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沿革起止時(shí)間:乾德三年至紹興三年
成都府路:乾德四年(966)鎮(zhèn)靜軍更名永安軍;
太平興國(guó)三年(978)永安軍更名永康軍;
至道三年(997)定天下為15路,為西川路,治益州,以益州、眉州、蜀州、彭州、綿州、漢州、嘉州、
邛州、簡(jiǎn)州、黎州、雅州、茂州、維州、陵州、梓州、遂州、果州、資州、普州、昌州、敘州、瀘
州、合州、榮州、渠州、永康軍、懷安軍、廣安軍、富順監(jiān)來屬;
咸平四年(1001)分置益州、梓州二路,益州路治益州,以益州、眉州、蜀州、彭州、綿州、漢州、嘉州、
邛州、簡(jiǎn)州、黎州、雅州、茂州、維州、陵州、永康軍來屬;
嘉佑四年(1059)升益州為成都府,益州路更名成都府路;
在線作文批改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景定三年(1036)維州更名威州;
熙寧五年(1072)降陵州為陵井監(jiān),省永康軍;
元佑元年(1086)仍置永康軍;
大觀四年(1110)陵井監(jiān)更名仙井監(jiān);
政和二年(1112)置祺州、亨州,三年(1113)置通化軍;六年(1116)置壽寧軍、延寧軍;七年(1117)置石
泉軍;
宣和三年(1121)省祺州、亨州、石泉軍、壽寧軍、延寧軍、通化軍;七年(1125)仍置石泉軍。
成都府:次府,蜀郡,劍南西川節(jié)度。乾德三年(965)歸宋,太平興國(guó)六年(981)降為益州,并降州格;端拱元年
(988)復(fù)升為成都府、劍南西川節(jié)度;淳化五年(994)復(fù)降為益州,復(fù)降州格;嘉佑四年(1059)仍升為成都
府,六年(1061)仍升州格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
成都縣:次赤,倚。
華陽(yáng)縣:次赤,倚。 蘇州小升初語(yǔ)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view_17.html>蘇州小升初語(yǔ)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課程推薦</a>。
新都縣:次畿。
郫 縣:次畿。
雙流縣:次畿。
溫江縣:次畿。
新繁縣:次畿。
廣都縣:次畿。
靈泉縣:次畿。初名靈池縣,天圣四年(1026)更名為靈泉縣。
犀浦縣:熙寧五年(1072)省入郫縣為犀浦鎮(zhèn)。
籍 縣:初屬陵州,熙寧五年(1072)省入廣都縣為籍鎮(zhèn)。
眉 州:上,通義郡,防御。至道二年(996)升州格為"防御州"。
眉山縣:望,倚。初名通義縣,太平興國(guó)元年(976)更名為眉山縣。
彭山縣:望。
丹棱縣:望。有賣茶場(chǎng)。
青神縣:緊。
蜀 州:緊,唐安郡,軍事。
晉源縣:望,倚。
新津縣:望。
江源縣:望。初名唐安縣。開寶四年(971)更名為江源縣。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
永康縣:望。后改屬永康軍,熙寧五年(1072)仍屬蜀州。有茶場(chǎng)。
彭 州:緊,濛陽(yáng)郡,軍事。
九隴縣:望,倚。有鹿角寨,有堋口、木頭二茶場(chǎng)。
