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教授陳寅恪[kè],在一次大學招生的試卷上, 出了一道對聯(lián)題,讓考生們對出下聯(lián)。這個上聯(lián)怪有意思,是大伙兒特別熟 悉的:
孫行者
誰都知道,“孫行者”就是孫悟空,是《西游記》里的主要人物。可要 真對準這個人名聯(lián),沒那么容易。上聯(lián)里頭一個字“孫”,是個姓,也可能 當“孫子”講,還有個“猢猻”[hú sūn,就是猴子]的意思。平時一提孫 悟空,不也常叫他“孫猴子”嗎?第二個字:“行”,是動詞,當走講。最 后的“者”字,是個文言代詞,當“人”講。“行者”合到一塊,可以看成 一個詞,指出家人,“孫行者”有“猴子和尚”的意思。
參加考試的學生,差不多都沒學過對對子,一看這道題,全都傻了眼。 這些考生就找《西游記》里的人名來對,什么“唐三藏”、“牛魔王”呀, 什么“沙和尚”、“豬八戒”呀,對得是五花八門。還有個學生又氣又急, 干脆寫上個“王八蛋”!當然,這些答案全得了零分。 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可有個考生這道題得了滿分,他對的是:
胡適之
“胡適之”就是胡適,是當時的有名學者、大學教授。這個下聯(lián)為什么 能得滿分吶?第一,上聯(lián)是人名,對的下聯(lián)也是人名;第二,“胡”跟“猢” 一個音,和“孫”一樣,都有“猢猻”的意思;第三,“適”這個字在文言 里,能當“去”、“往”講,跟“行”正好相對;第四,“之”也是個文言 代詞,可以當“人”講,跟上聯(lián)的“者”對得挺準。
那陳寅恪的標準答案就是“胡適之”了?不是,他的答案是“祖沖之”。
祖沖之是南朝人,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祖沖之算出的圓周率 比歐洲國家早出了一千年!
下聯(lián)的“祖”字,能當“祖父”[就是爺爺]講,跟上聯(lián)的“孫”字—
—能當“孫子”講,正好相對;第二個“沖”字是動詞,跟上聯(lián)的“行”相 對;末了的“之”字跟“者”相對。陳寅恪的下聯(lián),確實挺有水平,可當時 沒人能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