是因為持這種觀點的人缺乏足夠的思想高度。
C.巴金的文學創(chuàng)作始終從獨立的知識分子立場出發(fā),探尋人類合理的社會秩序,這是巴金思想體系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D.閱讀巴金的作品應(yīng)從文本意義考察,但由于人為的因素,《巴金全集》遺漏頗多,他思想者的身份也一度被忽略。
E.巴金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的人生經(jīng)歷,與他理想中的社會圖景背道而馳,對此他痛悔不已,稱之為不潔史。
9.巴金被遮蔽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7.A(A項生命長度和精神閱歷不是巴金成為文學大師的原因)
8.AC(B項強加因果,據(jù)文本原因應(yīng)該是某些人沒有從思想史的視角去觀察巴金;D項遺漏頗多的原因不僅僅是人為的因素;E項巴金痛悔不已并稱之為不潔史的原因分析不到位。巴金在此期的經(jīng)歷與自我理想圖景之間不僅僅背道而馳這么簡單。)
9.(1)巴金思想者的身份被忽略。
(2)能夠反映巴金真實思想的作品傳播有限。(答到一點2分,答到兩點5分)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