崇寧縣:望。初為唐昌縣,開寶四年(971)更名為永昌縣,崇寧元年(1102)又更名為崇寧縣。有茶場(chǎng)。
濛陽(yáng)縣:望。
堋口縣:初為九隴縣堋口鎮(zhèn),熙寧二年(1069)升為堋口縣,來屬彭州;四年(1071)省入九隴縣為堋口鎮(zhèn)。
綿 州:上,巴西郡,軍事。
巴西縣:望,倚。
彰明縣:望。有茶場(chǎng)。
魏城縣:緊。
羅江縣:緊。
鹽泉縣:中。
漢 州:上,德陽(yáng)郡,軍事。
雒 縣:望,倚。
什邡縣:望。 語(yǔ)文成績(jī)好,書法少不了,學(xué)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xùn)</a>
綿竹縣:望。有買茶場(chǎng)。
德陽(yáng)縣:望。
嘉 州:上,犍為郡,軍事。初為中都督府,乾德元年(963)定為"上州"。
龍游縣:上,倚。宣和元年(1119)更名為嘉祥縣,后仍復(fù)名龍游縣。
洪雅縣:上。初屬眉州,淳化四年(993)來屬嘉州。
夾江縣:中
峨眉縣:中。
犍為縣:下。大中祥符四年(1011)徙治懲非鎮(zhèn)。
平羌縣:熙寧五年(1072)省入龍游縣為平羌鎮(zhèn)。
綏山縣:乾德四年(966)省入峨眉縣為綏山鎮(zhèn)。
羅目縣:乾德四年(966)省入峨眉縣為羅目鎮(zhèn)。
玉津縣:乾德四年(966)省入犍為縣為玉津鎮(zhèn)。
豐遠(yuǎn)監(jiān):景德二年(1005)置。負(fù)責(zé)鑄鐵錢。
———→有沐川、榮丁二寨,不詳屬州或?qū)俸慰h,暫列于此。 提升作文素養(yǎng),尋找作文素材,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suyang/>易優(yōu)作文素養(yǎng)</a>。
邛 州:上,臨邛郡,軍事。
臨邛縣:望,倚。
依政縣:望。
安仁縣:望。有延貢寨。
大邑縣:望。有思安寨。
蒲江縣:上。有鹽井寨,有鹽井監(jiān)。
火井縣:中。開寶三年(970)徙治平樂鎮(zhèn),至道三年(997)仍徙治故城。有火井茶場(chǎng)。
臨溪縣:熙寧五年(1072)省入臨邛、依政、蒲江、火井四縣,縣城為臨邛縣臨溪鎮(zhèn)。
惠民監(jiān):咸平四年(1001)置,建炎三年(1129)廢。負(fù)責(zé)鑄鐵錢。
簡(jiǎn) 州:下,陽(yáng)安郡,軍事。
陽(yáng)安縣:上,倚。
平泉縣:中。
貴平縣①:初屬陵州,熙寧五年(1072)省入成都府廣都縣為貴平鎮(zhèn),后改屬平泉縣。
黎 州:上,漢源郡,軍事。初為下都督府,乾德元年(963)定為"上州"。
漢源縣:下,倚。有博易務(wù)。
通望縣:慶歷七年(1047)省入漢源縣為通望鎮(zhèn)。
雅 州:上,盧山郡,軍事。初為下都督府,乾德元年(963)定為"上州"。
嚴(yán)道縣:中,倚。有碉門寨。
盧山縣:上。有靈關(guān)寨,有茶場(chǎng)。
名山縣:中。有名山茶場(chǎng)。
滎經(jīng)縣:中下。有茶場(chǎng)。
百丈縣:中下。熙寧五年(1072)入名山縣為百丈鎮(zhèn),元祐二年(1087)仍置百丈縣。有百丈茶場(chǎng)。
————有茶場(chǎng),熙寧九年(1076)置茶場(chǎng)于州城內(nèi)。
茂 州:上,通化郡,軍事。初為下都督府,乾德元年(963)定為"上州"。
汶山縣:下,倚。
