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外烏云滾滾,正下著小雨。雨在窗前凝成了一片雨霧,朦朦朧朧。
我坐在窗前,心情隨著雨水,跌到了谷底,可心里卻越發(fā)希望雨永遠不要停下。
幾個月前,母親和我從公園中救了一只與父母走失的小野鴨回家喂養(yǎng),如今,小野鴨長大了,也放生了。于是,我和父母議定雨停后便放生,可眼看雨越發(fā)小了,心中不禁又反悔起來。
這時,兩個聲音同時在耳畔響起:客廳中的鴨叫和母親“小野鴨是只野鴨,把它放歸自然吧!”的話語。兩種聲音像兩股水流,撞在一起,讓人極為苦惱。
窗外的雨停了,一家人踏上了放生的道路。
一路上天氣晴朗無比,路邊的花草樹木在雨后顯得格外富有生命力??晌覅s無心欣賞美景,十分不舍——這是我與小野鴨度過的最后一個白天?;叵脒^去它剛剛來到之時:一個呆呆的小腦袋、一雙還未長全的翅膀,整日在家中蹦來蹦去,一整天想著“越獄”。如今長大后,便突然就要道別了……心中便越想越不舍。 中小學(xué)生作文投稿,中小學(xué)生作文點評與打分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想著想著,一家人便到了放生地點——一個碧藍的小湖,湖邊的蘆葦叢遮天蔽日,岸上綠樹成蔭,鳥鳴不斷。一陣微風(fēng)吹來,吹得湖面上波紋不斷,波紋搖晃著湖心盛開的荷花,驚起幾只鴛鴦。我們打開蓋子,浸到水中,小野鴨便順著水游了出去,它回頭“嘎嘎”地叫了兩聲,權(quán)當(dāng)告別,便一頭扎進了幽深的蘆葦叢中,不見了蹤影。
回家后,我常對著空空的箱子,暗自憂傷。箱子中的“鴨味”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發(fā)的淡了起來,而我對小野鴨的記憶與憂傷,也愈發(fā)地淡了起來……
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結(jié)尾中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任何事務(wù)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幾個月前小野鴨到我們家的“喜”,和如今小野鴨離開我們家的“悲”,一“喜”一“悲”,正構(gòu)成了生活的真味。況且,事態(tài)都具有兩面性,放生對我們來說是“悲”,可對小野鴨而言,是成長后的闖蕩,是長大后的自由,更是一件“喜”事。
在線作文批改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