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馮道恪盡職守的一生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馮道的政治氣節(jié)到底該如何保守,才不至于如同薛居正所說的那樣一女事了二夫,我們暫且擱下不表,倒是不妨先看看馮道在五朝十帝的政府里身居要職時,到 底都做了些什么。不論是歐陽修還是薛居正,都在他們?yōu)轳T道所撰寫的傳記里承認,馮道 少純厚,好學(xué)能文 , 為人能自刻苦為儉約 。
馮道早年在李克用軍中任掌書記,也算是高級軍官了,可他居住在十分簡陋的茅草屋里,連席子也沒有,晚上就和衣睡在一堆亂七八糟的稻草上;吃的食物也與士兵 們完全沒有兩樣,從來沒有要求開過小灶。領(lǐng)到了工資,他就將這些錢拿來和手下的士兵以及仆人一起改善生活。那年月,打了勝仗的軍隊搶幾個民女做做露水夫 妻,原本是司空慣的事情。馮道手下的士兵敬重他,怕他寂寞,偶爾送幾個女人給他,馮道實在推脫不過,就像柳下惠似的將女人弄到別處安置起來,等到尋訪到了 她的家人再將她送回去。露水夫妻沒做成,反而倒貼進去不少銀兩。
在唐莊宗手下任戶部尚書 相當于財政部長加民政部長時,馮道的父親去世了,他回家鄉(xiāng)奔喪,竟然是徒步而行。當?shù)氐牡胤焦俾犝f中央首長回到了老家,紛紛備了禮品來看他,可無一例外地被馮道客客氣氣地婉言謝絕了。
當時,馮道的家鄉(xiāng)正好鬧饑荒,馮道就拿出所有的家產(chǎn),代替失職的國家對饑民進行賑濟。此后,在守孝期間,馮道一直住在一間破屋子里,親自耕田砍柴,完完 全全成了一個有文化的新農(nóng)民。鄰居有人因勞動力不濟而使土地拋荒的,他就悄悄趁著夜色代為耕種,人家好不容易找上門來表示感謝,他又像個古代雷鋒叔叔似的 不以為然。
總之,從這些行為來看,我們完全有理由認定馮道的人品沒有任何可疑之處。而且,作為一名高級官員,他其實也是稱職的,甚至是優(yōu)秀的。
還是在任李克用的掌書記時,李克用的晉軍與梁軍在黃河兩岸對峙,晉軍久攻不下,糧食消耗很快。一天,大將郭崇韜向李克用建議說: 臣以為將校太多,大多不過是些吃閑飯的,戰(zhàn)時又起不了多少作用,不如罷免一些罷。
李克用聽了很生氣,賭氣說他不再任這支聯(lián)軍的最高首長了,要回老家太原去,并叫一旁的馮道立即起草辭呈。一時之間,氣氛搞得十分緊張。
馮道只是答應(yīng)著,卻不肯動身。李克用一連催了幾遍,馮道才徐徐說道: 我所掌的就是筆墨,大王您的命令,我哪敢不寫?但是,現(xiàn)在大王您屢立大功,軍中豈 能缺得了您做主帥?郭將軍所諫,也不算很不妥,您不同意的話拒絕就行了,何必大動肝火還要辭職呢?傳出去,豈不搞得軍中人心惶惶,要是敵人知道了,更會造 謠生事的。 一席話,使李克用收回成命,轉(zhuǎn)怒為喜,馮道的處變能力也可見一斑。
后唐明宗天成年間,中原一帶連年豐收,國家無事。為此,唐明宗頗有些沾沾自喜,馮道卻向興奮中的明宗講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
馮道說: 早年我出使中山,要經(jīng)過井陘天險,怕馬有個閃失,總是小心翼翼地抓住韁繩,但到了平地的時候就沒什么顧慮了,認為不會再出事了,沒想到在平地 上突然摔下來受了傷。在危險的地方,人總是由于格外謹慎而獲得安全;但居于太平的環(huán)境,往往因放松警惕而大禍臨頭。這是人之常情。我希望陛下不要因為一時 的太平和豐收而得意。
唐明宗又問他: 豐收之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是就會改善呢?