————有春祺城,初為春祺縣,宣和三年(1121)降置,來屬茂州。
————有鎮(zhèn)羌寨,熙寧九年(1076)置;
有延寧寨②,初為汶川縣,政和六年(1116)置延寧軍,宣和三年(1121)降置。
————有雞宗關(guān),熙寧九年(1076)置。
————有壽寧堡②,初為壽寧軍,政和八年(1118)降置壽寧寨,來屬茂州,宣和三年(1121)又降置;
有敷文堡,初為敷文關(guān),宣和三年(1121)降置;
威 州:下,維川郡,軍事。初為維州,景佑三年(1036)更名為威州。
保寧縣:下,倚。
通化縣[通化軍]:天圣元年(1023)更名為金川縣,景佑四年(1037)仍復(fù)名為通化縣,治平三年(1066)以知縣兼通
化軍使。有博易場(chǎng)。
————有嘉會(huì)寨,初為嘉會(huì)縣,宣和三年(1121)降置,來屬威州。
永康軍:同下州。初為鎮(zhèn)靜軍治灌口鎮(zhèn),乾德四年(966)更名為永安軍,太平興國(guó)三年(978)更名為永康軍;熙寧五
年(1072)降為永康寨,七年(1074)廢永康寨;九年(1076)以導(dǎo)江縣兼永康軍使,元佑元年(1086)于灌口鎮(zhèn)
仍置永康軍。
導(dǎo)江縣:望。初屬彭州,乾德四年(966)來屬永安軍;熙寧五年(1072)復(fù)屬彭州,九年(1076)以知縣兼永康軍使;
元佑初年仍屬永康軍。有導(dǎo)江、蒲村二茶場(chǎng),有博馬場(chǎng)。
青城縣:望。初屬蜀州,乾德四年(966)來屬永安軍;熙寧五年(1072)復(fù)屬蜀州,后仍屬永康軍。有青城、味江
二茶場(chǎng)。
仙井監(jiān):同下州。初為陵州、????郡、軍事,至道三年(997)升州格為"團(tuán)練州";熙寧五年(1072)降為陵井監(jiān),大
觀四年(1110)更名為仙井監(jiān)。
仁壽縣:中,倚。
井研縣:中下。
————有鹽井。
石泉軍:??????。政和七年(1117)于綿州石泉縣置石泉軍,宣和三年(1121)廢,以石泉知縣兼石泉軍使;七年(1125)
仍置石泉軍。
石泉縣:下,倚。初屬茂州,熙寧九年(1076)改屬茂州,政和七年(1117)來屬石泉軍;宣和三年(1121)復(fù)改屬茂
州,以知縣兼石泉軍使;七年(1125)仍屬石泉軍。
神泉縣:上。初屬綿州,政和七年(1117)來屬石泉軍;宣和三年(1121)復(fù)改屬茂州,七年(1125)仍屬石泉軍。有
石關(guān)寨。
龍安縣:上。初屬綿州,政和七年(1117)來屬石泉軍;宣和元年(1119)更名為安昌縣,后仍屬龍安縣;三年(1121)
復(fù)改屬茂州,七年(1125)仍屬石泉軍。有三盤寨,有茶場(chǎng)。
西昌縣:初屬綿州,熙寧五年(1072)省入龍安縣為西昌鎮(zhèn)。
————有會(huì)同、靖安、嘉平、通津、橫望、平隴、凌霄、聳翠、連云九堡,均為重和元年(1118)置。
祺 州:??,????。初為羈糜保州,屬威州;政和二年(1112)入版籍置祺州,治春祺縣,轄春祺縣;宣和三年(1121)
省入茂州。
春祺縣:??,倚。政和二年(1112)置春祺縣,來屬祺州;宣和三年(1121)降為春祺城,改屬茂州。
亨 州:??,????。初為羈糜霸州,屬威州;政和二年(1112)入版籍置亨州,治嘉會(huì)縣,轄嘉會(huì)縣;宣和三年(1121)
省入威州。
