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垂拱四年(688),鑒真出生于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市)的一位商人家中。
唐朝自創(chuàng)立后,吸取隋亡的教訓,采取了一系列有利生產發(fā)展的措施,政治開明,經濟發(fā)達,文化繁榮。武則天上臺后,雖然發(fā)生了改朝換代的政治動蕩,但國家 的大政方針并未發(fā)生太大的變化,武周皇朝繼續(xù)著盛唐的雄風,國家經濟依然在持續(xù)地發(fā)展。特別是江淮一帶,更是富甲天下, 時人稱揚一、益二 ,就是說除了 長安、洛陽這東、西兩京之外,最繁榮的便是揚州和益州了。唐詩中有云: 商胡離別下?lián)P州 ,可見當時揚州的對外貿易非常發(fā)達。那時,揚州與全國的商業(yè)交往 十分密切,與阿拉伯、印度、日本當?shù)氐纳虡I(yè)往來也十分頻繁,許多胡商經常居住揚州經營生計,逐漸成了巨商大賈。經濟的發(fā)展伴隨著文化的昌盛。揚州的學子輩 出,文人云集,又為這座富庶的古城增添了很深的文化氛圍。此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佛教。 提升作文素養(yǎng),尋找作文素材,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suyang/>易優(yōu)作文素養(yǎng)</a>。
鑒真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自然會受到多方面的熏陶。
鑒真之父俗姓淳于,精明強干,經商有道,一家人生活得十分美滿。鑒真在幼兒時代,印象最深的不是父母的慈愛、美麗的古城,而是父母每日必作的誦經拜佛。 那悠揚清亮的誦經聲和肅穆虔誠的拜佛動作,對幼年的鑒真來說,既那么熟悉,又那么神秘。盡管鑒真的父母虔誠信佛,但他們并沒有打算讓兒子走出家修行的路 子。所以,大約從七八歲開始,鑒真便被送到附近的私塾學習。從識文認字到諸子百家,鑒真的學業(yè)也隨著他的年齡而慢慢地增長著。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公元701年春的一天,鑒真隨父親一起前去附近的大云寺朝拜。
大云寺是在公元691年,即鑒真三歲時興建的。那時,武則天改唐為周,并借《大云經》理論,聲稱是彌勒下生,要作大唐之主,于是一方面下詔頒《大云經》 于天下,另一方面下詔在兩京和諸州各設大云寺一所,如此一來,佛教大興,成為當時占絕對統(tǒng)治地位的學說。揚州的大云寺便是在這種形勢下建立起來的。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s://www.euw.net
快到大云寺時,便可見到許多香客紛紛向寺中涌去。鑒真覺得好奇,便問父親道: 爹爹,怎么有這么多人都去大云寺? 父親對他說: 你原來從未來過大云 寺,當然沒見過香客云集的景象。要知道今天是佛像開光的特別日子,寺里有盛大的法會,智滿法師還要登壇授戒,法事之盛將非以往可比。
聽到父親提起智滿法師,鑒真覺著耳熟,便又問道: 智滿法師可是那位為您授戒的師父?
正是,正是!為父早已皈依于智滿法師,后來又從他受菩薩戒,我在家念的經、拜的佛都是從他那里請回的。
正說著,父子倆已隨著人群走進寺院。這是一座新建的寺院,雖然沒有參天的古木,但花草處處,殿堂座座,倒也十分清凈莊嚴。特別是新修的幾座殿堂,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殿堂內香煙繚繞,梵樂陣陣,一片肅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信眾此刻正在忙著供佛、拜佛。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鑒真同父親將各個殿中的佛菩薩挨個拜了一遍,然后隨眾人來到新修的大佛殿前。這里是法會的中心會場,將要開光的佛像就在這座佛殿里。鑒真為周圍那些虔誠 的信眾所感染,也為那些慈祥莊嚴的佛菩薩所震懾,內心產生了一種肅穆而清凈的感覺,此刻,當面對這座高大雄偉的寶殿時,他不由自主地合掌禮拜起來。
兒啊,先不要著急,待會兒佛像開了光,我們再進大殿禮佛不遲。 父親見鑒真一副認真的樣子,心里十分高興。
父親,聽說這新修的大殿中共有三尊佛,那誰是師父,誰是徒弟呢?
上次我聽智滿師父說,這新塑的三尊佛像是一組三世佛,一世一佛,共三尊佛。他們分別是三個世界的教主,所以并無師徒之分,都已證得至高無上的覺位,圓滿自在,平等無別。 作文培訓網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a>。
鑒真一聽,頗感疑惑地說: 怎么還會有三個世界?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還不是唯一的世界嗎?
