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xiāng)隨感 上次放假時,我又來到了老家,此時家里的玉米已經(jīng)收完了,公路的兩旁曬的都是玉米穗,土話叫“玉蜀黍”,有一個玉子確實很形象,在金黃的太陽下閃著金黃的光,有些刺眼,每家就那么一片地,靠路那邊放上一排木棍、磚頭、石塊什么的,每兩個留一兩米的間隔,兩頭也是這樣界限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奶奶家的玉米大部分都剝好了,在路旁曬著,但還有一小堆在那,爺爺正好去拉最后的一部分了,我又不想回家,就蹲在那個小小的界限里,聞著帶著玉米的空氣,挽起袖子,剝起了玉米。
玉米的頭部有一撮毛,有的是晶瑩的白色,有的是深紅的褐色。我剝玉米時,都是捏著一半的毛加皮,向下一拉,金黃的或微黃的玉米粒就排著隊迎向了我的目光,再捏著剩下的一半,扯下去就扔到左邊的玉米堆里,煮熟吃的時候里面那白色的細絲最難弄,但是生玉米卻好弄,那一條一拉就完全消失了。也不是,更不可能一直這么輕松地工作,有的時候,里面全是蟲屎,在外面只能看到一個小黑洞,可是一扯開,那些蟲屎就灑了出來,還能找出活蟲子,有常見的白色身體,有些透明的白蟲,也有渾身綠色身上帶有黑斑的青蟲,對于這些小東西,我全都用玉米皮墊著,然后用玉米大頭按下去,白蟲還好些只是一灘白水,青蟲則是黑乎乎的,依稀能看出是腸子的東西卷成一團。
我忽然想到一幅情景,那些被外面一層皮包的嚴嚴實實的玉米對這些蟲子來說不算什么,萬一這些蟲子找家的時候爬過一個個玉米,那不算是蟲的腳在每個玉米粒上驕傲的舔過,老的就算了,那些嫩的玉米可就被拿到縣城大街上賣了啊,好像一元一個。
(作文點評:這篇敘事的文章記敘了自己剝玉米皮的所見、所感,尤其是剝皮時見到蟲子的情境更寫得詳細,但文章的題目是“回鄉(xiāng)隨感”,還不如改成“剝玉米皮記”,否則文題不符?!懊績蓚€留一兩米的間隔,兩頭也是這樣界限就看得一清二楚了”表意不明。)
——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作文批改,提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