嘉會(huì)縣:??,倚。政和二年(1112)置嘉會(huì)縣,來屬亨州;宣和三年(1121)降為嘉會(huì)寨,仍屬威州。
壽寧軍:??????。初為羈糜直州,屬茂州;政和六年(1116)入版籍置壽寧軍,八年(1118)降為壽寧寨,仍屬茂州。
延寧軍:??????。初為茂州汶川縣,熙寧九年(1076)以知縣兼威戎軍使,后為化外地,政和六年(1116)入版籍置延
寧軍,宣和三年(1121)降為延寧寨,仍屬茂州。
通化軍:??????。熙寧年間于羈糜保、霸二州之間置通化軍,后為化外地,政和三年(1113)入版籍仍置通化軍使,
宣和三年(1121)省入保州,改設(shè)押監(jiān)。
成 都 府 路
郡縣沿革起止時(shí)間:紹興三年至德佑元年
行政區(qū)劃網(wǎng)站·東方血脈·版權(quán)所有
成都府路:隆興元年(1163)升仙井監(jiān)為隆州;
慶元二年(1195)升嘉州為嘉定府。
未經(jīng)允許您不得隨意傳播以及用于商業(yè)用途
成都府:次府,蜀郡,劍南西川節(jié)度。
成都縣:次赤,倚。
華陽(yáng)縣:次赤,倚。
新都縣:次畿。
郫 縣:次畿。
雙流縣:次畿。
溫江縣:次畿。
新繁縣:次畿。
廣都縣:次畿。
靈泉縣:次畿。
眉 州:上,通義郡,防御。
眉山縣:望,倚。
彭山縣:望。
丹棱縣:望。
青神縣:緊。
崇慶府:緊,唐安郡,崇慶軍節(jié)度。初為蜀州、"軍事州",紹興十四年(1144)升州格為崇慶軍節(jié)度,淳熙四年(1177)
升為崇慶府。
晉源縣:望,倚。
新津縣:望。
江原縣:望。
永康縣:望。
彭 州:緊,濛陽(yáng)郡,軍事。
九隴縣:望,倚。
崇寧縣:望。
濛陽(yáng)縣:望。
綿 州:上,巴西郡,軍事。
巴西縣:望,倚。
彰明縣:望。
魏城縣:緊。
羅江縣:緊。
鹽泉縣:中。
漢 州:上,德陽(yáng)郡,軍事。
雒 縣:望,倚。
什邡縣:望。
綿竹縣:望。
德陽(yáng)縣:望。
嘉定府:上,犍為郡,嘉定軍節(jié)度。初為嘉州、"軍事州",慶元二年(1195)升為嘉定府,開禧元年(1205)升州格為
嘉定軍節(jié)度。
龍游縣:上,倚。
洪雅縣:上。
夾江縣:中
峨眉縣:中。
犍為縣:下。
————有沐川、榮丁、利店三寨。
邛 州:上,臨邛郡,軍事。
臨邛縣:望,倚。
依政縣:望。
安仁縣:望。
大邑縣:望。
蒲江縣:上。有鹽井監(jiān)。
火井縣:中。
簡(jiǎn) 州:下,陽(yáng)安郡,軍事。
陽(yáng)安縣:上,倚。
平泉縣:中。
黎 州:上,漢源郡,軍事。
漢源縣:下,倚。
————有盤陀、相嶺、安靜三寨。
雅 州:上,盧山郡,軍事。
嚴(yán)道縣:中,倚。有碉門寨。
盧山縣:上。
名山縣:中。
滎經(jīng)縣:中下。
百丈縣:中下。
茂 州:上,通化郡,軍事。
汶山縣:下,倚。
汶川縣:初為延寧寨,后復(fù)置汶川縣。
————有春祺城。
————有雞宗關(guān)。
威 州:下,維川郡,軍事。
保寧縣:下,倚。
通化縣:下。
————有嘉會(huì)寨。
隆 州:??,????郡,????。初為仙井監(jiān),隆興元年(1163)升為隆州。
仁壽縣:中,倚。
井研縣:中下。
貴平縣①:中下。初為簡(jiǎn)州平泉縣貴平鎮(zhèn),乾道六年(1170)仍置貴平縣,仍屬隆州。
籍 縣:中下。初為成都府廣都縣籍鎮(zhèn),乾道六年(1170)仍置籍縣,仍屬隆州。
永康軍:同下州。
導(dǎo)江縣:望。
