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①,山門圮②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③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④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⑥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⑦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A.滄州南一寺臨河干(面對)
B.二石獸并沉素(合并)
C.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畢竟)
D.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①一講學(xué)者設(shè)帳寺中,聞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③一老河兵聞之
④果得之于數(shù)里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什么“學(xué)者”的結(jié)論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結(jié)論是正確的?請根據(jù)文意,用自已的話簡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C
2.C
3.①這不是木片,怎么會被暴漲的流水帶走呢?
②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個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整理主觀推斷呢?
4.因為學(xué)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則根據(jù)石性、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屬性,以及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作出正確的判斷。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xué)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