馮道回答說: 谷貴餓農(nóng),谷賤傷農(nóng)。 看來,三農(nóng)問題在中國也不是什么新問題了。接著,馮道又給唐明宗念了唐代詩人聶夷中那首著名的《田家詩》: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谷。
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但照逃亡屋。
唐明宗聽了,嘆息了一回,讓左右將這首詩抄下來當做座右銘,不時低頭誦讀一番。
唐明宗手下的一個將軍,在臨河縣偶然獲得一只玉杯,杯子上面刻畫著 傳國寶萬歲杯 字樣,將杯子進貢給了唐明宗。唐明宗非常喜愛,有一天就拿出來給馮道欣賞。
按常理度之,馮道大不了隨喜一番說幾句湊趣的話就是了,可他偏是這時也不忘對明宗敲警鐘。他說: 這不過是前世留下來的有形的寶物而已,而皇帝應(yīng)該有的寶物卻是無形的。
明宗聽不懂這種高深的話,馮道就給他解釋仁義才是帝王之寶。明宗出身行伍,聽得云里霧里,馮道走后,他又找左右近侍仔細詢問,終于搞懂了馮道的意思,于 是 嘉納之 。后唐亡后,馮道為后晉效勞。后晉是由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所建。石本是一個勢力并不大的軍閥,為了獲得強大的契丹的支持,不僅向契丹稱 臣,而且稱兒皇帝。938年,后晉需要派一位官員出使契丹,這顯然是一件燙手的事情,滿朝文武全都顧左右而言他。末了,只有馮道徐徐說道: 此事只能由我 去了。
這件事情,后來大歷史學(xué)家范文瀾在《中國通史》中對馮道批評說: 他(指晉高祖石敬瑭 引者注)要馮道出使遼國行禮,表示對父皇帝的尊敬。馮道毫不猶豫,說: 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 好個奴才的奴才!
范文瀾的批評委實有點讓人替馮道委屈,以當時的形勢來看,劃幽云十六州及稱兒皇帝諸事早由石敬瑭拍板,馮道在這種重大問題上可以說是毫無決策權(quán)可言的,那么余下的就是如何恪盡職守,奉公行事了。
再說,一旦搞僵了與契丹的關(guān)系,契丹強而后晉弱,契丹鐵騎隨時可以南下牧馬。弱國的外交比起強國來,要困難得多,馮道在出任特使的經(jīng)歷中,卻表現(xiàn)得相當出色,并不亞于當今一流的外交家??磥?,大歷史學(xué)家不懂人情世故,刻意于道德批判,也不稀奇。
聽說后晉派出的特使是首相馮道,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打算親自到郊外迎接,大臣們勸阻說從來就沒有天子迎接宰相的先例,耶律德光這才作罷。
縱觀中國史,當南北朝鼎立之時,南方大凡多文采俊秀之輩,每自出使北國,往往被北國因愛其才而強留下來,并加以高位。比如詩人庾信在南朝的官并不大,但到了北朝,好像坐上了直升機,一直升到位極人臣的地步。
現(xiàn)在,馮道就面臨著被耶律德光留下來的危險或者說是機會。耶律德光對他厚加賞賜,又直言要他留下做官。馮道不疾不徐地說: 南朝為子,北朝為父,我在兩朝做臣子都沒有什么區(qū)別。 既拒絕了耶律德光,又保全了他的面子,可謂有理有節(jié)。
馮道還把耶律德光賞賜的錢統(tǒng)統(tǒng)買成木炭,對人說: 北方天氣寒冷,我年紀大了怕冷,多準備點木炭好過冬。 好像要在契丹長住下去的樣子。
耶律德光聞知,十分感動,就同意馮道回晉。馮道卻出人意料地上了三次表,希望再留下來。這樣拖延了一個多月,馮道才似乎很不情愿地離開了契丹。
一路上,馮道走走停停,一直走了兩個月才走到晉國地盤。手下人很不解,問他: 凡是在北國得到生還的人,恨不得插上翅膀往南飛,而您為什么偏走得這樣慢呢?