父親說: 這些問題太復雜了,我們還是先到西院觀音殿禮拜觀音菩薩吧。觀音菩薩本來早已成佛,后來為救度眾生而倒駕慈航,甘愿降為菩薩身份。而且這位法 力無邊的菩薩既在西方世界隨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又常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尋生救苦,他既打破了師徒高下的區(qū)別,又打破了世界苦樂的界線,所以歷 來深受人們的敬仰。
說著父子倆已到了觀音殿。拜完觀音,鑒真又問父親道: 為什么既要念佛的名字,又要念觀音的名字?
鑒真的父親被兒子這一連串的問題問得無法回答。這時離法會開始還有一段時間,他們便去找智滿法師??芍菨M法師忙得不可開交,哪有時間講這些。幸好智滿的一位弟子此時已忙完了自己份內的工作,便熱情地接待了鑒真父子。
作文網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貴公子能思考這么多的問題正說明他早具慧根,可喜可賀啊。 這位和尚對鑒真父親說。
犬子不才,師父過獎了。 鑒真父親忙合十言道。
那和尚繼續(xù)說道: 觀音既具有父親般的威嚴和慈祥,又具有母親般的溫柔和慈愛。眾生如果遇到苦難,只要像呼喚父母那樣呼喚觀音,觀音就可前來解救他的苦 難。所以,人們念觀音就是對觀音的虔誠呼喚,就是為了在現(xiàn)世中離苦得樂。而念佛卻與此稍有不同,因為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具有一種奇妙的神 力,只要人們呼喚他,他就可把這種神力傳寄到每個人身上,使得他臨終后能夠往生于西方極樂世界。人們既關心今世,又關心來世,所以便既念觀音,又念彌 陀。
鑒真聽得十分認真,此時,他已如醉如癡,只顧不住地合十點頭,那樣子逗得周圍人忍不住笑了起來。鑒真并不在乎這些,他是真正地神往那個極樂世界了。
就在這時,一陣低回雄渾的鼓聲傳來,法會正式開始了。智滿法師率領全寺僧眾在佛殿前舉行了隆重的法事儀式,為新塑的三尊佛像開光。鑒真父子夾雜在眾人之 中,側立在東西兩旁,雙手合掌,念佛之聲不絕。法事如律如法地進行著,終于輪到居士弟子們拜佛了。鑒真懷著激動的心情,緩緩步人大殿之中。
進入殿門,一股濃濃的檀香伴著清悠的銅磬聲撲面而來。一片金光閃爍在前,抬頭觀望,但見巨大的佛龕內,三尊包金佛像威然端坐,道道金光之中,佛正在含笑俯視著眾生。鑒真情不自禁地拜倒在佛前蒲團上,以己之頭,禮佛之足,以此頂禮表達內心深處對佛的虔誠敬拜。
大殿中的三尊佛像每尊高約七米,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位居中央,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位居西側,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位居東側。鑒真先在釋迦牟尼佛前頂禮膜拜,那種虔誠的樣子不亞于其父和其他香客。
開光法會結束后,緊接著又舉行傳戒法會。戒壇上,三師七證威然端坐,受戒弟子虔心受戒,氣氛比剛才的開光法會更加肅穆。鑒真再一次被這莊嚴的氛圍所感染。
我也要去受戒! 鑒真突然向父親說, 父親,請您允許我受戒吧!
父親感到十分突然。是啊,過去他盡管常來大云寺,可帶兒子來,這卻是頭一次。至于誦經拜佛,雖然是他每日必修的功課,鑒真早已司空見慣,可感受今日這拜 佛氣氛,目睹信眾云集、爭相受戒的場面,這對十四歲的鑒真來說,更是一生中的第一次。鑒真受這種氣氛的影響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求立即受戒的確出乎父親的預 料之外。
兒啊,受了戒就要離家修行,青燈黃卷,遠離父母,你能受得了嗎? 父親問道。
佛菩薩對眾生那么慈愛,無異于父母的關懷,與佛菩薩在一起,就如同和父母在一起一樣,只能是安穩(wěn)舒心,怎會有受得了受不了的說法呢?