青城縣:望。
石泉軍:同下州。寶佑三年(1255)自石泉縣徙治龍安縣。
龍安縣:上,倚。寶佑三年(1255)石泉軍自石泉縣徙來治。
石泉縣:下。寶佑三年(1255)石泉軍徙治龍安縣。
神泉縣:上。
宋代部分地名考
黎州/漢源縣:今漢源縣清溪鎮(zhèn); 犍為縣:今犍為縣清溪鎮(zhèn);
新繁縣:今成都市新都區(qū)新繁鎮(zhèn); 江原縣:今崇州市江源鎮(zhèn); 廣都縣:今雙流縣華陽(yáng)鎮(zhèn)古城村古城壩;
蜀州/崇慶府/崇慶縣:今崇州市; 永康縣:今崇州市街子鎮(zhèn); 龍泉縣:今成都市龍泉驛區(qū)龍泉驛鎮(zhèn);
漢州/雒 縣:今廣漢市; 崇寧縣:今郫縣唐昌鎮(zhèn); 火井縣(舊治、至道徙治):今邛崍市火井鎮(zhèn);
綿州/巴西縣:今綿陽(yáng)市; 濛陽(yáng)縣:今彭州市濛陽(yáng)鎮(zhèn); 火井縣(開寶徙治):今邛崍市平樂鎮(zhèn);
魏城縣:今綿陽(yáng)市游仙區(qū)魏城鎮(zhèn); 彰明縣:今江油市彰明鎮(zhèn); 百丈縣:今名山縣黑竹鎮(zhèn)晏家壩;
鹽泉縣:今綿陽(yáng)市游仙區(qū)玉泉鎮(zhèn); 洪雅縣:今洪雅縣西; 青城縣:今都江堰市徐渡鄉(xiāng)古城村杜家墩子;
嘉州/嘉定府/龍游縣:今樂山市; 峨眉縣:今峨眉山市; 石泉軍/石泉縣:今北川縣禹里羌族鄉(xiāng);
邛州/臨邛縣:今邛崍市; 依政縣:今邛崍市牟禮鎮(zhèn); 神泉縣:今安縣塔水鎮(zhèn)神泉村;
簡(jiǎn)州/陽(yáng)安縣:今簡(jiǎn)陽(yáng)市; 安仁縣:今大邑縣安仁鎮(zhèn); 石泉軍/安縣:今安縣永安鎮(zhèn)向陽(yáng)村;
雅州/嚴(yán)道縣:今雅安市; 平泉縣:今簡(jiǎn)陽(yáng)市平泉鎮(zhèn); 貴平縣:今仁壽縣龍馬區(qū)向家鄉(xiāng)境內(nèi);
威州/保寧縣:今理縣薛城鎮(zhèn); 盧山縣:今蘆山縣; 籍 縣:今雙流縣籍田鎮(zhèn);
通化縣:今理縣通化鄉(xiāng); 永康軍:今都江堰市; 導(dǎo)江縣:今都江堰市聚源鎮(zhèn);
犀浦縣:今郫縣犀浦鎮(zhèn); 羅目縣:今峨眉山市羅目鎮(zhèn); 平羌縣:今樂山市市中區(qū)關(guān)廟鄉(xiāng)板橋村;
堋口縣:今彭州市九隴鎮(zhèn); 臨溪縣:今蒲江縣西來鎮(zhèn); 綏山縣:今峨眉山市綏山鎮(zhèn)東南二峨山一帶;
西昌縣:今安縣花荄鎮(zhèn)聯(lián)豐村; 玉津縣:今犍為縣北; 通望縣:今漢源縣富林鎮(zhèn);
祺州/春祺縣:今理縣北; 亨州/嘉會(huì)縣:今理縣東北; 壽寧軍:今茂縣西;
通化軍:
惠民監(jiān):今蒲江縣大塘鎮(zhèn)八角井村高爐沖; 鹽井監(jiān):今蒲江縣白云鄉(xiāng);
沐川寨:今沐川縣;
注①:所有史籍均只作貴平縣省入廣都縣為貴平鎮(zhèn)。查《元豐郡縣志》平泉縣條有貴平鎮(zhèn)、《中國(guó)歷史地圖集》貴
平鎮(zhèn)也在簡(jiǎn)州境內(nèi)。相關(guān)史料在進(jìn)一步查證中。
注②:《宋史》有宣和四年(1122)廢延寧寨,其地與壽寧堡并入汶川縣。但此時(shí)汶川縣應(yīng)該已經(jīng)撤消,南宋時(shí)才復(fù)
置。相關(guān)史料在進(jìn)一步查證中