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完成10-13題。
李元軌,武德六年始王蜀,后徙吳。多材藝,高祖愛之。太宗嘗問群臣曰:”朕子弟孰賢?”魏微曰:”臣愚不盡知其能,唯吳王數(shù)與臣言,未嘗不自失?!钡墼?:”朕亦器之,然卿以為前代孰比?”對曰:”經(jīng)學文雅,漢河間、東平也。”帝由是遇益厚。詔納微女為妃。嘗從獵,遇群豕,帝使射之,苦不虛轂,豕為盡。帝撫其背曰:“爾藝過人,顧今無所施。方天下未定,得若豈不用乎?”貞觀七年,為壽州刺史。高祖崩,去官,毀瘠甚,服除,遂菜食布衣終身,至忌日,輒累晝不食。十年,徙霍王,歷絳、徐、定三州刺史,實封至千戶。所至閉閣讀書,以吏事委長史,謙慎未嘗與物忤。數(shù)引見處士劉玄平,為布衣交。或問王所長于玄平答曰無長問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見長若王無所不備吾何以稱之突厥寇定州,元軌令開城門,偃旗幟,虜疑,不敢入,夜遁。州人李嘉運潛結(jié)賊,詔窮誅支黨,元軌以寇近且強,人心危,但殺嘉運,余無所詰,因自劾。帝喜曰:”朕固悔之。非王之明,幾失定州矣?!蓖跷牟僬?,與賊戰(zhàn),敗,二子鳳、賢更以身蔽父,得全,二子死??h抑不為言,元軌廉知之,遣使吊祭,上其事。詔贈鳳、賢朝散大夫,旌禮其閭。元軌每朝,數(shù)上疏陳得失,多所裨正,帝尊重之,有大事,常密驛咨逮。帝崩,與侍中劉齊賢同知山陵事。元軌淹練故事,齊賢嘆曰:“是非吾等及已!”嘗遣國令督封租,令請貿(mào)易取贏,答曰:“汝當正吾失,反訹吾以利邪?”不納。越王敗,徒黔州,薨。
(節(jié)選自《新唐書李元軌傳》)
【注】指漢代的河間王、東平王,他們都好經(jīng)學。菩(kuò):箭尾,即射箭時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訹(xù):引誘,誘惑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或問王所長于玄平/答曰/無長/問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見/長若王/無所不備/吾何以稱之/
B.或問王所長于玄平/答曰/無長/問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見/長若王/無所不備/吾何以稱之/
C.或問王所長于玄平/答曰/無長/問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見長/若王無所不備/吾何以稱之/
D.或問王所長于玄平/答曰/無長/問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見長/若王無所不備/吾何以稱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朕是第一人稱代詞,秦以前不論尊卑,皆可自稱朕,秦始皇開始專用作皇帝自稱。
B.忌日一般指父母及其他親屬等去世的日子,忌日當天因禁忌飲酒、作樂等事,故稱。
C.實封是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戶有虛實之別,唯加實封者,才能享有封地的租稅。
D.山陵既有山岳的意思,舊時也指皇帝或妃嬪、大臣的墳墓,文中指皇帝的陵墓。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元軌箭法高超,得到夸獎。他曾經(jīng)跟隨太宗皇帝外出打獵,將一群野豬全部射殺,百發(fā)百中,因此受到了皇帝的夸贊。
B.李元軌精通經(jīng)學,為人至孝。在魏徵看來,他的經(jīng)學文才就是前代先賢也比不上;高祖去世,他離官守喪,并以終身吃素穿布衣等寄托哀悼之情。
C.李元軌富于謀略,穩(wěn)定局勢。突厥侵犯定州,他巧設計策,令敵人不戰(zhàn)而逃;為了穩(wěn)定民心,他違背皇上旨意,只殺李嘉運一人,從而保全了定州。
D.李元軌熟知典禮,不謀私利。他熟悉各種典章制度、朝廷禮儀使劉齊賢自嘆不如;面對國令想用租賦經(jīng)商謀利的建議,他予以拒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所至閉閣讀書,以吏事委長史,謙慎未嘗與物忤。
(2)縣抑不為言,元軌廉知之,遣使吊祭,上其事。
答案:
10.C 11.D 12.B
13.(1)在所任官的地方,他總是閉門讀書,把政事委托給長史,謙虛謹慎,未曾和外物他人相違背。(關鍵詞“閉閣”“委”“忤”的翻譯各1分,大意2分)
(2)縣官掩蓋此事沒有上報,李元軌訪查得知后,派使者去吊祭,并上奏了此事。(關鍵詞“抑”“廉”“上”的翻譯各1分,大意2分)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