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抗金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宣和四年(1122年)應募入伍,因作戰(zhàn)勇敢,很快升到留守司統(tǒng)制。金兵南下時,岳飛的上司降敵,兵將潰敗,岳飛卻堅持抗敵,屢敗金軍。
岳飛帶領的軍隊被稱為 岳家軍 ,是南宋對金作戰(zhàn)的主力和中堅。岳家軍以訓練嚴格、賞罰公正、號令嚴明而聞名。公元1140年的穎昌府大戰(zhàn)中,岳家軍與金軍血戰(zhàn)幾十個回合,戰(zhàn)士都成了血人,戰(zhàn)馬成了血馬,但岳家軍抱著死守勿去的決心,頑強周守,終于扭轉(zhuǎn)了戰(zhàn)局,殺死了金朝統(tǒng)帥金兀術(shù)的女婿,捉拿上將夏金吾,使金兀術(shù)連連驚嘆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曾預言,如果中原各路大軍妥善部署,互相配合,他的這支岳家軍就可以勇往直前,完成恢復中原大業(yè)的使命。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s://wEw.euzW.net/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但正當岳家軍士氣高昂,收復失地的時候,宋高宗和秦檜卻急于求和,害怕岳飛繼續(xù)進攻,下令將各方部隊陸續(xù)撥回,逼迫岳飛班師。秦檜又以 莫須有 的罪名將岳飛毒死于風波亭。岳飛死時,年僅39歲。
秦檜擅權(quán)
秦檜,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宋徽宗時官任御史中丞,于公元1127年被擄到金國。1130年,秦檜被放回南宋,得到宋高宗的信任,官至宰相。1140年,秦檜慫恿宋高宗將主戰(zhàn)將領的軍權(quán)解除,并誣構(gòu)謀反罪狀,殺害岳飛,促成了紹興和議。秦檜在擔任宰相期間,獨攬朝政,排除異己,大興文字獄,大力打擊主戰(zhàn)大臣,壓制抗金輿論,篡改官史,獎勵歌頌和議的詩文。他還推行經(jīng)界法,丈量土地,重定稅額,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稅十分之七八,弄得很多人都無家可歸,最后家破人亡。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
隆興和議
紹興十九年(1149年),金廷發(fā)生宮變,金熙宗完顏直被海陵王完顏亮所殺,完顏亮自立為帝。三十一年九月,完顏亮起兵大舉進攻南宋,進逼至長江北岸。高宗隨即傳位給養(yǎng)子趙瑋,是為孝宗。孝宗力主抗金,啟用主戰(zhàn)派張浚等人,并為岳飛父子昭雪,斥逐朝中秦檜黨人。隆興元年(1163年)五月,在張浚等人的倡議和策劃下,宋軍北伐,曾一度將宿州(今安徽宿縣)等地收復。但因副招討使邵宏淵消極退卻,北伐以失敗告終。宋廷內(nèi)投降派借機對主戰(zhàn)派進行攻擊,張浚等人辭官。第二年,在太上皇趙構(gòu)等人的壓力下,孝宗被迫與金訂立和約:改金與南宋的君、臣關(guān)系為叔、侄關(guān)系;改 歲貢 為 歲幣 ;雙方疆界仍以 紹興和議 為準。史稱 隆興和議 。
嘉定和議
中小學生作文投稿,中小學生作文點評與打分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趙窨傳位給太子趙惇,是為光宗,自己作太上皇。光宗即位后,受制于李皇后,不問政事。宗室趙汝愚、外戚韓詫胄借機逼光宗退位,立其子趙擴為帝,是為寧宗。此后韓詫胄大力排除異己。獨柄朝政。開禧二年(1206年),北方蒙古起兵反金。韓詫胄事先沒有做好戰(zhàn)前準備,就貿(mào)然出兵伐金。宋軍大部分將領無心抗金,在收復一些失地后,遭金軍反擊,宋軍大敗而逃。北伐失利,投降派又向金朝乞和。后來,禮部侍郎史彌遠遵照金朝要求,勾結(jié)參知政事錢象祖等人,秘密處死了韓伲胄。事后,史彌遠任同知樞密院事,錢象祖升任右相,朝政大權(quán)又落到了投降派手里。嘉定元年(1208年),史彌遠刨棺割取韓伲胄首級呈獻金朝,與金重訂和約:改金、南宋叔侄之國為伯侄之國:歲幣由20萬增至為銀30萬兩、絹30萬匹:南宋另付金犒軍費銀300萬兩;兩國疆界仍以 紹興和議 為準。史稱 嘉定和議 。