馮道說: 走得再快,契丹的快馬也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追上我們,倒不如走得慢一些,讓他們搞不懂我的意圖。
幾年后的946年,耶律德光進軍中原,廢掉了孫皇帝晉出帝。在后晉首都汴州,耶律德光想起了幾年前出使契丹的馮道,令人將他從外地召回。
耶律德光戲問馮道: 你是個什么樣的老家伙?
馮道回答說: 我只是個無才無德又癡頑的老東西罷了。
耶律德光又問: 天下蒼生如何救得?
馮道說: 現(xiàn)在哪怕是佛祖出世也救不得了,但唯有陛下您可以救得。
這一回答看似在拍馬屁,其實深含寓意?;仡櫄v史,我們發(fā)現(xiàn)每一次胡人入主中原后,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要發(fā)動對漢人的滅絕性大屠殺時就會明白,馮道在以這種 類似于丑角般的對話來盡力保全他的同胞。挑剔如歐陽修,也對此做出了正確的評價: 人皆以謂契丹不夷滅中國之人者,賴道一言之善也。
尤可一提的是,契丹北撤時,馮道與后晉王族一起遷至常山,凡有被契丹士兵掠奪的中原女子,馮道大多出錢將她們買下來,寄養(yǎng)在附近的尼姑庵里,以便今后為她們找到家人后好送還回家。
在后漢任職期間,漢高祖劉知遠任馮道為太師,也是首相級別的高級官員。劉知遠在太原興兵時,為了制迼兵甲,禁止民間買賣牛皮。等到稱帝后,這一過時的禁牛皮法卻還沒有廢除,搞得民間苦不堪言,只能冒著性命危險暗中交易,好比今天販毒似的。
一次,上黨地區(qū)有二十多人因犯牛皮法而被抓獲,按律當處死。負責這一案件的官員張璨沒有依法行事,而是就此事向劉知遠上了一道奏章,提出牛皮法不合理,當廢。劉知遠是個狂躁癥患者,認為一個小吏居然敢非議國家法律,分明就是對王權(quán)的不敬。
常識告訴我們,一個君王一旦被激怒將是可怕的事情。面對劉知遠要將張璨和二十多個犯了牛皮法的小民一并處死的憤怒時,滿朝文武寂然無聲。只有馮道站出來 說: 陛下以前在河?xùn)|時,禁止民間買賣牛皮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得了天下,牛皮沒有必要再禁了。張璨的奏章并沒有什么大的過錯,完全是為了 國家著想,如果將他處死,天下人也會感到惋惜。我身為首相,沒有及時早奏,我罪當誅。 一席話,不但救了張璨,也救了那二十多個差點身首異處的升斗小民。
馮道伺候的最后一個主子是后周的周世宗。是時,周太祖剛?cè)ナ?,北漢主劉旻乘機入侵,周世宗決定御駕親征。馮道認為此舉過于輕率,持反對態(tài)度。
周世宗豪情萬丈地說: 從前唐太宗創(chuàng)立基業(yè)時,都是親征,難道我怕劉崇嗎? 馮道回答說: 陛下你恐怕不能和唐太宗相比吧。
周世宗有些尷尬和惱怒,又說: 劉崇的軍隊不過烏合之眾,如果遇上我的軍隊,就如同泰山壓卵。
馮道仍然不識時務(wù)地勸阻: 陛下你平心自問,你能像泰山一樣安穩(wěn)嗎?
周世宗終于大怒,拂席而去,令馮道留下為先帝修建陵墓,自己仍帶著軍隊過御駕親征的癮去了。
是年,馮道已經(jīng)七十三歲,這在一千多年前,已經(jīng)是罕見的高壽了。等到周太祖的陵墓修好,馮道也就在病中悄然去世。周世宗聞訊,用三天不上朝的方式對這位幾朝重臣表示了內(nèi)心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