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語段,完成問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寫出文中的兩個通假字。
(1)略無闕處_______通_______,解釋_______
(2)哀轉(zhuǎn)久絕_______通_______,解釋_______
學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a>,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
2.“自三峽七百里中”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在描寫春冬三峽景物時,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并填空。
(1)描寫急流下灘,雪浪飛濺,文章用了一個_______字;
(2)描寫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文章用了一個_______字;
(3)描寫山峰極高,山勢陡峭,文章用了一個_______字;
(4)描寫松柏奇秀,高聳突兀,文章用了一個_______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沒有點出“秋”字,作者如何來寫三峽秋季景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闕”通“缺”,解釋為“殘破”;
(2)“轉(zhuǎn)”通“囀”,解釋為“鳴叫”。
易優(yōu)作文投稿、作文評價系統(tǒng),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2.該句點明了地點和范圍。
3.文章采取了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如:激流與深潭,瀑布與怪柏,都是一動一靜。
四個字依次是:“素”“綠”“絕”“怪”。
4.寫三峽秋季景色時,著重寫感受和聲音。以“霜”“寒”“肅”等字來渲染蕭瑟、肅殺的氛圍,“高猿長嘯”“漁者之歌”凄異、哀婉,突出季節(jié)特點。(意對即可)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