作文培訓網(wǎng)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聯(lián)蒙滅金
南宋晚期,蒙古族為求向南發(fā)展。想利用南宋與金國之間的矛盾。聯(lián)合南宋攻打金國。公元1232年,蒙古可汗窩闊臺派使來到南宋,商議共同伐金。雙方協(xié)議,滅金后黃河以南的土地歸宋。1233年,宋發(fā)精兵與蒙古共同攻打蔡州(今河南汝南),這是金國最后的戰(zhàn)略據(jù)點。很快蔡州城破,金國滅亡。但蒙古軍不肯如約將黃河以南的土地歸宋,雙方由此引發(fā)了戰(zhàn)事。
厓山殉難
公元1276年,益王趙星在福州被擁立為帝,是為宋端宗。1278年,端宗因病逝世。張世杰、陸秀夫等人又立八歲的廣王趙咼為帝。張世杰駐兵于新會的壓山,據(jù)守天險。1279年,元將張弘范率水軍人海攻壓山,張世杰力戰(zhàn)后潰敗,陸秀夫背起趙罱投海自盡,張世杰也因船翻而死。南宋滅亡。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wǎng)站(http://www.zequeka.cn)
辛棄疾
在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經(jīng)被金人占領。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夏秋之間,金兵再度大舉南侵,北方各族人民奮起反抗。乾道八年(1172年),辛棄疾出任滁州。此時的辛棄疾內(nèi)心極為矛盾。他一方面對朝廷的偏安政策感到不滿,另一方面又難以舍棄對朝廷的效忠;一方面替朝廷鎮(zhèn)壓茶民、農(nóng)民的暴動,另一方面又認為民之為盜,乃官吏豪強為害所致;他一方面對恢復中原之事已不抱希望,另一方面又不時地盼望著有朝一日轉(zhuǎn)赴抗金前線。雖然思想處于不斷的掙扎與矛盾中,但辛棄疾仍舊在他的職位上盡職盡忠,而且政績卓著。辛棄疾盡自己的努力讓國家兵強民富。然后再圖恢復大計。但昏庸的南宋朝廷還是沒能容下辛棄疾的改革與整頓,并于淳熙八年將其革職。
之后的18年,辛棄疾一直落職閑居于江西上饒和鉛山一帶。當時,金兵的南侵和南宋朝廷的偏安政策,激起了詩人們的普遍覺醒,讓整個南宋詞壇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愛國詞章成為了當時文學界的主流。辛棄疾也是這場風暴中的一個,他閑置無事,雖善于自我開解,但一種莫名的失落卻常常在盤踞心中揮之不去。他眼見恢復中原的夢想即將化為泡影。遂將滿腔悲憤寄寓詞中,寫下了600多首慷慨之詞。
淳熙十五年(1188年),48歲的辛棄疾,依舊壯心不已,在瓢泉附近的鵝湖寺與愛國志士陳亮相會,二人在鵝湖十日共商恢復大計。之后,兩人彼此唱和,寫下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賀新郎》)的堅貞志向。
辛棄疾不僅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志士,更是整個中國詞史上最杰出的詞人之一,代表了豪放派的最高成就,他創(chuàng)造性地將詩歌、散文、辭賦等多種文藝形式融為一體,各取其長,極大地豐富了詞的表現(xiàn)手法與語言技巧,從而形成辛詞的獨特風格。
文天祥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五月,文天祥出生在江西吉州廬陵縣(今江西吉安縣)的一個村莊里。文天祥高中狀元初步仕途時,正值蒙古貴族向南宋發(fā)起大舉進攻之時。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軍隊進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逃跑,文天祥大膽上書,提出政治、軍事改革方案及防御措施,并要求嚴懲董宋臣。最后雖未遷都,但是也沒有采納文天祥的主張。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巖、梅州。挺進江西,在雩都大敗元軍,恢復州縣多處。江西各地紛紛響應,抗元斗爭再次興起。然而,次年冬天,元軍水陸并進,在海豐北五坡嶺突然襲擊文天祥。文天樣奮起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被俘。
