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甘露之變,宦官甚囂
來源:內部資料
糾錯
據史籍記載,唐文宗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有作為、有抱負的帝王??上?,在他即位的這幾年中,整個大唐帝國的情況卻是不容樂觀的。當時宦官專權、朋黨之爭、藩鎮(zhèn)跋扈、財政匱乏等等問題,足以讓這個起初還滿腔熱血的青年束手無策。
對于宦官的問題,唐文宗曾經這樣說過,自己連古代的周赧王、漢獻帝都不如,自己竟然被自己的家奴控制。就拿文宗朝的大宦官頭目仇士良來說,他一生曾弒二 主、殺一妃和四位宰相,可見其勢力之大。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奴才,竟然在官場縱橫達20余年而恩寵不衰。更不可思議的是,在他因年老退職時。他竟然教授自 己的那些養(yǎng)子們一套服侍君王的招數。他得意地說到,一定要記得,不要給天子任何的閑暇事件,如有皇帝一有空閑,他一定會閱讀古今書籍、思考朝政大事,將注 意力轉移到自己的治國方略之上。而如果皇帝的政治經驗豐富了,他們就會深謀遠慮,而宦官的待遇自然會下降。但是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地給皇帝找一些樂子,讓皇 帝對我們的游戲沉迷,他自然會以來我們。這樣我們不但能夠控制皇帝,朝中大事也自然等待我們去處理。這樣宦官的權勢才能經久不衰。這些宦官完全為了自己的 私利,竟將國家大事也搭了進去。愈演愈烈的宦官篡權問題,已經成為皇帝一塊心頭大病。
唐文宗還說,對于宦官問題的處理還有這么一個妨礙。當時唐憲宗死后的好幾任皇帝,包括他自己,都是由宦官擁立而登基的。所以也許對于唐文宗來說,宦官才是決定他繼任的根本原因。正是有這么一層關系在里面,這些奴才更是居功自傲起來。
但之所以認為唐文宗還算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正是因為即使在這樣的局勢之下,他并沒有因此放棄斗爭,相反,在他在位的這些年間,他一直在尋求這樣一個機 會,鏟除宦官,樹立皇室權威。發(fā)生在太和九年的 甘露之變 便是其為樹立帝王的威嚴而所作的努力之一。不管結局如何,畢竟,這位年輕的帝王一直沒有忘記為 爭取自己李姓家族的利益。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文宗即位后,當年擁戴他即位的王守澄樞密使升為驃騎大將軍,壟斷了朝中大部分的軍政大 權。文宗登基后才發(fā)現,其實自己只是擁有了一個皇帝名號,實際并沒有多少權力。他這時才清楚地明白,并不是當上皇帝就擁有了一切,所有的東西還得要靠自己 去爭取。而且在他前面已經有過宦官當權亂政的例子,這都應當引以為戒。況且,這些宦官當初能夠擁立他,以后照樣可以不費任何力氣就能廢立他。有了這么一層 擔憂之后,文宗心里明白自己的皇位要想坐穩(wěn),就得要讓這些奴才徹底服貼于他。
文宗的第一次努力是在他即位后的第五年,也就是太和五 年,他與宰相宋申錫密謀準備剪除宦官。宋申錫在朝野口碑極好,在朝臣之中以清介廉明,不結朋黨著稱。可是這次的行動卻并不順利,在他們尚未來得及采取行動 之前,秘密卻被京兆尹王泄露,計劃失敗。事后宋申錫被貶,而王守澄他們更為變本加厲,不斷給皇帝身邊安插自己的心腹手下,對文宗也開始了更為嚴密的監(jiān)視。 如果當初王守澄他們擁立他即位后還給文宗一些自由,那現在即使明面上看不出來,但以王為首的這些宦官也清楚了文宗并不是一個吃軟飯的家伙,因此處處提防著 文宗,以防他再有任何變數。
這樣一晃又過了兩年,一日文宗忽然患病。王守澄乘機推薦他的心腹官員鄭注,給文宗看病。要說這鄭注,他早 年以行醫(yī)為業(yè)。據史料記載,有一年襄陽節(jié)度使李正患病,使用鄭注開的偏方才得以治愈。后來李正留鄭注做官,軍政之事也都讓他殘余定奪。通過這一層關系,鄭 注又認識了王守澄。后來王守澄調到長安的內廷之后,鄭注也跟隨來到京師。要說這鄭注也真是幸運,這一次文宗服了他的藥,也很有效,因此得到了皇帝的大大的 贊賞和寵幸。于是便將鄭注收在自己身邊。再說這王守澄看到自己給皇帝推薦的鄭注得到了皇帝的大大贊賞,連自己也跟著得到了皇帝恩賞。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他 又安排了自己另一個手下李訓到皇帝的身邊。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況且這帝王的心機,還真不能就那么輕易的加以揣測,其實很多時候事情 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這王守澄便是犯了這么一個錯誤。關于文宗起用鄭注和李訓的想法,其實除了對抗宦官權力以外,還有那么一層考慮。文宗的憂患并不 僅僅來自表面還算和順的宦官,朝中另一樁讓他憂心的便是這倨傲不遜的朋黨之爭。他如果想要撤除這兩黨頭目的官職,就必須先有接替他們官職的人選。而現在, 鄭注和李訓兩人頗得他的歡心,這兩人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對政治相當敏感,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這兩個家伙十分聰明,對于事情的尺度拿捏的十分準確。于是, 皇帝和這兩人之間一拍即合。
這李訓、鄭注因在官場也混跡多日,他們心里很清楚皇帝的真實想法,所以平時的言論深得皇帝喜愛,他們也日 益得到皇帝的信任。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他們開始協同皇帝密謀鏟除宦官的事情?,F在宦官的勢力很大,單靠皇帝并不能辦到。但是可以利用宦官之間的矛盾,采 取離間的辦法讓他們之間去斗,從而瓦解宦官的勢力。
這里要說明一下,當年擁戴文宗即位的宦官中,比較有計謀的除了王守澄以外,還有一 個前文曾經提起過的仇士良。但仇士良畢竟還是勢力不及王守澄,所以一直受王守澄的壓制從而一直郁郁不得志,因此也十分痛恨王守澄,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代而 取之。而李訓和鄭注的主意便是,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首先讓他們先來個窩里斗滅掉一方,然后再找機會掃除余下的勢力。這樣分步瓦解的方法一方面符合皇帝現在 的局勢,同時也可以做到不留痕跡。于是他們任命仇士良為左神策軍中尉,分掉了王守澄的一部分權力。這個做法讓王守澄很不高興,但他也沒有太在意,畢竟李訓 和鄭注是自己派過去的,怎么著也都能算是自己的黨羽,他們應該不會算計到王守澄的頭上。但文宗他們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讓王守澄麻痹大意的狀況下一步步地 解除了他的權力。李訓當了宰相后,馬上任命王守澄為左、右神策觀軍容使,雖然官階比過去高,但他的軍權卻完全上交了。只要王守澄手中的權力一解除,他的氣 焰馬上就消失了,后來文宗叫人往王守澄的家中送了一杯毒酒,這個著名的宦官頭目自此終于被剪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