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①盡管“消費”拉動“需求”是商業(yè)社會經(jīng)濟的第一推動力,但是我還是認為,消費不能等同于奢侈和鋪張,節(jié)約永遠是一種可貴的時代精神。
②為什么要提倡節(jié)約?因為還不夠富有嗎,因為落后和短缺嗎?這些并不是全部的理由。其實,節(jié)約不是貧窮時的捉襟見肘,也不是短缺時的窘迫與無奈。從字面講,節(jié)約是指節(jié)制和約束,顯然這是一種自覺的行為,是一種主動的追求。節(jié)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高尚的情操。節(jié)約是對物欲而言的。人們所需求的物質(zhì),從本質(zhì)上說,無非是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對自然資源的占有,一是凝結于其中的人的勞動。所以節(jié)制物欲,就是對自然的珍惜,也是對別人勞動和生命的尊重。這難道不是一種高風亮節(jié),不是一種美好的情操嗎? 蘇州易優(yōu)閱讀寫作精華課,(tel:181-1815-9898)有趣、有用、提分快
③“勤儉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是過去許多殷實人家門前常見的楹聯(lián)——儉,就是節(jié)約,以“勤儉”二字示人,是對家風的諷勸,也是道德的標榜?!胺N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以陶淵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先賢雅士之所以歸隱南山,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條件享受榮華,而是他們把簡樸的生活方式看作是值得追求的一種人生境界。
④高尚的人們總是以簡樸而更增添了人格的魅力。當年小米加步槍的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夠戰(zhàn)勝美式裝備的國民黨?除了別的原因,延安窯洞的簡樸,解放軍官兵的土布軍裝,也許更加增加了老百姓的親和力和信任感。這一點,大概蔣介石至死也沒有弄明白。即使是在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節(jié)約和簡樸也是有識之士信奉的一種生活哲學。擁有億萬資產(chǎn)的香港大富李嘉誠,據(jù)說至今住的仍是30多年以前購置的一所舊房子,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舊式西裝,戴的是廉價電子手表。他說:“我覺得簡單的生活更令人愉快?!? 蘇州易優(yōu)語文培訓,中小學閱讀寫作同步提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⑤節(jié)約是一種境界,奢侈是另一種境界。最典型的大概要算《世說新語》記載的西晉武帝時石崇與王愷爭豪的故事。石崇曾出任荊州刺史,生活非常奢侈。王愷是皇帝內(nèi)戚。兩個人都是武帝時富可敵國的豪強。石崇故意用鐵如意打碎王愷價值連城的珊瑚樹,再賠償以示其富有。更有甚者他們夸富夸到以殺人為能事的地步,到了泯滅人性的程度!這些豪強當時是何等的驕橫,他們大概沒有想到,自己留給后人的道德形象又是何等的丑陋和惡心!
⑥節(jié)約是一種時代精神。節(jié)約象征著健康向上,奢侈則意味著沒落。如石崇和王愷,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人物。作為開國皇帝的晉武帝司馬炎,早期也曾“矯以仁儉”。但滅吳后,逐漸怠惰政事,荒淫無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他的身邊出現(xiàn)王愷、石崇之輩也就不足為怪。(選自2009年4月8日《光明網(wǎng).光明觀察》,有刪改。作者馬德) 蘇州易優(yōu)吳老師中考語文提分班(TEL:181-1815-9898)有趣、有用、提分快
1.這篇文章中,作者要闡述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文中看,“要提倡節(jié)約”的理由有哪幾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淵明和李嘉誠崇尚“節(jié)儉”分別反映他們怎樣的生活觀?各用一句話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運用的兩類不同事例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節(jié)約永遠是一種可貴的時代精神(選文原題為“節(jié)約應當成為時代精神”)。
2.生活還不夠富有和物質(zhì)短缺;要珍惜自然資源,尊重別人的勞動和生命。
3.陶淵明追求簡樸的生活方式;李嘉誠信奉節(jié)約和簡樸的生活哲學。(或:從簡單的生活中獲得了精神上的愉快。)
4.古今結合和正反對比;有力地證明了節(jié)約和奢侈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意對即可)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易優(yōu)語文題庫,同步教材,真題演練,提分就是快 https://cs.euzW.net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