投降元朝的張弘范以高官厚祿誘惑文天祥招降張世杰。但文天祥卻憤筆寫下了著名詩篇《過零丁洋》作為答復。見誘惑不成,元朝專橫跋扈的宰相阿合馬又對文天祥危言恐嚇,文天祥依然堅定如初。后來,陸秀夫投海,張世杰殉職,南宋滅亡。
南宋滅亡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囚禁折磨達3年之久。期間,張弘范、留夢炎等原南宋大臣都來勸文天祥投降,結(jié)果都碰了一鼻子灰。
至元十九(1283年)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對文天祥進行最后一次勸降,繼續(xù)威逼利誘,以期文天祥能夠投降,從而瓦解人民的抗元力量。但文天祥依然誓死不降。元人眼看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陰謀。終于在十二月初九對文天祥下了毒手。
文天祥不僅是位民族英雄,還是位充滿愛國熱情的文學家,他曾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但其前期的詩文大多為應酬之作。自贛州起兵以后。其詩文悲壯剛勁,被人傳誦至今,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始終如一的堅持斗爭。
豪放派
豪放派的形成與發(fā)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范仲淹《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的問世,發(fā)豪放詞之先聲。其次是蘇軾大力提倡寫壯詞,與柳永、曹元寵二家分庭抗禮的階段。當時,蘇詞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學曹柳者有十之七八。豪放詞派肇始于此。蘇軾之后,北宋逐漸走向沒落。靖康之變后,宋室南渡。隨著國破家亡,豪放詞派獲得了迅猛發(fā)展,宋詞的發(fā)展達到了巔峰。優(yōu)秀的詞人、詞作層出不窮。除了辛棄疾外,李綱、陳與義,葉夢得、朱敦儒、張元干、張孝祥、陸游、陳亮、劉過等都有佳作流傳。最后一階段為延續(xù)階段,代表詞人有劉克莊、黃機、戴復古、劉辰翁等。他們賦詞依然豪邁,但由于國事衰微,恢復無望,這種風氣漸波及詞壇及豪放詞人,詞作或呈粗囂、或返典雅,悲灰之氣漸漸籠罩了當時所有的豪放詞人。
豪放派的詞作,大都視野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它不僅描寫花間月下、男女歡愛,更喜攝取軍情國事那樣的重大題材人詞。格律不拘,行文汪洋恣意, 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人 。豪放派內(nèi)部的分派亦較少。僅蘇派、辛派、叫囂派三個階段性的細支,彼此之間稍有差異。
《洗冤集錄》
世界第一部系統(tǒng)的法醫(yī)學專著。出版于宋淳七年(1247年),為宋代宋慈撰著。宋慈(1186-1249)一生4次擔任高級刑法官,長期從事審刑工作,和現(xiàn)場尸體檢驗經(jīng)常打交道,加之鉆研歷代法醫(yī)文獻,積累了豐富的法醫(yī)檢驗知識。該書內(nèi)容豐富,范圍廣泛,主要內(nèi)容有檢復總說、驗尸、四時變動(四季的尸體變化)、自縊、溺死、殺傷、火死(燒死)、湯潑死、服毒以及其他各種傷死共53項;并對犯罪、犯罪偵查和傷害保辜亦多有論述。該書涉及了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解剖、生理、病理、藥理、診斷、治療、急救、內(nèi)科、外科、婦科、骨科等各方面知識,曾被譯成荷蘭、英、法、德等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