鑒真這一反問,使父親不禁慚愧起來?;叵胱约哼@些年來皈依佛門,修持不輟,可見他競不如十四歲的兒子。他興奮地打量了一下鑒真,對他說: 可你還只是一個十四歲的孩子,他們現(xiàn)在受的是具足戒,你還不到年齡啊。
那么,難道只有受了具足戒才能出家學佛嗎?我怎么也看見有一些像我這么大的小和尚也住在寺廟里邊? 鑒真不解地問。
小孩子學佛當然也可以,那也要受沙彌戒,帶發(fā)修行者只是極少數(shù)。 父親很耐心地對鑒真解答著。
由于法會要連續(xù)舉行三天,所以,鑒真父子倆與許多香客一樣,當晚便住宿在大云寺里。盡管條件十分艱苦,可寺中特有的氛圍卻使鑒真依戀不已。夜幕之中,那悠揚的鐘聲和那綿綿不斷地誦經聲將鑒真帶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第三天,法會正式結束。香客們紛紛離寺回家,寺里頓時清凈了許多。鑒真由父親領著,前來向智滿禪師辭別。智滿法師是一個著名的禪師,修持精嚴,學識淵 博,很受信眾尊崇。鑒真已早聞其名,只是一直未曾相見。走過一道小門,來到另一別致的院落,再向前走,踏上一處臺階,便到了智滿法師的禪房。一聲 阿彌陀 佛 ,房內無人應聲,正在遲疑之際,忽聽身后傳來一聲 阿彌陀佛 ,鑒真回過頭一看,只見一位老和尚正合十走來。老和尚身材魁梧,步伐穩(wěn)健,紅光滿面,威 儀具足,一看就知道他是位有道高僧。
弟子前來叩見師父! 鑒真的父親拉著鑒真一同向智滿法師叩拜。
起來,起來,屋里坐吧! 智滿法師將鑒真父子讓進屋內。
這是弟子的兒子,今天一同前來禮佛,他非常喜歡這里,看來也是與佛有緣啊!
是嗎? 智滿法師把目光轉向鑒真,問道: 喜歡這里的什么?
喜歡這里的一切。 鑒真不慌不忙地答道。
為什么呢? 智滿法師又問。
因為佛在這里,而佛又是慈悲無邊的。特別是新修的大殿之中,那三尊金光閃閃的佛像把佛的威嚴與慈悲傳遞給蕓蕓眾生,使弟子感到無比的溫暖。還有您這樣道行高潔的法師把佛法的奧秘傳授給眾生,使眾生從中得到巨大的益處,所以,這里便成為人們向往的圣地。
智滿法師一聽,心里不禁一驚: 這孩子小小年紀,竟會有如此認識,真是天生慧根,非一般人可比啊。 智滿對鑒真說: 不論在什么地方,只要心誠并持之以恒,總會修成正果的。學佛的關鍵在于自己,而不在外界的諸多因素。
可法由經詮,理在人弘,道場莊嚴,三寶匯聚,他處豈能相比。 鑒真繼續(xù)堅持自己的看法。
好了,好了,還是請法師早點休息,我們也該回去了。 鑒真父親插話道。
臨別時,智滿法師對鑒真父親說: 這孩子慧根深厚,望施主多加照管,長大定會有出息的。
謝謝老法師夸獎,弟子一定不辜負您的希望。 說著,他拉起鑒真,向智滿法師拜別。鑒真禮拜完畢,隨著父親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大云寺。
自此以后,鑒真迷戀上佛法。平日里在家隨父學佛,慢慢地對佛法有了更深的認識,而隨著對佛法理解的不斷加深,他的信仰也就越來越虔誠,對大云寺也便越來越向往。
兩年后的一天,鑒真正式向父親提出要去大云寺學佛。由于父親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所以,便十分爽快地答應了。于是,鑒真便拜智滿法師為師,剃度出家,成為一位小沙彌,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小和尚。鑒真修持勤奮,好學善思,學業(yè)進步極快。
神龍六年(705),鑒真聽說光州龍興寺道岸律師精通戒律,便辭別智滿法師,前往就學。
道岸(645 717),俗姓唐,世居潁川,是當?shù)氐耐?。后遷于光州。出家后堅修律儀,深入禪慧,曾相繼住持白馬寺、中興寺、莊嚴寺、薦福寺、罔極寺 等著名道場。后又還于光州,大興律學,被譽為天下四百多州的 授戒之主 。鑒真來皈,道岸精心栽培,親自為其受菩薩戒。菩薩戒即大乘菩薩所受持的戒律。大 乘佛教認為凡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者都可稱之為菩薩。菩薩戒的主要內容是三聚凈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亦即聚集了持律儀、修善法、度眾生等 三大門的一切佛法。佛教認為,持菩薩戒有五種好處,一是會為十方諸佛時常護念;二是臨命終時正見在心而無畏無懼;三是來世轉生之處與諸菩薩為友;四是功德 匯聚;五是今世后世?;蹐A滿。菩薩戒所有的佛弟子都可以受,鑒真此時只是個沙彌,尚未受過具足戒,但菩薩戒卻是有資格領受的。
景龍元 年(707),道岸應詔入京,鑒真隨師前往洛陽,不久又去長安。景龍二年(708)三月二十八日在長安實際寺從弘景律師受具足戒,從此成為一名正式的比丘 僧。所謂具足戒即戒條圓滿具足,共有二百五十多條,對僧人的日常修持和日常生活作了非常具體的規(guī)定。傳授此戒的律師弘景是當時非常著名的一位高僧。此人初 從律宗創(chuàng)始人道宣的弟子文綱受學律學,后來又到荊州玉泉寺研究天臺止觀學說。則天、中宗朝曾三次奉詔出山入宮,作授戒師。當時,為鑒真受具足戒的還有許多 有名的律師。鑒真從他們那里學到了許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